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师的自言自语---讲故事
一个建筑师的自言自语
当我打算写一本书来总结自己过去十年的执业生涯的时候,想模仿《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写一本《一个建筑师的忏悔》之类的书。虽然这个世界的混乱不是因我而起,但当深入局中,我身边的事情也或多或少也被我推波助澜,而这些事情在另一个我眼中,这是对这个我又爱又恨的世界不好的事情。
另一个我,是那个清晨在河边漫步,长时间看着泄洪沟的水流喷涌而出的我;是那个晚上走过黑暗的涵洞,忽然被高架桥厚重耸立的柱墩惊讶到的我。另一个我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视野生活在我的体内。
每天面对这个世界的人并不是我,是一个喜欢用调侃面对生活工作中各种矛盾荒诞的人,为什么有的人非要将自己的利益推演到最极致而不顾社会公共利益?为什么作为专业的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迎合他人掩盖问题,甚至装饰伤口?为什么我们相处的时候不能在生气的时候真的露出生气的模样?为什么我们总是去寻找一个诱人的故事阐述自己的理由?为什么我的问题和羁绊总会比他人更多一些?为什么这样?总是被改成“为什么不这样呢?”
另一个对我又爱又恨的人建议我把书名改成《一个建筑师的自言自语》,她陪我走在河边漫步的时候,对我说,你还没有到忏悔的时候,你只是在做你份内的事,还轮不到你去忏悔,另外,忏悔这个词太装逼了,你的大部分读者更多的会有一份窥探欲而不是为了装逼去买你的一本书。另一个我对她怒目而视,而目前这个正在打字的人则欣然接受,一般他都会不假思索的听她的话,因为她一直是过滤他的各种危险思想的安全阀,毕竟他要在所有人面前表现的像一个正常的建筑师一样。
第一节 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讲故事
向他人解释一样超出他的认知水平的事情?
当我每次做方案的时候,做出的第一个方案总是我认为最好的方案,第二个方案是揣测甲方的意图做出的方案。不过一般总是第二方案被选中,或者两个都没选中,开始准备再做一个方案。
不同的甲方对方案的接受度差别非常大,但多少都会有些规律可循,政府官员审美一般偏保守,但是当在某些关键的城市节点,他们会选择一个非常特异的建筑形象。无论选择什么,他们都比任何一类甲方需要一个故事,一个他可以面向各种人群不停讲述的故事,对大众,对记者,对自己的上一级领导。这个故事需要与建筑无缝贴合,需要让所有人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最初就会被这个故事打动。一个怎样的故事会被打动呢?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宏大的历史叙事,地方文化的深层次挖掘,这些都是一个好故事的开端。
这个故事既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平淡,要简单足够所有人迅速口头传播,要有超出日常认知的地方,让所有人产生好奇并产生兴趣去自发理解。当我说,我现在在肯德基的座椅上写一篇建筑师的随笔,就过于平淡。当我说,在弥漫着炸鸡味和粤语老歌的清晨,一个中年男人写下关于过去的一番忏悔,就稍微有内味了。建筑师的故事也一样。
未完待续,我的车快来了,我得先点个鸡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