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汉字设计的空间化与模块化!

2020-04-25 08:05 作者:设计智造  | 我要投稿





文/巩佳豪 ①图底关系。视觉形象大都可分为主体和背景两个层面,一般而言,背景的任务是使主体更加容易受到关注,我们将主体部分称为图;将背景部分称为底,它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不明确,显得后退、分散。



汉字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只着重主体部分的情况,必须清楚汉字设计是由图和底两方面因素一同构成的,尤其是强调汉字图形主体部分的主题时,图的明确性变得非常重要。运用好图底关系可以有效的增强汉字空间感。



②重叠表达。在平面上将相同外形的形象进行重叠处理,会产生上下、前后的感觉,位于前面的图形轮廓完整,位于后面的图形由于部分被遮挡而呈现出不完整的轮廓,从而表现出一种空间感。



汉字的重叠营造的视觉空间形态,就是将汉字笔划形象叠加在另外一个汉字笔划形象上(可是字体本身的笔划),从而促使产生虚实、前后关系上的层次和空间效应。借用这种巧妙的重叠组合安排,就能让汉字形象变得有了深度,加强汉字的内涵表达。



③阴影塑造。物象的阴影主要取决于物象的形状以及光线的强弱与方向,换句话说只要有光感的地方,就会有阴影的存在。阴影的处理主要是对空间的处理方式,往往是我们强加于汉字之中的,阴影的置入,增加了汉字的厚重感与体量感,使其产生视错觉。



另外,阴影的大小、方向、透明度也会对不同的汉字形成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同一个作品中,字体阴影的罗列可以加强画面的层次感。



④矛盾空间。在汉字设计中矛盾空间存在于它的笔画结构中,例如:同样粗细的横、竖笔画,在相同的区域内,横线要稍显更粗,这样的视觉反应,促成了很多汉字的设计在设计笔画的横、竖时,横线要比竖线要稍细一点,这样的设计构造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平衡。




从文字构造的角度,汉字的的笔画结构无非就是横、竖、撇(、点、捺、折、弯勾等等,这样的笔画可换作是一种符号图形,通过设计、编排将其整合在一起,其中一些相似的解构或者偏旁部首就是汉字的模块化。



汉字设计模块化,使得汉字本身的形与意有了一定的关联与区分,即汉字的模块化直接影响汉字构形的寓意。


所谓笔画设计,就是针对汉字的笔画结构进行再设计,通过变化笔画、添加装饰元素等方式,将汉字变得更具有装饰效果,达到设计师所要阐述的文化内涵。笔画设计的重点,是基于对汉字本身特征的不同而设计改编。



在某些情况下,要结合汉字之间笔画的某一笔画,进行重新设计,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对自然界及图形的掌握情况;另一种情况则对笔画的整体规范设计,要用模块化规范字体的笔画、形体。这样设计出的字体可以与标准字体相媲美,更大范围的被受众所接受。后者正是字体设计的基础。




解构设计,从字面意思上讲就是解散、构成的设计,汉字解构的形式有两方面:一种是笔画的拆分、组合;另一种是对汉字与汉字或者与图形之间的共用。通常情况下汉字解构是对汉字结构的深入剖析和对汉字平面布局结构的美学思考,虽说是表面上对汉字笔画与结构的分割,但是这也恰巧证实了汉字设计的模块化原理。




汉字的重构就是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将元素分解为普通的视觉符号,将其通过特殊的构成方法设计编组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重构后同时具备汉字的符号意义和图示的特征,看似汉字的重构方法繁多,实际上只有取舍、添加、变形、组合等几种装饰手法,来重构汉字的基本笔画。




汉字的变形是指展示字体的不同姿态特征,在外形变化上要打破汉字图形本身固有的造型属性,主观的变化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汉字本身固有的外部特征,进行有条不紊的设计改造。



在结构上要变换字体结构,要有意识的把汉字的部分笔画进行移动位置或夸大和缩小,改变字的视觉重心,破坏其原有的结构,使之呈现为匠心独运的设计效果。




正如我们己经了解的,对汉字基本形态进行设计安排,引导视觉运动的形式,称之为节奏创造,这种节奏感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有规律的变动或延续,形成视觉的节奏;另一种是像音乐的节奏,随着情绪而变化,这大概就是节奏这一形式富有魅力之处。汉字本身作为图形来讲,大多数还是遵循了第一种节奏形式。



在汉字设计中许多方式都能产生节奏感,常见的有渐变的构成节奏的形式和分散的构成节奏的形式。




汉字的空间设计,是对汉字本身深度的设计,是视觉中紧张与对立的造型体,重力场的秩序感和律动感的安排,基于物理空间来讲,方向、阴影、外部环境的处理都是这种表现形式的重要参照物;而基于心理空间来讲,角度,阴影,层次也是其重要的参照物。



现在的汉字空间中,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形态存在外,材料的应用也是的汉字在空间中有了一定的深度感,不同的材料对于汉字的形体产生了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受众会因为材料的不同而对其看到的物象有不同的距离感。


汉字设计的空间化与模块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