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第4课:准许自己为人,拥抱变化
今天是《哈佛幸福课》第四课,让我们跟随幸福导师Tal一起探讨,为什么改变是可行的,为何我们需要“准许自己为人”。
一个人究竟如何才能实现重大转变?处于谷底时,人们经常这样问。
往大了说,一些大的社会变革是从一个人或一小众人的思想开始的,然后扩大到整个社会,这就是Tal提到的社会网络的指数本质:一个人的改变可以感染其余的三个人,另外三个人分别再感染其他三人,依此类推,不消几步,即可在全世界掀起一场改变运动。
这也说明,我们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在影响着他人,如果一个陌生人对我们抱之以微笑,那么一整天我们的心情都会很好。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保持善意和积极呢?也许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一、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研究显示,基于外在因素改变一个人的快乐水准很难。意外事件(极端情况,如残疾、中彩票等)对一个人快乐程度的影响,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个人在意外事件来临后暂时唤起的快乐峰值,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
这是一个坏消息吗?我们永远也无法提高我们的快乐水平吗?并不是,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坚持学习积极心理学并应用到生活当中,是可以提高我们的基础快乐水平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回落之后,我们都会比基准水平升高一点点,今天的我们会比之前的我们更容易快乐,未来的我们也会比今天更容易快乐。
二、正确的期望和错误的期望
错误的期望就是误认为财富、居住地等外在因素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实际上,外在因素对我们幸福水平的影响微乎其微。正确的期望则是相信内在的转变(transformation)。
三、是接受人性,还是完善人性
关于人性,历来都有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性是不受约束的,即人的本质是不变的,我们无法改变人性,只能引导人性。而另一派则认为:人性是受到约束的,我们的本性可以改变,可以完善。积极心理学的大前提是第一种,本课程是以人的本性受到约束,不可改变为前提的,我们必须接受它,并且通过研究和内省来理解人性。这让我也感到意外,接下来Tal花了很多篇幅进行解释。
1.我们如何引导人性?
这是幸福和快乐最重要的支柱。Tal提到他自己的一个故事。
在得知Tal在哈佛开了一门《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后,他的一个学生在饭桌上警告他:从今以后你要小心哦?Tal问,为什么。学生说:可别让我看到你有不快乐的时候。
所有人听了这件事后都笑了,哪有永远都快乐的人呢?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不会永远快乐,或许只有傻瓜和死人才不会体会到负面情绪吧。在我们的文化中,不论是强调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还是强调个性自由的西方文化,我们从不准许自己为人,不给自己体会各种负面情绪的机会,我们为这种无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我们压抑一种情绪,只会反过来强化它。人类世界的负面情绪一如物理世界的万有引力一样,是我们躲也躲不掉,想摆脱也摆脱不了的。“Nature to be commanded must be obeyed”,欲号令自然,必先遵循自然。
面对负面情绪时,不要质问自己,我为什么会伤心呢?我为什么会如此痛苦呢?因为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就像快乐、幸福这些正面的情绪一样。人在不幸时总是问“为什么这件事偏偏发生在我身上?”,仿佛世界上只有我们一个人是不幸的一样,可是在面对幸运时,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呢?”
2.准许自己为人(Permission to be Human)
面对负面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准许自己为人,准许自己有这类情绪,主动地去接受它。我感受着我的痛苦,感受着我的不幸,感受着我此刻的抑郁和压抑,让这些情绪有被表达的机会,让它们自由地流淌,然后主动地接纳它。
主动接受并不是对负面情绪的屈从。面对情绪,我们要相信,负面情绪是我们可以应对的,是可以管理的,它们对我们来说,是可控的。情绪ABC理论(Affect、behavior、cognition,情绪、行为、认知)认为,这是应对情绪的三个方面,首先面对affect,我们要准许自己为人,主动接受它,之后我们再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要真实地面对现实。
当然,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概念叫做“反刍”(Rumination),就是反反复复地咀嚼自己的悲伤事件。不得不说,我们可以接纳,但不要经常性地沉湎于负面情绪无法自拔,这对我们的认知是有害的。
《幸福课》里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对好朋友可能会产生嫉妒这种情绪。也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好朋友的优秀,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对他们由衷的欣赏和钦佩,相反,我们常常充满了嫉妒。
按照情绪ABC理论,首先要承认的就是,有这样心理的人不止我一个,所以没必要为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感到自责,感到内疚,因为我们并不会真的因为嫉妒而做出一些伤害朋友的事情来。其次,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自己努力赶上,然后也做出同样的成绩来,同时对朋友抱着学习和尊敬的态度,为他们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接纳自己,准许自己为人,而不要因为自己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就急于摆脱它,这样的逃离才是对我们人性的违背。永远要记住,Permission to be Human。
初学这一课时我真的很受震动。多少年来,我一直不愿意承认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大部分都会活成一个普通的样子,真正能做到光芒万丈人少之又少。
在此之前,我一直焦虑、怀疑、不安,整天活在对未来的焦虑期待和对过去的悔恨、遗憾中,很难迈出脚步往前走一走,也很难脚踏实地地做成一件件小事。而现在,我选择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利用五六年的时间,养成了一些很好的习惯。现在,我也不那么焦虑未来要去往哪里了,因为我知道,与其活在过去和未来,不如活在每一个可以把握的当下。
准许自己为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吧,在我们的身上,有着人性的善良和光辉,也有着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做一个平凡人,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