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杂谈:南征北战(1)

2021-08-29 11:06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第四部南征北战

作者为虎扑 DionGlover 

原作者 动笔于2013年5月20日,完成于2013年5月28日 

20天时间,笔者持续着白天上班,晚上写作的充实生活;此篇杂谈业已进入后半,有感兴趣的朋友曾经问过笔者,如此大的信息量,出处是何??皆戏言耳…地摊文学是笔者思虑的主要来源,百度贴吧是文中信息的抚育之母,杂刊小报是大众流言的传播土壤…博观者一笑,博读者杂评,仅此而已…

笔者在上一篇杂谈末尾曾经提起过,第四部《南征北战》是94三国里笔者最喜欢的一部,磅礴的战争场面,精彩的斗智表现,深刻的人物刻画,除了偶尔出现的道具台词失误,本部堪称完美…

624.第四部从编剧到导演再到制片,都是整个三国五个剧组中最年轻的;编剧李一波,1953年生人,长相酷似当今叱咤风云的万达大佬王健林,时为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草根编剧一名,无甚背景,无甚名作,在接到策划组通知之前几乎默默无闻,疯狂的喜欢赵子龙,却偏偏分到了《南征北战》的编剧内容…十四集写下来,荡气回肠,其塑造的孔明,司马懿,孟获等人物棱角分明,彻底摆脱了原著中较为模式化的人物性格描写…他编写的很多剧本段落,在拍成成片之后都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传世佳作…最著名的“失空斩”甚至成为某些专业学院的剧本范本…

625.张绍林——自学成才的杀阵之王:少时贫穷辍学,认字不多,以当河工糊口混饭,后因画画好而参军入伍,退伍后分配至当时一穷二白的山西电视台,在80年代各地方台群雄风起开始踏入古装电视剧市场的时候,鲁有《孔子》,鄂有《诸葛亮》,沪有《岳飞》,豫有《包公》,而山西台好不容易在83年得到了中央的一点拨款,结果好好的一部《杨家将》仅拍了五集便无疾而终…直到张绍林由山西台新闻部调入电视剧部的那一刻,这个台才真正的走上了扬眉吐气的道路,1991年,首播版《杨家将》一炮打红,千军万马的杀阵表现,酷似上美经典版《杨家将》的画面呈现方式,杨门父子的忠烈精神,杨家媳妇的忠勇爱国,一部36集的超长篇历史传奇电视剧(那个年代历史剧连续剧几乎没有超过20集的),就真正让山西台的形象在观众心中立住了脚,这样一部鸿篇巨制,其导演就是那个胡子拉碴,满面灰尘,一身军大衣,天天抱着摄像机睡觉的“文盲”——张绍林…笔者确实对张绍林导演有着特殊的敬佩感情,因为《杨家将》这部电视剧,几乎算是将笔者带入历史剧研究的引路人,看过此部剧之后,在笔者的再三要求下,父母才买回了张令佛先生的《杨家将》连环画,而由此笔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便绵绵不绝,直到今日;回想起来,犹自感慨万分…当时张绍林刚刚拍完杨家将,虽然片子红了,但人还真没红,不过好片子是逃不过王枫,阮若琳,王扶林这些央视大佬的眼睛,一个月之内,就给张导办好了借调手续,又过了一年半,即1992年初冬,第四部《南征北战》的第一场内景戏便在北京怀柔的一个废弃仓库内开始了拍摄,这十四集一拍就是接近两年… 

水浒传

 626.制片人张纪中的前半生虽说经历与张绍林有所不同,但一样坎坷,最初目标是舞蹈演员的他当过历史教师,话剧演员,演过电影,拍过电视剧,混混沌沌的由一个面相清秀的小伙子混成了满面胡须的邋遢大叔,87年转型为会计师调入山西台电视剧部时,他才36岁…就在那一年,他遇到了张绍林…谁也没有想到,10年之后,山西二张这个其貌不扬的乡下组合会完成央视四大名著中的最后一部重头戏《水浒传》的拍摄,这部《水浒传》也是央视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完全由借调剧组完成的作品…自87年二张组合成立,他们先后拍摄了《百年忧患》《好人燕居谦》等等极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为山西台斩获四座飞天奖杯…91年两人双双被央视大佬们看中,借调进入《三国演义》制作剧组,率领这队太行雇佣兵踏上了艰辛拍摄的征途… 

627.二张组对于殿内戏的呈现方式非其他四组可比,张绍林是摄像出身,且亲自操刀担任第四部的主机位,偏爱自然光的他格外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下拍摄,而其他四组对于殿内戏的呈现方式则往往要借助涿州影城的两个室内摄影棚… 

 628.刘禅斗蟋蟀这段剧情属于张绍林导演的临时加戏,用意在于表现蜀国后继堪忧的态势… 

 629.出演费祎的是山西台的老演员李弘,但是他的扮相过于苍老… 

630.第二位青年刘禅的扮演者肥头大耳,憨态可掬;熟悉湖北滑稽剧的观众应该都知道他,他叫李铁,是武汉人艺的演员,还曾经凭借小品《五十块钱》上过春晚,他是王导最早指定的300位演员里的一人,但后来考虑到第四部的剧组取景地太多,跨越山河过大,所以就又挑选了第三部中的扮演者李华彤。(见617条) 

631.为刘禅配音的还是人艺油条鲍大志,鲍老师这个配音经历十分奇特,第四部第五部中魏蜀吴三国的所有君主用的都是他的声音…(见578条)

632.注意看一下杀阵之王的第一个镜头,骑兵行进步伐整齐,旗帜鲜明,且由于合理的利用烟尘,显得行军队伍一眼望不到边,这才是合格的战争戏导演… 

633.第四部的战马行军戏大部分是二张带着几车解放军在内蒙古五原县拍摄的,五原也是飞将吕布的故乡… 

634.请动侯永生大爷出演赵云的就是大胡子张纪中了,88年侯大爷凭借《努尔哈赤》火遍全国,当时正在开拍的很多历史剧都找他出演将军一类的角色,他选择了这部《三国》,老百姓也接受了这位老年赵子龙的经典形象…侯大爷之后的作品我就不多介绍了,熟悉历史剧的朋友们都能如数家珍…笔者窃以为称其为中国历史剧中的第一老将也恰如其分… 

努尔哈赤

635.第四部中的魏延,其扮相简直就像从原著抠出来的,红脸长髯,相信这一任魏延应该是本部三国里唯一能让观众认可的魏延,王心海是军旅演员出身,88年参演过大陆早期的一部很有名的动作电影《代号美洲豹》…在很多80后都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少年特工》中,李队长这个角色就是他演的… 

636.王平终于正式登场了,出演王平的崔贷在90年代几乎是大将反王专业户,纵横于陈家林,沈好放,张绍林等很多历史剧导演的剧组,拍完三国后,在央视《水浒传》中饰演方腊,在《太平天国》中扮演曾剃头之弟曾国荃…他长得浓眉大眼,五大三粗,很有古画中威猛武将的姿态… 

方腊

637.张绍林虽然在五个执行导演里是年纪最轻的,但他的拍摄思路却是五人中最清晰的,而且镜头语的运用也是最熟练的,比方说此次南征,诸葛亮带的将领,每个人他都给足了镜头,让观众记住这些面孔…这比起某些拉起剧务就当演员,还不敢给镜头的导演强了百倍… 

638.蜀字大旗依旧是本部中为数不多的Bug之一,无从解救… 

639.卧龙反间除雍闿的剧情在剧本中就是被一笔带过的,因为本段落的第二主角孟获即将出场… 

640.对94三国的拍摄有所了解的观众都知道,为了拍摄这部戏,央视建造了两座三国城——涿州影城和无锡三国城…其实不然,在云南曲靖彩色沙林还有一座三国城,而这座城池,就是剧组专门为孟获修建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戏份大部分在此拍摄…说起这个地方,唐国强对此怨念颇深,因为他在其他三个组的内景戏基本上都是在涿州串场完成的,除了废寝忘食的拍戏之外,并没有受其他的苦;到了92年下半年,其苦难历程才正式开始,第四部的剧组在彩色沙林一共拍摄了接近三个月,当时曲靖还是个交通不畅,人迹罕至的小地方,沙林那时候也还不算是旅游区,剧组只能在搭景地修建帐篷睡觉,晚上蚊虫叮咬,白天则要持续拍14个小时的戏,92年年底,王导在涿州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带上一车慰问品长途跋涉来看他们,结果车竟然陷在了道上出不来,最终还是二张带着诸葛亮等一班演员帮王导把车推出来的…当时一位新加坡导演恰好路过曲靖采风,在看到剧组的食宿条件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感叹道:“你们才是真正在为中华民族拍戏。” 

 641.泸水的取景地同样在曲靖,此处乃珠江的源头,正好位于云南广西的交界处… 

642.七擒孟获这一部分里,二张用了很多野生动物,如老虎,蛇,牦牛等等,老虎和蛇是张纪中在昆明动物园借的,牦牛则是二张登上青藏高原特别拍摄的… 

643. 孟获的扮演者胡战利是煤矿文工团的演员,身高不到1米7,比后来出场的他老婆李云娟还要矮几公分…为孟获配音的正是董太师猪八戒——里坡…(见17条) 

644.董涂那的扮演者秦宝林在后面北伐的戏份中还会出演华歆,而阿会喃的扮演者杜文禄则会跳槽到蜀汉出演廖化… 

645.扮演马谡的张治中当年还算是二张的小老弟,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后来成为张绍林的嫡系演员,在97水浒传里又扮演了晁盖,如今已贵为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646.张绍林就是那种给他200个群演能搞出20000人声势的导演,画面上的南兵千军万马,气势彪悍,其实这时候他手底下的群演只有从成都军区借来的150多人,还有几十个滥竽充数的云南老乡… 

647.诸葛亮劝降董阿二将,原著为一笔带过,此处李一波有大段的台词加戏,宅男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干戈玉帛,相距反在咫尺之间,指望将军能跨此一步。” 

648.原著中罗贯中给孟获设计了松镶纹宝剑这一较为汉化的兵器,此处剧组考虑再三,为突出孟获的人物性格,将其兵器设计为双斧… 

649.张绍林绝对是附带编剧功能的史剧导演第一人,蜀军放粮给饱受战乱之苦的南中百姓,配以卧龙吟悠扬的音乐,看得让人心酸…(据说“文盲”张绍林曾经在入伍当文艺兵期间创作过200余篇短剧剧本) 

笔者对第四部甚为喜爱,未来几天可能改为每日更新一至两回,这样可以写的更细致一些…

650.强渡泸水这出戏,拍摄起来是很艰辛的,因为群演不足,两个大胡子犯了愁,张纪中找到了附近几个村的村长,挨家挨户的做宣传找群演,嘴皮子磨了两天,结果村民来的没几个,主要是嫌10块钱太少,没办法,剧组只能硬着头皮在珠江源拍摄,刚一开拍,剧组借来的战士就有一人因为水势过于湍急而掉入漩涡中,这时围观的百姓却没有一人袖手旁观,纷纷跳下湍急的江水救人,自此之后,张纪中主动请示上面的领导,把这一组的群演工资调成了15块钱一天,于是就有了这一幕群男跳水的戏码…(至于赤身露点,笔者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只能对群演的敬业精神表示敬佩,仅此而已) 

651.王宪老师在这一部分的配乐里加入了很多少数民族乐器,如葫芦丝,巴乌,牛皮鼓等等…

652.孟优是李东果在四大名著里出演的第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当然,后来观众只记住了他的阮小七…(见289条) 

653.南征这三集,光丞相吃橘子就有好几个镜头,其实这是糖果要求的,剧组每天拍14小时的戏,两个副导演兼剧务潘引莱李东果外加制片人张胡子负责伙食,天天吃不带肉的刀削面,一张口都满嘴蒜味;曲靖这个地方偏僻,拍戏又忙,很少有人采购水果,好不容易搞来了几斤橘子,糖果就利用主演之便找张绍林商量,把它当成了道具,其实还是宅男想吃而已… 

654.服装组和顾问组对南兵服装的设计是煞费苦心,因为摸不准孟获到底是彝人还是汉人,所以剧组将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糅合在一起,做出了南兵的军服,身披白色的察尔瓦(通常应为蓝色),而将彝族的天菩萨以白族的羽毛代替,披发跣足。颇具特色… 

655.张绍林拍摄古装戏的想象力十足,三擒孟获这出戏,诸葛反截营,张胡子竟然能想到让蜀兵站在望楼上以火把和令旗指挥阵形,这场戏虽然是在黑夜拍的,但不杂不乱,双方的演绎都井井有条,真实的反映出了书中的情势… 

656.第四部中旗帜的精美程度几乎可以和第一部相比,将军的大旗正中是其姓氏,而姓氏上方则为其官位… 

657.三擒孟获,孟获不服,原著还是套路化的明写丞相放他离开,且在离去前阴损的叮嘱他要多读兵书,深思韬略;此处张绍林又没有按照李一波和原著的套路出牌,他改为丞相先犒劳孟获兄弟两人,然后故意不放守兵,任其离去,路遇赵云,赵老将军的话比起原著来要宽容许多,他笑着说:“两位将军不辞而别,是不是有些失礼啊??既然执意要走,我家丞相亦不便强留,南王请上路吧。”羞的孟家兄弟满脸通红… 

658.扮演马岱的李建平现在已转行做导演,供职于山西电视台…化妆师给他设计的两撇小胡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59.祝融李云娟姐姐和小舅子孙小喆提前出场了,李一波的剧本其实还是按照原著走的,此处为张绍林的又一出小加戏,意在表现孟获与妻子的感情深厚,顺手让祝融露一下脸,抓一部分86西游蜜过来…关于李云娟姐姐笔者后面还会有较长的段落介绍… 

660.孟获借来刀牌獠丁,原著中这时候他又换了身行头,身穿犀皮甲,头戴朱红盔,一手持牌,一手大刀。拍摄此处的时候,张纪中说要找只听话的牛,但是四里八乡的到处借,也没有合适的,最后只能作罢…直接导致最后拍摄牦牛阵的时候剧组远赴藏边取景… 

661.孟获临阵,丞相退却,众将不解,此处原著只写诸葛亮要闭其锋芒,然后暗自嘱咐赵云魏延用计,而编剧李一波又给他加了一段台词来说明用意,笔者窃以为此段台词加的恰如其分,暗合攻心为上的策略,诸葛亮曰:“我三次擒得孟获而不杀,是想服其心而非灭其族也,坚守数日,待孟获锐气少泻,再设计擒他。” 

662.獠丁探路两人组在北伐期间皆跳槽曹魏,李松林会扮演崔谅,潘引莱则直接升级成了司马师…笔者在其再次登场时还会有详细介绍… 

663.张绍林对战争戏的掌控总会给观众以惊喜,他拍摄的夜战,先用军用灯光将四方照亮,然后开始拍摄,其镜头的明亮度远非第三部中的夷陵大战可比,而且士兵人手一个火把,更能显出声势浩大…两条火龙合围孟获,十分壮观… 

664.四擒孟获,糖果自己给自己加了个戏,很有意思,擒住孟获之后,诸葛亮背对其人,虚张声势要斩他,这时孟获叫了声丞相,卧龙慌忙转过身来,满怀期许的看着他,“有何话要说??” 

665.又一龙套之王白利卫盛装登场,他在后面还会越级扮演裴绪,他跑龙套的角色冲出亚洲,直奔《木乃伊3》,其实老白的本职是道具师,自此部三国开始就与张纪中合作,胡子的一系列金庸剧中,道具组都少不了他的帮忙… 

裴绪

666.绝路问津,丞相,这不是您老家吗???剧组乌龙了,其实也没办法,光秃秃的彩色沙林去哪里找原著中所说那种世外桃源??不过现在再拿出这个乌龙镜头观看,心中却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667.关于这一集的四眼毒泉,哑泉、柔泉、黑泉、灭泉以及安乐泉的性质原理

据科学家们推测,所谓“哑泉”很可能就是一种含铜盐较高的泉水。云南是我国著名的产铜省,境内有许多大小铜矿。云南东北部的东川铜矿就是著名的大铜矿,早在东汉时代就开采了,当年诸葛亮南征时的地点离此地很近。很可能,哑泉中的铜盐就来自这些铜矿。

灭泉,就是现在的高温地热泉,这类地热泉在高黎贡山西迤的腾冲地区多达七十九处,真可谓是其形鼎沸,其气薰蒸,其势波涛汹涌,气象万千。离腾冲十五公里处有一个被称为众泉之冠的“硫磺塘”,泉水沸腾翻滚跳跃,蔚为壮观。

黑泉则有点像今天的“瘴气塘”。据凤庆县志记载:“此毒泉水色黄绿,有咸味,人饮之发疟疾,畜饮之则毛脱”。据说,此处疟疾来势极猛,重者可数小时内死亡。但是,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传染病,不会因误饮毒泉而发病。因此,可以肯定,此处黑泉是含有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泉水。

柔泉则类似于如今的毒气泉,这类泉水仅腾冲就有两处。一处叫“醉鸟井”,另一处叫“扯雀塘”。据测试,这两处毒泉所逸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烃和汞蒸气等。这些除了二氧化碳外都为毒气。毒气泉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在晚期火山中,熔岩已无力再喷发了,因此,熔岩中的气体随岩浆冷凝后沿断裂缝隙上升,聚集后由地表排出就形成了毒气泉。

而万安溪安乐泉水里含有较多的一种物质,它能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铜沉淀,而不再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解毒的功效。

668.扮演杨峰的司耕田当年是个导演,拍过几部冒险动作片,现在几乎是退休状态,不过书法造诣很高… 

669.蛮姑们都是中央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学生…看得朵思大王心花怒放… 

670.蜀将马忠的扮演者张浩近些年来频频在古装剧历史剧中露脸,97水浒他出演急先锋索超… 

索超

671.近年来有同好者将已翻译成英文的94三国演义上传Youtube,未曾料想七擒孟获这一片段的点击量竟与三顾茅庐相当,底下被亮最多的留言就是“who is Lady Zhurong’s actor?? She is smoking hot!!”熟悉86西游的观众应该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位便是在女儿国要与多情女王抢御弟的蝎子精——李云娟,生于刀马旦世家,出演西游记前供职于北京京剧院,用古代要求巾帼英雄的语言来形容她也不过分,那叫一个弓马娴熟,而且身材很好,较为西化的脸庞透着一股野性的美,这位姐姐在出演了西游记之后,逐渐活跃于影视圈中,80年代末拍摄了几部很有意思的西部冒险片,笔者就看过她的好几部作品,包括《莽女追魂》《海市蜃楼》等等…他是本部三国里唯一上马征战的女演员,也是唯一马战不用替身的女演员,看他与侯永生老爷子过招,还略占上风,如果说张山是剧中的男骑神的话,那么李云娟姐姐堪称女骑神…拍摄97水浒传的时候,李姐姐还试戏过扈三娘,但最终以微弱差距败于另一位刀马旦演员——郑爽…(关于李云娟,笔者还会在未来的西游记杂谈中做详细点评) 

672.出演张嶷的莫·道尔基也是蒙古族演员,早在拍摄《杨家将》时,就跟随张绍林跑龙套了… 

673.木鹿大王张洪杰是吉林省曲艺团的老演员了,以出演村干部成名,还经常创作一些小品和二人转;这回跑到了南蛮,当起了八纳洞村长;在97水浒传里,二张和老先生再度合作,请他出演了招讨张叔夜… 

张叔夜

 674.大象是张纪中去西双版纳寻来的,仅借用费就相当于十几个演员的工资,但是白象极为稀少,所以剧组还是采用了上漆的老办法,这点和老西游大变白龙马很相似… 

675.此处对木鹿大王兽阵之展示虽不及原著凶险之万一,但依旧能看出剧组煞费苦心,大规模的牦牛奔驰戏份是二张亲赴藏边拍摄的,而小规模的牦牛冲阵以及后来的火烧牦牛则还是在珠江源拍摄,村夫的木兽里面其实藏着剧组从成都军区借来的火焰喷射器… 

 676.丞相攻陷银坑山,试坐孟获宝座这出戏是糖果个人的加戏,他所塑造的诸葛亮,较之原著中的假人可爱百倍… 

677.带来洞主孙小喆也是剧中的大龙套之一,魏蜀吴的杂兵他都扮演过…这回终于升级成了小舅子… 

678.火烧藤甲军这出戏,仅筹备就花去服装组一年,300件藤甲均为手工编制,当制作完成的时候,第四部在云南的拍摄已进入末期… 

 679.出演吕凯的李宝安原为西影厂演员,后来当起了演员个体户…近些年经常扮演国民党高官… 

680.诸葛亮在原著中想出破藤甲军方法时,兴高采烈,而本处编剧和导演着重塑造其人的一面,他不忍再杀,荼毒南邦百姓,所以表情始终凝重,对于用火计于心不忍…

681.发现很多朋友对老三国的战争戏有误解,如果以刀刀见血,花里胡哨的招式来衡量这部戏,确实不合格;但如果以马战步战的多样性以及真实性看,高出当今古装剧N个档次是不容置疑的,如生擒孟获这一段,赵子龙枪挑祝融,马忠张嶷在马上用绳横捆南王,这些戏码看似观赏性不高,但却都是演员的真功夫,是真刀真枪的较量… 

682.火烧藤甲兵这出戏,拍摄难度极大,但因为此时剧组已有了很多经验,所以采取了很先进的灭火器材和燃烧材料,损伤较之其他组的火戏要少很多… 

 683.王平有点天然呆,丞相对火烧藤甲军心有不忍,又无可奈何,正自感伤的时候,王平跟完成任务的众将高兴的打招呼,丝毫不注意当时的气氛,这就是《日常》中所说的KY??? 

684.李一波给丞相设计了几句神台词,为之后诸葛泸水祭奠亡灵做铺垫,诸葛怅然道:“南兵顽固,非火攻不能破之,此计乃不得已而用之,如此酷战,烧杀生灵,亮心中不忍,我虽有功于社稷,然而必损阳寿。网开一面,一息尚存者,让他们去吧…” 

685.魏延要烹南王,马谡出面阻止,这显然是丞相安排的双簧… 

686.原著中阿会喃、董荼那元帅在二擒孟获之后被孟获秘密杀害,本剧并没有那样,也体现出更多的人情味…… 

687.各族人民大联欢这出戏里有一个画面是郝恒民补拍的,从丞相的造型可以看出来… 

 688.大联欢其实就是二张组在云南拍摄的最后一场戏了,因为大部分的北伐剧情拍摄于南征之前,所以南征拍摄结束,也就意味着是第四组的制作已进入后期,这个狂欢既属于剧中的人物,也属于在这个不毛之地拍摄的剧组… 

 南兵不能再战,南民也得丞相恩惠,李一波在此处设计了老猎手一家的故事,老猎手和女儿得到诸葛亮赐予的稻种,并且受丞相教习耕种之法,从此不再受猎食之苦…本处加戏剧组是拍摄过的,但后来成片未被采用…

南征这一部分,虽然只有三集,但从拍摄质量和演员表现看,却是84集中的精品,也是当年任大惠制片人向海外推荐的样片…

未完待续...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杂谈:南征北战(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