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个人向】侠王十三:不以祸福易心,不因生死易志

发个小作文吧,配合视频食用更佳,算是解说,也是我剪辑的思路,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整个视频大致上可划分为七个小节
- 第一节引入:围绕13展现的四个“敢”字
他敢于揭破父子兄弟其乐融融的假象,“最是无情帝王家”
每次办差都冲锋在前,从来不多计较个人得失
敢于嬉笑太子的无能;敢于当面诘问一向交好的四哥,不满地指责其“冷面冷心”
受辱于江夏镇时怒发冲冠,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
没有受过太多磋磨的少年就是如此——率性,
却不任性。
敢为敢言,敢笑敢怒,没有一个人不打心眼儿里佩服
所以当13被诬陷时
四哥愿用全部身家力保他的清白
从来看不惯13的老十(Gold)也站出来言辞恳切,证明他的为人
“我也愿保”
“我也愿保”
“我也愿保”
- 第二节明志:“我为的是大清江山,为的是大清百姓”
什么时候开始,13有了这样的政治理想呢?
它或许萌生于和四哥办案时的某个眼神交流,
也或许早已在年轻人的心中酝酿、沉淀。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早期忠于太子而办事,哪怕同祸亦九死不悔;
还是逐渐看清朝局跟着四哥办差,只求一个顺心,名利皆不能动摇我志。
策马穿行于人世间,切身体会民众疾苦的13总算一步步看清了自己的心,和他要追求的道。
- 第三、四节深入:通过13的社会关系展现其为人,核心是“重情义”
情义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它是囚禁中孝敬父亲的血经,也是好不容易见到四哥时,一声声恳切地追问自己的父亲是否健康。
它是对于长者的尊敬,即使别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也要慷慨襄助,倾尽所有。
它是一片光明的心,永远向着正义,嫉恶如仇,在黑白界限模糊的政治世界,他笨拙地守护着良善和光明,不知变通,也不愿变通。
它是事君以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其遮风挡雨,当然也包括背黑锅。
它是为兄友,为弟恭,利益面前,仍极力守护着每一份沧海遗珠般的感情。
是上一秒还在争个输赢,打架斗嘴,下一秒习惯性地立刻将弟弟推开危险处境。
是前路晦暗,自身难保仍要为二哥辩驳,挡下大哥满含杀意的刀锋。
它是对其他相关或不相关人共同的一份友善。
面对一见倾心的阿兰,“好心”如他要去帮忙添把火,虽然不擅长弄得一团糟,引得众人被烟呛,自己也被嘲笑,但永远无法拒绝或讨厌他的好意。
面对伸出援手的大哥,真诚道谢,不添麻烦。
面对父兄遇困前来求救的故人阿兰,他以热饭温言相待,竭力查探真相。
他为田文镜送行,为邬先生饯行,永远怀着一片赤诚,不带一丝阴谋算计。
它是和下属打成一片,军中兄弟受他提携恩惠者众,那是被囚十年仍有人记得、声援、扶助的深恩厚谊。
李卫、高福、翠儿迎面向他跑来,众人笑着、闹着挤作一团的样子,永远是剧中最温暖明亮的画面。
十三爷德行好,真君子也——他担得起这个评价。
- 第五节转折:13变与不变之开端
暗杀郑春华?可她分明安然住着,直到局势让她非死不可
剿灭江夏镇?年羹尧的杀戮或许也需要他来分担和背负吧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太子下台、八爷党失势,而他,则必须被拉下,既为了过去的错误,也为了明日的政局。
十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困苦潦倒的生活?无人逢迎的冷待?父子离心的痛苦?
我想都是,但也都不是
那是健壮的身躯,高扬的理想,少年的意气,策马扬鞭的豪情,在十年中一点点被蚕食殆尽
剧中有三次13自己谈及囚禁岁月的体会
一是与四哥相见饮酒后形容自己不人不鬼,甚至羡慕郑春华一死得以解脱
二是与雍正坦诚相对时忍不住控诉“整整十年啊,怎么能指望那个拼命十三郎还阳呢”
三是前去劝服十四弟时,听到弟弟表达自己被限制在帝陵的不满,撕开自己的伤疤抚慰他。
坚毅如他,也不免在提及这十年时辛酸落泪,泣不成声,只能用大笑来掩饰一二。
那是自己的兄弟或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或整肃吏治积蓄力量,而自己
只能一点点衰老、体弱,更加接近死亡。
可那在帝王眼中,不过只是“十年的教训”,是为了他更加成熟而被“恩施”的苦难,是大局的一点必要牺牲
- 第六、七节高潮:明线展现13的变,暗线则突出其不变
注:
第六节的变主要展现十年囚禁带来的心理摧残;第七节的变则展现艰难改革中的呕心沥血,身体上的摧残。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13无法拒绝,后者则是他自己的选择和甘于承受的。
“我的十三爷呢”李卫的一声悲嚎拉开了这出悲剧的序幕
少年华发,踌躇满志 到 四旬不至,白发丛生
放荡不羁地潇洒落座 到 蜷缩身体,弯腰低头垂目,默默与帝王拉开距离,保持上下尊卑
流光溢彩而又炽热的目光 到 缓缓侧身,满目沧桑
意气风发与同僚对饮,为四哥解围 到 双手捧着酒杯,虔敬地咂摸个中滋味
身骑白马,斜身奔走的背影 到 病歪歪坐在辇上苦苦支撑大局的疲惫身躯
率性对弈 到 小心为君王让棋,谦虚地谢绝对自己绝佳棋艺的夸赞
贬抑、囚禁、磋磨,那个十三郎,终究是不见了
无所畏惧地、热烈地拥阿兰入怀 到 扬手摔掉药碗,与爱人泪目相对不忍多看
手足在侧,良师在旁,尽兴对饮 到 众人离散,盛筵不再,鞠躬尽瘁的13也即将撒手人寰,苦笑中,孤独的君王泪眼婆娑
大将军王无比错愕,眼前这个面若菜色,咳嗽不止,摇摇欲坠的身影仿佛和当年殿前与自己扭打成一团,武艺高强,占尽上风的十三哥不是同一个人。
稚子口中一把抱过自己的十三叔强撑起身体都有些困难了
但是,
八王议政的关键时刻,沉疴已久的王一个轻微而沉着的点头,尘埃落定,百邪全退,胜负分明
恰如当年丰台大营中宝刀出鞘、霜刃犹寒的时刻
当年13与四哥的默契配合,此时13与张廷玉的相得益彰
只是可惜,剑气如虹的白衣少年,终究是在耗尽心力后,陨落了
- 尾声:秦顺儿的小曲和魏东亭的一句无心恭维
变了吗?
没变啊。
后记
剪辑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凸显13本身的光芒,在我看来,他身上的人性之美必须在13的社会关系中得以体现。希望看完视频的你能够切实感受到剧中13(史剧分离)自己的光彩。
所谓变与不变,变化的,是体态、心境,这些本就不恒久;不变的,是品格,志气,心力和坚持,这取决于自己,13做到了。
我遗憾、感慨于少年意气被磨平,却由衷地敬佩他“不以祸福易心,不因生死易志”的努力和坚持。
我首先确定了变与不变的镜头剪辑思路,在选曲时也定下了两个标准,一是曲子分阶段的感受应当是轻快--压抑--悲壮高昂的,二是整体还是偏悲伤的。每次想到这些变化的画面,脑海里总会浮现福禄寿的《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真是“一幕一幕闪着刺痛我”,而我又该用什么把你留住啊,但是因为其他原因还是放弃了这首歌曲。
Fade Away还是挺合适的,整体有股淡淡的忧伤,前面轻快的乐点更像是一种回忆,而最后这段鼓点则敲进了我心里,一下、一下又一下,该失去的都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而那些想要留住的,必须要留下的,则在一次次挣扎中浮起、上升。
the end 感谢观看,更期待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