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怎样带领蜀汉政权走出至暗时刻?太多的细节被历史掩埋!(一)
有不少人觉得诸葛亮北伐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事情,你本来蜀国就很弱,还没事儿总想着攻打人强国魏国,这不是主动找死?你安稳的过好自己小日子不行?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讨论诸葛亮为什么北伐?因为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前,他估计可能不一定能考虑到自己会六出祁山,所以我们要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跟大家去讲一讲,这样的话会有助于我们解开这样一个谜题,首先我们讲在刘备去世之后,蜀汉政权迎来一个至暗时刻,非常的艰难,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能够统一大家的意志,这点诸葛亮基本是做到了在刘备去世之前的帮助和个人这个努力之下,很快诸葛亮通过一段时间把内部的整个人员和物资,相对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蜀汉政权的虚弱依然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诸葛亮坚持在隆中对当中提出的这样一个基本的外交思路,一定要联合东吴制约魏国,否则的话蜀汉政权难以保住,就在这个时候手下的大臣邓芝来找他说,现在因为夷陵之战的时候魏国和吴国已经结成联盟了,现在魏国和吴国之间又开始产生矛盾了,这种情况下恰恰是我们跟东吴能够讲和维护我们政权稳定的一个好机会,诸葛亮明确讲我也琢磨这事儿,谁来做这个破冰之旅?邓芝就主动承担这个任务去拜访东吴,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清楚一种观点,东吴和蜀汉政权不是当年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双方亲密的盟友关系了,双方还没有从敌对国家这个状态走出来,另外内部很多人也说了东吴就是我们死敌,无论是先皇帝包括关羽、张飞都是因为跟东吴作战而死去的,而且荆州也被东吴拿去了,这是蜀国的奇耻大辱。我们在跟他进行外交联合,也要考虑到蜀国政权内部大家群情激愤和感情接受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充实东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邓芝过去之后,吴国同不同意见面,也是一个问题,孙权凭什么见你?这个时候邓芝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我来不是为了蜀国的利益,而是也考虑到东吴的利益,这句话给孙权很大的触动,因为孙权我们早就说过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只要对东吴整体利好我可以跟任何人结盟,如果影响到我关系,我立刻就翻脸不认人一直就是如此,现在他跟曹魏之间又出现矛盾了,别看两者是结盟关系,但是这种结盟关系比纸还薄的,所以孙权就决定见一下邓芝
邓芝见了孙权表达的也非常清楚,蜀国江山险固,我封上门,外面很难。近来确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外面打确实很艰难,而吴国这边有长江之险,我们两家联合起来足以抵抗曹魏,如果这个时候你倒向曹魏政权,对方不仅让你称臣,更重要的是还会要求你继续把儿子送来你给人当人质,这不仅丢面子,而且还伤感情,影响自己内部的团结,在内部来讲孙权是一方雄主,另外在蜀国国家丞相的治理能力更是毋庸置疑的,您看邓芝这个时候就没提刘禅而讲的是诸葛亮的能力,诸位可以想一想当时诸葛亮就已经是蜀国的当家人了,吴国和魏国两边的政权都看诸葛亮眼色不用考虑刘禅如何如何,说到这里的时候孙权就非常清楚了,你邓芝代表谁来的就是代表诸葛亮来的,所以这个人是值得信任的,东吴和蜀汉政权恢复盟友关系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