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观《青面修罗》探图腾崇拜「傩文化」
最近上线了李仁港导演的悬疑动作电影《青面修罗》,根据高人气IP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背景架空于乱世争雄的冷兵器时代,作为爆米花式的商业影片,李仁港导演的作品有其吸睛的地方。李仁港导演在美术指导领域无疑是成功的,其多件作品曾获得美术指导大奖,《青面修罗》更是融入了中国传统民俗傩(nuó)文化。

剧中设定的刺客组织“离恨谷”人人头戴傩面,代号:“黑白无常、判官、太岁”,取自鬼神民俗传说,而傩面夸张凶狠的形象具有驱散鬼怪的目的。
李仁港导演将传统傩文化融入了金属元素,整体视觉呈现更具现代感,与剧中的冷兵器的质感相呼应,突显李仁港导演一贯的影视美学。


「傩文化」起源于农耕时期汉文化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远古祖先在自然界获得生存需求的食物,并开始崇拜自然之力,希望获得自然之神的庇护,自然宗教便开始诞生。远古人民相信,风调雨顺是天神之力,以祭祀活动祭拜神明便可祈求神明庇佑的习俗活动便流传下来。
剧中出现过两次傩舞,一次祭神跳鬼,一次舞龙,在第一场傩舞的戏台上,戏台屋檐悬挂的灯笼上出现的“天后、神女、夜叉、太岁”,都来自民俗神话。傩文化根据礼仪形式,也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寺院傩。剧中的两场傩舞分别展现了民间傩和宫廷傩的呈现方式。


傩舞也称为鬼戏,通常是为了表示驱瘟避疫、安庆娱神。不难看出导演的民俗文化输出非常写实。





追溯艺术的起源,开篇讲述的都是原始艺术,不同地域催生不同的原始文化,欧洲考察最早的原始艺术出现在山洞石壁上围牛狩猎的画作,是为了祈祷有更多的牛等猎物可以作为食物猎杀,自然崇拜便开始诞生。

中国的远古时代长期处于农耕文明,不同的地理环境细分出不同的自然崇拜,祖先把对自然的敬畏刻画下来形成图腾,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图腾崇拜,傩文化不过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出现于江西地域及其辐射地的傩文化最为厚重。
艺术诞生的本质是为了服务祭祀和宗教,只不过经过了几个时代的发展,艺术的意识形态已经迁移。原始艺术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也已变成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