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笔下的唐朝公主有多开放,读完这首诗带你了解唐代公主的情感生活
碧城三首(其一)
唐 李商隐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碧城三首》是李商隐诗最难懂的篇章之一,历来众说纷纭。
清代姚培谦认为是“君门难进之词”(《李义山诗集笺》);
朱彝尊谓,第三首末联的“武皇”,唐人常用来指玄宗,应是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
纪昀认为三首都是寓言,然所寓之意则不甚可知;
明代胡震亨则认为:“此似咏唐时贵主事。
唐初公主多自请出家,与二教(指佛教、道教)人媟近。
商隐同时如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康诸主,皆先后丐为道士,筑观在外。
史即不言他丑,于防闲复行召入,颇著微词。”(以上均见《李义山诗集辑评》)程梦星、冯浩、张采田等均赞同此说,认为朱氏之说未免迂曲。
其实,第三首末联云:“《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两句讽刺意味非常明显;
而“莫道”云云,又似非指明皇而言,因为他和杨贵妃的事,在唐代是人所共知的,李商隐之前,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早就明白写过;
而且全诗三首的主人公都是女子,似以胡震亨说较为可信。
第一联:碧城¹十二²曲阑(lán)干³,犀(xī)辟尘埃⁴玉辟寒⁵。
译:你住在碧霞城中十二楼,楼中的阑干曲曲又弯弯。犀角簪明明亮亮一尘不染,身上的玉佩能保暖驱寒。
注:¹碧城:道教传为元始天尊之所居,后引申指仙人、道隐、女冠居处。²十二:极写多。³阑干:栏杆。⁴犀辟尘埃:指女冠华贵高雅,头上插着犀角簪,一尘不染。犀,指犀角。辟,辟除。⁵玉辟寒:传说玉性温润,可以辟寒。
第二联:阆(làng)苑¹有书多附鹤²,女床³无树不栖鸾(luán)。
译:阆苑仙山的仙子们,传送书信多用仙鹤。多情的女床山上,树上都栖宿着凤鸾。
注:¹阆苑:神仙居处。此借指道观。²附鹤:道教传仙道以鹤传书,称鹤信。³女床:山名。
第三联:星沉海底¹当窗见²,雨过河源³隔座看。
译:我们抬头望着窗外,星沉海底令人心寒。一阵雨云飘过银河,我们只能隔河相看。
注:¹星沉海底:即星没,谓天将晓。²当窗见:与下“隔座看”均形容碧城之高峻。³雨过河源,隐喻欢会既毕。雨:兼取“云雨”之意。
第四联:若是晓珠¹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²。
译:啊,你这颗晶莹的露珠,如果能像珍珠一样不被硒干,那么,我这一生和你不分离,我将永远爱着水晶盘。
注:¹晓珠:晨露。²水晶盘:水晶制成之圆盘,此喻指圆月。
诗以第一首开头二字为题,与“无题”诗同类。
此首以仙女喻入道的公主,从居处、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写她们身虽入道,而尘心不断,情欲未除。
首句“碧城十二曲阑干 ”写仙人居地。
碧霞为城,重叠辉映,曲栏围护,云气缭绕,写出天上仙宫的奇丽景象。
次句“犀辟尘埃玉辟寒”写仙女们服饰的珍贵华美 。
接着写仙女的日常生活,第二联把仙女比作鸾鸟,说她们以鹤传书 ,这里的“书”,实指情书。
鸾凤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指男女情事,“ 阆苑”、“女床”亦与入道女冠关合。
此联与首二句所写居处服饰及身份均极其高贵,应为贵家之女。
第三联“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表面上是写仙女所见之景,实则紧接“ 传书”,暗写其由暮至朝的幽会。
“星沉海底”,谓长夜将晓之际;雨脚能见,则必当晨曦已上之时。
据宋代周密《癸辛杂识》引《荆楚岁时记》载,汉代张骞为寻河源,曾乘槎(木筏)直至天河,遇到织女和牵牛。
又宋玉《高唐赋序》写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中相会,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句。
可见,诗中“雨过河源”是兼用了上述两个典故,写仙女的佳期幽会事。
因为仙女住在天上,所以星沉雨过,当窗可见,隔座能看,如在目前。
末联“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上联隔座看雨,天色已明,情人将去,所以结联以“晓珠”紧接上文,意思是说,如果太阳明亮而且不动,永不降落,那将终无昏黑之时,仙女们只好一生清冷独居,无复幽会之乐了。
反过来,如果昏夜不晓,即可长夜欢娱而无尽头。
诗用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方法,表现仙女对幽会的留恋不舍,难舍情缘。
此诗通篇都用隐喻,写得幽晦深曲。
本来是写人间的入道公主,却假托为天上的仙女;
本来是写幽期密约,表面却只是居处、服饰和周围的景物。
诗人没有直截了当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出,而是采用象征、暗示、双关、用典等表现方法,乍一读去,似觉恍惚迷离,难明所指。
然而只要反复体味,仍能曲径通幽,捕捉到诗的旨趣。
此诗想象极其丰富,把场景安排在天上,将道教传说和古代优美神话引入诗中,不但很好地表现了诗的主题,而且使诗显得极其瑰伟奇丽。
尤其是第三联,设想之新奇,景象之壮美,用典之巧妙,词意之幽深,达到了很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