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常识午餐】
1. (单选)有关经济学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民收入统计中包括退休金
B.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C.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
D.春节前后的物价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
【答案】A
【正确率】36%
【答题次数】2048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宏观经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如一年)新创造的价值,它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而退休金又叫养老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不属于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可见国民收入统计中不包括退休金。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政府、特定部门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券。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经理国库业务、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因此说法正确。
C项: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而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有三个基本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纯粹公共物品,因其消费的非竞争性,要让理性的消费者自愿付费购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成本,消费者会认为自己不付费消费是理所应当的);因其受益的非排他性,要排除消费者免费“搭便车”也是困难的(或者说成本是高昂的)。可见纯粹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无法由市场提供。因此说法正确。
D项: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而春节前后由于消费需求增大,商品供不应求,造成物价上涨,是供求关系造成的,而不是货币供给量大于实际需求量造成的。因此说法正确。
2. (单选)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指的是信使
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指的是建功立业的抱负
C.“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中的“劳歌”指的是送别歌曲
D.“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中的“昆山玉”指的是杰出人才
【答案】B
【正确率】43%
【答题次数】1955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内容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出自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采薇”出自诗经典故,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因此古代“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而并非建功立业的抱负。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青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也代指传递爱情的信使,可见A项正确。
C项:“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原本指在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可见C项正确。
D项:“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送李中丞赴楚州》,其中“昆山玉”最早出自李斯的《谏逐客书》,常用来比喻杰出人才,可见D项正确。
3. (单选)关于我国的油料作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芝麻喜凉,果实有黑、白之分,山东省产量最高
B.花生喜温耐瘠,适宜种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
C.大豆喜温,生长发育期间低温会延迟开花成熟
D.油菜抗寒力较强,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答案】A
【正确率】28%
【答题次数】1532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油料作物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芝麻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充足阳光能加强其光合作用,属于喜温类植物,并非喜凉。芝麻原产中国云贵高原,主要在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各省,以及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北等省分布较多,其中,河南省分布最多。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花生属于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喜温类植物,适合种植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B项正确。
C项:大豆属于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喜温类植物,生长发育期间低温会延迟开花结果,因此大豆开花季节一般在夏季,C项正确。
D项: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属于抗寒能力较强的植物,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广的油料作物,从江南水乡到青藏高原都有种植,D项正确。
4. (单选) 下列地理分界线对应正确的是:
A.横断山脉——内流区和外流区
B.本初子午线——东半球和西半球
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农耕区和畜牧业区
D.祁连山脉——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
【答案】D
【正确率】33%
【答题次数】1549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祁连山脉是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的地理分界线。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横断山脉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交界处,是中国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分界线,同时也是中国地理四大分区中的青藏地区的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对应错误。
B项: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东经160度经线和西经20度经线围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范围是:西经20度向东过0度经线到东经160度;西半球的范围是西经20度向西过180度经线到东经160度。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对应错误。
C项:我国主要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同时,它也是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对应错误。
5. (单选)关于核磁共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地下水探测
B.核磁共振技术常用于脑肿瘤的检测
C.核磁共振会产生电离辐射影响人体健康
D.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能做核磁共振
【答案】C
【正确率】44%
【答题次数】1625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与核磁共振技术有关的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没有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地面核磁共振探测地下水(MRS)方法是人们公认的最直接的探测地下水方法,用NMR(核磁共振)方法探测地下水使得该现象的应用领域取得极大的拓展,开创了地下水直接探测的先河。
B项:核磁共振是颅脑、脊髓等疾病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
D项: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包括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金属异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
6. (单选)钢是主要由铁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①合金,钢的含碳量②大于生铁,在钢中加入其它元素能够继续改善钢的性质,例如,加入锰元素主要增加钢的③强度,在钢的锻造中,淬火可以实现其④快速冷却。这段文字中画线部分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正确率】44%
【答题次数】1565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化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钢的化学成分及加工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生铁中的含碳量在2%-4.3%,钢中的含碳量在0.03%-2%,可见钢中的含碳量小于生铁的含碳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钢是铁与碳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铁外,碳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
C项:锰是强韧性元素,能增加钢的强度,当锰含量在1.0%以下时,不降低钢的塑性,其韧性还有所提高。当锰含量超过1%时,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D项: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也有根据需要获得贝氏体或保持单相奥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