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思》第一章
遥遥无期的冬天,终会有融化的一天,风铃响起,落日的红便照在了脸上。 五年前的冬天,在还未见雪的南方,刺骨的寒风却吹的人五脏六腑都要冻住了。那一年我刚刚高中毕业,沉浸在高考以后的放松之中,一杯温热的咖啡是每天必备的下午茶,我还时常去图书馆,翻阅一些杂志和小说。 “喂,爸!”我爸来了电话,我开心的喊着。 “儿啊,考的怎么样啊,这次工作忙我们俩都没法来亲自接你,在那边一个人住还好吗?”老爸总是很关心这些问题,疼爱儿子。 “爸,我过得很好,这次考试发挥很正常,对本市的大学还是有信心的,你们二老安心工作,不用担心我。”敲着书桌,寒聊了几句,就挂了。 “伙食费又要见底咯,看来得去找找兼职。”我起身说到,看着手机上的余额,关上了手机。 我是溟余良,一座小城市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梦想就是一生平安,安安稳稳活一辈子,家里也不富裕,父母在外工作,虽然不是脏活累活,但也不轻松,我也看过小说,刷过视频,我并没有玩世不恭,但学习也不是特别努力,还时常找兼职,体验社会的辛酸,但在我们这样一个三线城市似乎并没有什么快节奏的工作,在饭店打工每天也就三三两两个客人,但为了保住这小小的工作却要承担打扫这300来平的地面。 穿梭在这座小小的城市,也认识了不少的人,有些老板或者老板娘就住在同一个社区,也会帮衬我这个小青年。 “雯阿姨,听说你们这缺一个图书管理员,我是来应聘的!”我说着。 “哟,是小溟呀,高考结束才多久呀就这么急着找工作。”雯阿姨回应到。 “生活费快没了,只能自己出来兼职了,也不想麻烦家里人,他们也够辛苦的。”我说着家里的事情,一边瞧着图书馆,前一阵子在装修,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来。 “小溟也是孝顺,一点也不让父母操心,这么懂事希望哪个好大学看中你呀。”雯阿姨笑着说。 “也是,这图书馆装修啦!” “那是,之前你们那波高考这边卖了好多资料呢,正好给你们有增加了一处休息区和几百册书籍。”接着又说,“像我们这种小书店,全靠你们这些本地学生活着,当然要给你们整好点,多一些书,你们多学一点,考试就更好一点,这样就有更多的学生来这里上学,我们才能更好经营嘛。”雯阿姨滔滔不绝的讲着,讲着这图书馆的故事。 “对了,你不是来这兼职吗?你负责休息区那边的茶柜,定期整理一下图书,每天记录一下那边几个书架的书有多少。”,“这个月给你开两千的工资,可以提供住宿,但是提供不了餐食,可以吗?”雯阿姨问道。 溟余良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还行,“那多谢雯阿姨了,那边出租屋就可以退了。” “谢什么,找工作嘛,想我们这种小城市哪里有这么多人情世故。”雯阿姨说到。 第二天,正式开始上班,熟悉了环境,也没有什么大事可做,就顺手拿起书架的书看了起来。 偶然的一次,拿起了一本名叫《初思》的书,书不厚,大概也就十万字左右,洋洋洒洒的有4章。 分别是《社会》《网络》《友谊》《思考》,作者运用较为通俗的语言文字和有趣的分析手法,让溟余良深深的沉入在书中。 对于窝在小城市的他,第一次从一种上帝的视角了解了现实社会,现代网络,社交和思考问题,虽然不具有权威性,但也确实让一个普通人了解了现实中还没有接触到的事情。 而且这本书更像是心理书籍,书中对于任何事情都有具体分析和解释其两面性,也从很多角度简述了一件事情,让读者既能带入思考,却不至于迷失思考的方向。 “这本书也太赞了,怎么会有人从这么多角度思考问题,光是社会这一章,两万五千多字就足足从主人公,对方,家人,旁观者,路人,学者,权威机构,公司等方面讲述社会某问题的各种看法。”溟余良夸赞着,以新的视野看着。 来,大学虽然本科毕业,在自己的城市打拼,干起了养殖场的活,人活得通透,乐在其中,虽然这书没带给他具体的价值,却带给了他的心。 太阳落着,从白色变成黄色,再变成橙色,最后,消失在黑黑的天空之中。 ps:前面的故事到底有什么作用? 大费周章的写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就是为了铺垫,普通青年在三线城市的生活中普普通通,但又乐在其中,经历了很多的不如意,也仅仅是一口叹息。 但是人生无常,总会有曲折,没有人的一生很平凡,一本书,可能就会为你排忧解难,带你领略世间百态,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