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基础阶段备考10问10答 |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2023-01-14 12:27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诸位24考研的同学,大家好。


中教史基础课已经开课好几天了,看到同学们从课堂上收获了很多,我也很开心。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最近同学们最关心的10个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有规划、有策略地度过接下来整个基础阶段的学习。




01 怎么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合适的学校?


我之前跟大家说过,正式进入考研复习之前的实际水平是没法判断的,那是一种大家的心理感觉。


有的同学已经被身边人定性了考不上北师大,但他最后就是同等学力考到北师大了。所以这个东西很难说,就是大家的心理感觉,能不能承载这个学校。


而且大家可能会看到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测试题,测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可以考到什么学校,这都是没有根据的,不可能做了几道题就能预测你的未来。


正好最近很多同学对择校择专业问题都比较头疼,所以明天晚上7:00,我打算给大家开一场直播,专门讲讲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你们有时间都可以来听一听。




02 教育学能不能跨考?


教育学学硕专业一般没有限制,都可以接受跨考。


而专硕中学科教学语文、数学、物理等这类学科教学类专业,可能不接受跨考,其他专硕专业基本都是可以接受跨考的。


所以能不能接受跨考,大家不能凭空瞎猜,必须得去查看院校官网的规定。



03 考研竞争激烈,跨考没有优势怎么办?


教育学考研竞争激烈,这可能会给很多跨考生,尤其是跨考的理科生带来了很多压力,觉得自己劣势很多,没有任何优势。


比如本专业相对跨考的同学来说可能基础知识会相对强一点,而且文科生相对应一部分理科生来说也有一些自带的优势,比如文笔好,也很会阐述。


但跨考其实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希望大家也不必太焦虑。


比如从数学跨考到教育管理学,可能会很受老师的欢迎,因为他们特别喜欢数学好的同学进入到量化研究领域。


再比如从哲学跨考到教育学,老师就会觉得你的理论功底非常强,之前学的哲学知识有助于学习教育学,所以他们也会很喜欢你。


而且理科生跨考文科时,学习方式上会比较重逻辑、重推理,大多数理科生会以思考为主线,去寻找知识之间的线索,所以往往可能理科生会更喜欢我的课程,因为我们的课程匹配了他们平常重逻辑的思维。


跨考生可能在刚开始学习教育学的时候,会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因为你们平常做题可能很多都是套公式,答案唯一,不需要用很多话去阐述,所以阐述能力相对于文科生可能没有太大优势。


但后期训练开放性题目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看到哪个同学说他A4纸的一页、一页半是写不满的,可能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大家只要努力,都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


04 预测一下某个学校今年会不会加入统考?


我觉得一旦有统考的形式,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加入,因为加入统考就会轻松很多,自己不用再出考卷了。


大家可以参考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教育学学硕,现在就有很多学校逐渐回归311教育学统考。而且很多学校也非常信赖统考的质量,觉得自己怎么出题都达不到统考试卷的水平。


有学硕这样的一个先例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觉得可能大多数的学校都会加入统考,但具体哪个学校会加入目前是不好预测的,这还要看某校的院长怎么想,老师们怎么想。


总之,大家现在应当先以统考做准备。我上课的时候一定会给大家说明哪些知识点可能会考名词、简答、选择、辨析、分析,大家都要做好标注。


到时候万一目标院校不参加统考了,我们只关心名词、简答、分析就可以。而如果要加入统考,我们就需要关注细节。



05 背解析/宝典和背讲义有什么区别?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和《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阅读文本


    我从来都不建议大家背《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和《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而是让你们把它作为阅读文本。顾名思义,阅读文本就是用来阅读的,而不是用来背的。


    同学们在阅读《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和《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的过程中,也记得要梳理知识,做一本自己的笔记。


  • 《核心背诵讲义》——背诵文本


    大家要背的也就是标题句、标题词,我们已经将它提炼出来,最后给凯程学员们整理成了《核心背诵讲义》(往年叫《基础知识框架讲义》),它才是一个背诵文本,包含的就是在考试中的踩分要点,而阐述就是由大家自己来写的。


    大家翻开《核心背诵讲义》会看到很多框架图,可能需要一大片文字才能讲清楚的内容,用一个框架图就非常直观明了,提取重点很方便,这样大家学起来心情也会好很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于24基础阶段带学打卡



当你们背完《核心背诵讲义》,也就是记完了《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和《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的核心要点。


但如果大家只记要点,看的阅读文本太少,就只会记得一些干巴巴的标题句、标题词,而不会写阐述,或者阐述显得很低级。


但阐述能力不是大家背来的,而是多次的阅读感知而来的,所以大家在背《核心背诵讲义》的同时,要利用好阅读文本《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和《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


06 高校有认识的人会不会考研就容易一点?


我觉得不会。

首先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目标院校加入统考,认识高校的人有什么用?统考初试都是各个省统一阅卷,你认识的人可能会跟你说好好准备初试,等初试过了可以去找他。


所以大家更多的还是要拼自己,尤其是要好好准备最关键的初试。考研之所以难,就难在知识量巨大的初试上。


而认识的人在复试时就一定会有帮助吗?我个人觉得主要还要看大家实际的复试表现,尤其整个面试环节非常关键。


而且最终的成绩也不是“面试好就一切都好”,它是个加权成绩,即初试成绩乘以一个百分比,面试成绩乘以一个百分比,英语成绩乘以一个百分比,以及复试笔试成绩乘以一个百分比,再将总分进行排列,还有各种各样的算法。


而这些算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所谓的找人。如果你的初试成绩相对靠后,复试的笔试也没答好,就算面试表现再好也可能会被刷。而且面试问题很多都是随机的,如果回答得不好,你们有认识的人也不好使。


所以还是那句话,我觉得考研是一个层层过关斩将的过程,大家不要老想着走捷径,更多的都是靠自己。


    07 学硕自主命题可以调剂到311统考院校吗?


    调剂时每个学校都有规定,311卷的同学可调剂的范围很大,有很多学校明文规定只招学硕311统考的学生,不招学硕自主命题的学生。


    所以学硕自主命题的同学相对311统考院校调剂的口子小很多,很多学校都不接收学硕自命题的同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08 本科就学教育学,还有没有必要听基础课?


    我觉得如果你这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了,可以在b站,或者我的公众号:徐影老师等其他平台试听一些凯程的课程感受一下。


    如果你觉得考研的内容和本科学的不太一样,好多知识也都忘记了。而如果你觉得凯程的课程讲的更细,更适合考研,是有必要听的,就可以听听基础课。


    其实我觉得考研的内容和很多高校讲的还是不一样的,高校里讲知识点不会很细致,而且大纲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我认为大多数同学都有必要听一听基础课,尤其越到原理、教心、教研就越要听,而且往年有很多同学认为中外教史也很需要听,不然自己都理不清楚逻辑。



    09 333教育综合变统考会影响专业课二的难度吗?


    我觉得应该不会,但可能会调整一些学校的考试方式。比如333教育综合要是加入教研科目,专业课二就不用再考教研,可能就会去考学科教学类的学科知识。


    但难度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你的专业课二偏文科,就跟333教育综合一样,用框架法进行逻辑推理就可以。


    但是我建议大家早点学专业课二,尤其是你的专业课二参考书比较多的时候,就更需要早点学了。


    学硕不考专业课二,大家按部就班学好教育学,就算后期换学校也变化不会太大。但是专硕同学一定要尽早先定院校,因为专业课二很多学校考的不太一样。


    很多学校的专业课二凯程都有相应的辅导,相关问题大家可以问问凯程的老师进行了解。



    10 基础阶段可以先背框架,不背详细的知识点嘛?


    我认为是可以的,基础阶段可以只背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比如说苏格拉底法、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这类比较主流的知识点。


    不用背得特别细,只需要背框架,知道维度词背后阐述的大概意思就行,不需要去背具体细节,也不用把每个知识点都拿出来背。


    这个阶段很多知识是用来看,用来理解的,因为一口气背很多内容会很累,而且也背不下来。


    关于最近24考研的同学比较常见的10个问题,今天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大家减少一些疑惑,增加一些前行的动力,不论风雨都能够勇敢大步地往前走,加油!



    基础阶段备考10问10答 |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