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笔记01

2022-05-23 16:04 作者:懐かしさ  | 我要投稿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斯蒂芬·盖斯

完美主义总会成为你宅在家中、放弃尝试、拖延行动的理由,会让你误认为自己生活得特别凄惨,让你无法坚持自我,让你感觉压力巨大。完美主义会导致你无法正视自身优点,只会一味地吹毛求疵,而不懂得顺其自然。

因为只有批评意见才能告诉我们读者的真实想法,让我们了解他们在阅读前希望书是什么样的,以及想在书中读到哪些内容。

三种完美主义标准

几乎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效仿着身边人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完美主义者。

这些目标并非无法完成,但它们之所以被视作完美主义,是因为这种目标似乎暗示了不如预期的进步是不够好的。

这样的目标就像撑竿跳:只要跳不过就算失败,只要跳过了就是成功。你跳到多高并不重要,你能不能跳过成了唯一的标准。这种将目标做两极化处理的观点本应激励我们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甚至超越目标,事实上却成了非常低级的策略,只会加剧完美主义的问题。

你可曾听过有人吹嘘自己能做三个俯卧撑?为什么不会有人建网站宣称可以帮助人们成功减少30%的债务?同样,又有哪些流行的健身计划会承诺将你的身材从差提升到中等偏下?虽然上述进步都是有意义的,但你在一生之中似乎很少会遇见它们。我们总是把部分成功定义成失败,这大错特错。

如果成功不够完美,我们就会感到尴尬,甚至还会觉得丢脸。这种想法不仅缺乏理智,而且还会对我们的进步和人生幸福造成致命伤害。

对宏大成就的追求是完美主义中最具杀伤力的一种形式,因为如果你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又怎么可能想办法去解决?

完美主义的根源

自卑情结源于不公正的评价标准和对人性的不正确认识,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你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学校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本质上说,这个办法没什么不好,但问题是,不少学校把焦点都放在了提高分数上,希望学生都能考出A。虽然C代表的才是平均水平,但许多学生和家长只会接受A,A以下的任何分数都会让他们失望。这听上去毫不陌生吧?多数人制定目标的过程都是如此。

完美主义的“好处”

我以为我不是,但我前几天还和老师比,受打击很严重

我希望自己所写文章的初稿就能像海明威一样练达,像莎士比亚一样睿智,这样的目标只会导致我完全不想动笔,一个字也不愿意写!

我希望自己所写文章的初稿就能像海明威一样练达,像莎士比亚一样睿智,这样的目标只会导致我完全不想动笔,一个字也不愿意写!

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起受到赞美,他们更希望能避免难堪。

被人关注以及偶尔的难堪是都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贝爷也说过类似的话

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不是失败带来的直接后果,而是自己可能会得不到一心追求的事物的想法。

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不是失败带来的直接后果,而是自己可能会得不到一心追求的事物的想法。

突然间,本来零风险的尝试却给你的信心和自尊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令我们害怕的是这些事情的失败对我们自我的影响。我们害怕失败会暴露我们的缺点,打破我们易碎的希望和梦想。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害怕的东西!

完美主义带来的神秘感让你可以永远活在完美的幻想中,不用接受考验,也不用被拒绝。

保护往往会削弱被保护者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完美主义会显著削弱我们的能力,因为它让我们避开了犯错或失败的机会,而这些错误和失败,短期来看确实会带来伤害,但是长期来讲对我们大有裨益。

完美主义是驱策还是束缚了你

受到过分驱策的完美主义者永远不知满足。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他们总是不懈地追求更美好的事物,还因为他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和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从不满足。

完美主义是剂毒药

衡量一种心态的好坏,重点要看它对你的行动产生的影响,以及你对自身作为的情绪。

完美主义百害而无一利吗

个人标准与精神抑郁密切相关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追求卓越和过高期待。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明确其真实状态,然后再去寻找对策,而不要一开始就想当然。

被动生活:电视和完美主义

看电视是绝对被动的行为,因此也就成了自动、简单、有所回报又不会犯错的“成就”。

完美主义会影响发挥

打篮球的时候,我常常处于一种放松玩乐的状态,但有时也会在意自己是否表现完美。任何喜欢进行体育运动的人都明白这两种心态的差别,像我一样,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在放松时才会有更好的表现。

完美主义者修炼出了一种“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的技能,一边否认失败的意义,一边又在展望成功的可能。

自我设限导致我们畏缩不前

人生苦短,不容我们一味求稳。

这些借口是不会给你成就感的。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口而错过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到生命尽头,这些借口是不会给你成就感的。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口而错过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到生命尽头,这些借口是不会给你成就感的。

若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长,你就必须面对不断增加的风险、不确定性甚至不适感。

每次遇到失败,我们都试图找出一个借口,却不愿接受我们虽然有时会失败,但也会重整旗鼓的事实。

在这些方面,你会自我设限吗?如果会,就意味着这些对你很重要,你只有对在乎的对象才会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的根源是完美主义,它的最大毒性在于提供给我们一系列借口。我们的人生本可以生机勃勃,即使失败也可以重新再来,越挫越勇,但因为自我设限,我们只能苟且一生。

完美主义习惯:完美才合格

有些习惯显而易见:健身、吸烟、每天早餐吃苹果、紧张时摸脸。而有些习惯,如惯性思维,则不像行动一样明显。

完美怎么能和合格画上等号呢

地板和天花板是你人生中两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在这种语境里,地板代表你过上满意生活的最低需求,而天花板则代表你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和最大胆的梦想。只要能生活在二者中间,你就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的最低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自不必说,你也永远无法超越你的天花板

完美主义的问题就在于它让你把完美当成了脚下的地板,这样一来,你的上面就再也没有天花板了。当然,在你的思维模式下,地板也就成了天花板,因为完美是无法被超越的。

虽然我已习惯住在一个只有14平方米的“微型工作室”里,但地板即天花板这样的格局也会令我感到窒息。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笔记0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