【于禁/蔡琰】残躯换全篇

设定见《魏公怀旧嫁文姬》
建安十八年,魏公国建立。曹操议复肉刑,群臣意见不一。
于禁回家跟蔡琰说起这事。蔡琰沉默许久,叹了口气:
“当年先父获罪,曾请黥首刖足,继成汉史。王司徒没有同意。”
于禁在军中见惯了缺胳膊断腿的士卒。每逢天阴下雨时,都能听到他们痛苦的呻吟。他从来没想过,有人为了求生,会主动选择这条路。蔡中郎是明公盛推的海内名士,董卓却是明公倾力讨伐的国贼。这件事他没法评价,只低低叫了声:“夫人,节哀。”
蔡琰又说:“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有著述之人。先父之愿,本不是孤例……昔日太史公罹李陵之祸,命悬咫尺,而草创未成。为了完成史书,自请宫刑。”
“自请宫刑?!”
朝廷之上,正是平议死刑可宫割者。于禁讳言细节。反倒是蔡琰从从容容地说出来了。
“是的。李陵军败不还而降匈奴,汉武怒甚,就要将其家人下狱。太史公以为事尚未明,不宜问罪,免得寒了国士之心,因此犯了逆鳞。”
在于禁眼中,文士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人物。他们掌握了与神灵沟通的工具,高高地站在云端,说着他难以听懂的语言。若不是此生幸遇夫人,他可能永远都被隔在那道门外。
那些高贵的人,却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前赴后继地牺牲。
他只觉胸中有一团无明的郁闷,不吐不快:
“如果修史是那么重要的事,他就不该从井救人!一介降将,有何可辩?为了这等缘故把自己搭进去……不值!”
曹操早有明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依古例,军败于外,则家受罪于内。
蔡琰心头掠过一丝阴霾。于禁出去打仗一向卖力,御下极严,似乎从未想过,日中则昃,水满则溢。但她不能与他争辩军法,想了想,苦笑道:
“将军,如果太史公对李陵之事袖手旁观,或是从众诋毁,《太史公书》就不是现在这个写法了。”
“哦?”
“煌煌百三十卷,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汉武一朝,包罗万象,才气纵横。”
于禁之前跟着蔡琰读过《汉书》诸纪传,只讲了高皇帝到王莽的二百多年。再往前的史事,他却不知。
“将军有兴趣读一读吗?”
读史对于禁的直接好处,就是让他真切地走近了那些古之名将。他们变得面目鲜活,不再是庙中的泥胎了。
他看着孙武手提三万吴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范蠡功成名就,泛舟五湖。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二城,又被田单绝地反击。霍去病十八封侯,廉颇八十尚能驰骋……
最令他惊奇的,是韩信被擒后还能与高皇帝争论领兵之数,“臣多多而益善耳”。
于禁自然不敢和曹操去说这种话,却不由得私下计较起来:我能带多少兵呢?
淯水之战是数百,且战且走,虽有死伤不相离。后来讨伐袁绍,增至几千,激励士气,斩首获生。奉明公之令,仅凭数十骑,就夺了朱灵一营的部队。军中皆惮,然不附之。
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威逼襄樊。曹操千里遣将,命于禁率七枝精兵去助曹仁。此时,他掌握了三万人的庞大队伍,人人都相信,这一去马到成功。
殊不知三万人已是极限了。
五百多年前,孙膑曾在轮椅上说过:“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再多的精锐,在暴雨洪灾的轮番碾压下,都是不堪一击。
于禁带着众将登至高埠,平时须仰攻的地势,已被淹成一个个孤岛。关羽率荆州水师来攻,船上的旌旗字号都能看清了。左右畏葸言降。于禁手杀五六人,热辣辣的血溅了一脸,仍然挡不住部下对生的渴望。他们眼中含怨,向主帅逼近,俨然他不同意,就要倒戈。
他知道今天已经无法力挽狂澜了。剑握在手中,牙关咬得咯咯响:
“你们怕死,你们去降。别让我的头落到关羽手上!”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雨仍在下,浇得人像根柢浅薄的苇草,七倒八歪。他努力辨认着樊城的方向,心中一片哀凉:
明公啊,臣力已竭,不能再战了。
片刻之后,关羽抵达了魏军的栖身处。众皆下拜,除了一具尸体:衣甲飘零,刎痕尚新。俘虏跪在泥水中招认,这就是他们的主帅。
“于禁死前可说了什么?”
俘虏如实相告,又怕得罪了这位闻名遐迩的关将军。
关羽捋须不语。于禁倒是想学沈尹戌啊,可是,以他的治军风格,谁肯为他做吴句卑呢?
“拣块地方,葬了罢。”
汉寿亭侯扔下一句,立即将注意力转向了庞德那边。
两个多月后,徐晃击退关羽,曾派士卒去寻找于禁的埋骨之地,没有找到。蔡琰心有不甘,又同于圭南下来找。
他们走遍了战后的襄樊,终于在一个小山包上,发现了于禁的坟。一块简陋的木牌,显见是临时劈成的,上面写了六个字:魏将于禁之墓。
蔡琰心如刀绞。荆州军只当他是敌人,自然不可能避讳。也不知他死时,有没有棺木容身?此非长眠之处,是该迁葬泰山,魂归故里的。
这时雪落了下来,很快就盖住了整个坟头,也染白了哀人的双鬓。于圭听见,继母口中喃喃自语: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当天夜里,蔡琰做了一个梦。于禁未着甲,只穿了常服,冠缨系得一丝不苟:
“夫人,不是我无情就撇了你。困兽犹斗,可是军心已沮了……你还有修史大任在身,莫要为我,伤了精神。”
他努力笑了笑:
“圭儿那小子,不是从军的料。倒是跟着你,还能有点真才实学。”
蔡琰推开被子坐起,掷地有声:
“他年青史,必不负将军。”
那雪下得更紧了,宛如削竹简时落下的碎屑,清清白白。
《魏纪》:
“或问于禁率部救樊,军尽没而名愈彰,何也?答曰:世无百胜将,非战之罪,而杀身报国,不亦难乎!随王三十年,临财无苟得;一朝被水厄,临难未苟免。此节士也。”
《续汉书》:
“于禁最号毅重,故正冠而死。君臣之分,始终无玷。”
首发于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