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专家:少提建议多生娃
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
4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新浪财经之夜作主题演讲时提出了一个惊为天人的观念:“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

此话一出,立刻引爆了各路媒体。
本来新浪编辑们对这种能引发对立的新闻,就是“区区几页户口本,能不要就不要”的态度。
结果你直接在人家的活动上发表暴论,果然屎壳郎遇到腹泻的,一拍即合!
中国有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佐口音)
一个不识时务,一个心怀鬼胎,加上社会现实情况的助力,这下彻底是臭出名了。
所以就像开头一样,鸡多不下蛋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人多瞎捣乱”。
那到底怎么才能多生孩子呢?先来看看古人的套路。
#1
国家医疗+奢侈品慰问+社会抚养
根据《国语》记载,越王勾践治理时期,对孕妇实施“公费医疗保险”。女性生孩子的时候只要通知政府,政府就会派出医生来到家里助产。生两个国家给你补助,生三个国家给你养一个。

如果孕妇生的是男孩,政府就会奖励两瓶酒、一只狗;如果孕妇生的是女孩,政府就奖励两瓶酒、一头猪。
不要小看这两瓶酒,在粮食产量不发达的时代,用粮食酿酒本身就是奢侈的行为。而且这酒应该不是百姓生活中很难喝到的醨(li二声)酒,也就是酒味寡淡不明显的“薄酒”。而是宫廷里王公贵族才能喝到的,酒味明显的“琼浆”。
至于生活中看家护院的小狗,以及经济牲畜小猪,都是一笔不小的福利。
这套组合拳,成为了后世促进生育的基本操作。
以财政宽裕的宋朝为例,贫困家庭的妻子怀孕5个月后,可到州县衙门申请救济套餐。
这份套餐内容包括:
1、免去丈夫一年徭役
2、发放生育补贴
3、免去生育家庭的人丁税
4、每户贫困产妇生下一胎,给米一石。
此外地方官员还会设置名为“举子仓”的社会化粮库,专门赈济养不起孩子的家庭。

#2
掌握钱袋子,才是硬道理
但同样的套路,在乱世就玩不转了,毕竟民众光是徭役和赋税就忙不过来,朝不保夕的日子里,谁还有心思生娃?
于是生孩子的福利,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规定,妇女生了三个孩子,可免除妇女本人的赋税。要是努努力生了4个孩子,那恭喜你,全家人的赋税都可以免除了!
所以在一些世家大族眼里,女性不是生孩子,而是全家致富的希望!
乱世争霸需要人口能理解,那我等到天下太平,总不能还逼我结婚生孩子了吧?
不好意思,就算在老好人汉惠帝时期,也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的规定。
“五算”即五倍人头税,1算是120钱,6算是720钱。折合西汉粮食均价,可以买8石粮食,相当于1个人一年的所有口粮。

除非你家真有钱,能连续15年多养一个人。否则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这个数目都是无法接受的。
生娃给钱,不生娃扣钱。没有标题党,不开动员会,封建社会一切都是这么坦诚。
#3
就不生孩子是吧?给你看点刺激的
当然你说我就不生娃,而且我家里有钱,就愿意养我这个闲人。
那古代统治者们,可就要给你一点小小的封建主义震撼了!
还是前面给孕妇安排国家医疗送奢侈品慰问的越王勾践,先是禁绝了姐弟恋、老夫少妻,什么“温柔帅大叔”、“热情小奶狗”、“年少不知姐姐好”,想都别想。
女孩子到17岁嫁不出去,父母有罪;男的30岁还敢不娶媳妇,父母有罪。
简单说就是:一人生娃,全家致富;一人不嫁,全家判刑。

像某些小清新眼中“荒唐且美好”的魏晋时期,更是狠狠用“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的规定打了ta们的脸!
17岁还不结婚?那国家就强制给你找个丈夫!
可别幻想这个男人是嵇康那种美男,肠胃不好只能吃软饭的,早就被富家小姐挑走了。到你这里的,基本上都是流放的囚犯或者失去人身自由的奴隶!
全都好商好量,你当古代都是善男信女道德完人?
最后回到这位专家的言论,她这番话让我想起大清光绪年间,德国有个叫恩格斯的老头,写了本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小册子。


书里一针见血的点出那时的女性是丈夫们的 “私有财产”,她们过着或华丽或贫困的生活,但都是被圈禁起来,不能全面参与社会生产。
因此他得出一个伟大的结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业中去。”
我本以为已经21世纪,并且继承了红色衣钵的我们,不会有这种将人比作 消费品 的言论;我本以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对每个人的尊重和研究每个人在社会中发挥的能动性并不冲突。

学术讨论应该百花齐放,但这个场合不是正规的学术论坛,而是个为了热点献祭户口本的新浪微博~
封建社会都知道“顺乎天而应乎人”,把“人心”和“天意”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实在不行,哪怕口号上搞点封建主义的东西,就别瞎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