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怎样带领蜀汉政权走出至暗时刻?太多的细节被历史掩埋!(二)
其实孙权这个人很懂得能屈能伸也懂得取舍,你看曹丕当年称帝的时候,年号叫什么叫黄初?而等到刘备称帝的时候年号叫章武,他不偏不倚就在两个年号之间,各取一个叫黄武,你看看这就是他左右逢源,知道邓芝出使吴国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让吴国暂时也放下对蜀汉政权报仇的,一律全心全意对付魏国的进攻双方在这儿一打,蜀汉这边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诸葛亮借这个喘息的机会就大力发展经济,怎么发展经济?头一件事儿就是抓农业,诸葛亮明确的讲农业就是国之根本,一定要轻徭薄赋能够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不仅颁布禁令,不断的减的老百姓的税赋,更重要的是大举兴修水利,我们都知道还不是秦始皇时期,就已经让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这都是中华民族兴修水利的榜样
但是诸葛亮到都江堰调研一圈之后,发现问题了没有人及时清淤,也没有人及时对这个现场进行维护,特别是进行有效的管理,再好的水利设施,没有人维护也不行,于是他专门设立了堰官管理这个都江堰,并且派1200名的驻军专门在这儿助手,而且设置堰官的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制度当中,明确规定每年清淤几次,清淤清到什么深度,必须按我这个制度来,为了保证清淤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他专门有一个石头的刻度尺,诸葛亮定的这个石标尺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被不锈钢的设备所替代
您看诸葛亮的制度一用就是2000年之前,网上也经常传一些段子说德国人的下水道维护的多好。这个桥梁过了上百年来帮你维护,当然了我们也知道那些是有人杜撰的,但是诸葛亮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出来,中华民族有这么多优秀的东西能够坚持几千年,其他国家哪有像都江堰这样延续这么久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重要作用的,这是老祖宗的荣耀时刻,除了都江堰之外,他还在整个成都平原地区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当时的老百姓把这些水利工程叫做诸葛堰或者小诸葛堰,在巴蜀大地非常多,就在民国的时候成都的地方志,还在记载说九里堤这个地方在县城以南西北的长久,古老相传诸葛亮所著以汉水是现在我们都知道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这个天府之国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好,另一方面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和历代的劳动人民共同铸造了这个天府之国
其中诸葛亮更是功不可没,有了这么多的水利工程,整个成都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的提高,老百姓不再出现饥荒,能够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同时整个经济不断的提升这还不算,抓了农业之后,诸葛亮还要抓国有经济,首先就是坚持盐铁专卖,自古以来蜀汉地区盐、铁都是非常发达的,直到今天自贡的井盐依然能够开采,诸葛亮在盐铁工业国家专营的时候去干嘛,专门到现场去调研了,他到盐场之后不玩虚的直接到现场,整个工艺流程有没有浪费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个设备能不能效率更高?亲自带着人改进机械设备,如果我们到自贡井盐博物馆当中去观察当年采盐的一些方式,也能够感受到诸葛亮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的努力
我也非常好奇诸葛亮这样的文官,怎么有那么多的天才?而且还能设计木牛流马这样非常复杂的工艺设备,所以诸葛亮不仅是个文科生,而且也还是个理工男,蜀国的炼铁工艺一直非常发达,炼铁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太重要了,一方面你耕地的犁,包括我们日常的农用具,很多的时候如果用上铁器的话,会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率,而用到工业上的你对外打仗也是非常关键的,诸葛亮了解到当地有一个叫朴园的人非常有名,做这个兵器质量非常的好,诸葛亮专门请他造了3000把刀肖铁如泥,3000把刀比一般的刀具锋利的多,你像朴园这样的人就是中国当时的大国工匠,在蜀国不断经济复兴当中,这些工匠也得到了重要的任用,这些大国工匠也不负众望,专门改进了炼钢的工艺,提出一种炒钢的工艺,这样能让效率大大提高,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工艺是怎么回事儿,但是听着就挺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