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ista(咖啡师)的世界,你一定不了解

咖啡在法国第一次流行起来是在1670年。随着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外交使节访问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整个宫廷掀起了一股对异国文化的狂热,其中就包括对咖啡的推崇。这种“梦幻般的一见钟情”随后蔓延至整个巴黎,数十家咖啡馆相继开业。其中一家名为Procope,是专门为巴黎贵族设计的豪华咖啡馆,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整个欧洲大陆都纷纷效仿。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面向普通工人阶层的咖啡馆开始出现,最终在工业革命期间,这两种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咖啡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巴黎咖啡馆。
在当时,法国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全国性咖啡风格。法国人将当地出产的牛奶与咖啡混合,形成了更具有法国特色的咖啡饮品。咖啡成为了“民主”饮品的象征,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宫廷贵族到无产阶级都在饮用咖啡。但是从拿破仑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的大规模战争对法国的咖啡质量造成了影响。再加上意大利的强大影响力,法国逐渐转向价格实惠的罗布斯塔咖啡。这些事件促成法国独特的咖啡消费习惯,也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传统“法式咖啡”。
20世纪90年代,咖啡被“重新引入”法国。以星巴克为首的“第二次浪潮”将美版意大利咖啡带到了法国,使卡布奇诺和拿铁以及盎格鲁-撒克逊式的咖啡店变得流行起来。
大约十年后,第三次浪潮来到巴黎。很多先锋咖啡店受盎格鲁-撒克逊风格的强烈影响。这些咖啡馆在菜单和设计上大胆创新,与经典的巴黎咖啡馆相比更接近布鲁克林、墨尔本甚至斯德哥尔摩咖啡馆的风格。这种设计风格不仅反映了外来的影响,还同时向潜在客户传达信息,告诉他们这些咖啡店并不是提供传统小杯苦味黑咖啡的经典巴黎咖啡馆,而是能够体会到创新和前卫的地方。如今,在巴黎的街头,你可以发现传统和新式的咖啡馆和谐共存,以满足客人的挑剔口味。
著名咖啡馆
在法国的城市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人们慵懒地在午后的阳光下,品尝着香浓的咖啡。如果你有机会来法国旅游,以下几个著名的咖啡馆不容错过:
花神咖啡馆

花神咖啡馆,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馆之一,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耳曼大道和圣伯努瓦街(Rue St. Benoit)的转角,创建于1887年。
其名称来源于林荫大道旁的一尊雕像:芙罗拉——罗马神话中的春之母,花朵和花园的女神。毕加索、萨特、布雷东还有政治人物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在巴黎,也常去那里喝咖啡写文章。
双叟咖啡馆

在花神咖啡馆对面,坐落着另一家著名的咖啡馆——双叟咖啡馆:因其店内墙壁上两尊来自中国的老叟像而得名。
这里最早并不是咖啡馆,而是两个中国人开的丝绸店。它也是巴黎文学和知识精英的聚集地。萨特和他的女友西蒙娜·德·波伏娃经常光顾这里。毕加索在此与朵拉·琦尔小姐一见钟情。莎士比亚书屋的女老板西尔薇亚·毕奇在这里认识了乔伊斯,经她的竭力推荐《尤利西斯》才得以面世。此外,王尔德、恩斯特、圣·埃克絮佩里、海明威等当年的风流人物都曾是这里的常客。
梵高咖啡馆

梵高咖啡馆位于阿尔勒的形式广场,由于通宵营业,也被称为“夜间咖啡馆”。梵高绘于1888年9月的画作《夜间露天咖啡座》就是在描绘这家咖啡馆的夜景。它至今仍保留着和当年画上一模一样的装饰,也是阿尔勒“梵高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站。
双风车咖啡馆

双风车咖啡馆位于塞纳河右岸的蒙马特高地,它就是电影 《天使爱美丽》中女主角Amelie工作的咖啡馆。
咖啡馆很小,随处可见与电影有关的海报,餐厅菜单的封面是Amelie的扮演者奥黛丽·塔图的头像,以巴黎街区为背景图案的桌布与电影中的场景如出一辙。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回到Barista的世界。
Barista
Barista一词从意大利语“bartender”演化而来,指的是制作浓缩咖啡相关饮品的咖啡师。而bartender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调酒师”,他们通常在柜台后面工作,为客人提供热饮(如浓缩咖啡),以及酒精饮料和小吃。对于Barista这一头衔的使用并没有特定限制。很多咖啡店店员或咖啡机操作者都可以叫做Barista。普通barista工作的难度并不大,他们只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咖啡机、制作shot就可以在咖啡店中任职。
shot
在英文中有“一小杯烈酒”的意思,当它用来形容咖啡时,指的是用一个标准量的咖啡粉(7g左右)做成的浓缩咖啡.
在咖啡制作过程中,人工参与的程度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技可以让人们只需按动一个开关就可以喝到热腾腾的咖啡,但是真正检验一个barista水平的方式还是在不借助机器的情况下,制作一杯口感正宗的浓缩咖啡。此外,在制作其它种类的咖啡时, 比如有牛奶成分的卡布奇诺和拿铁还需要barista掌握另外的工序和技巧:尤其是起泡、倾倒和拉花的完成对技术的要求较为苛刻。

咖啡连锁店的普通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都会接受相关培训,学习如何操作咖啡机以及如何遵照店内的规则制作咖啡。而经验更为丰富的barista在制作过程可能会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来实验不同的口味。为了使咖啡臻于完美, barista还需要额外注意一系列制作步骤, 包括研磨咖啡豆、萃取咖啡、将牛奶打出泡沫和倾倒咖啡等。
除了准备浓缩咖啡和其他饮料外,技艺精湛的barista还需要掌握咖啡制作之外的相关知识。合格的barista要学习如何养护和设置咖啡机,烘焙和研磨咖啡豆的方法,甚至还需涉猎咖啡树种植。就像专业侍酒师懂得酿酒和品酒的整个过程一样。barista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获得这些技能,但更为常见的是自身在工作中自主学习。
既然barista实际上是一个需要高超专业技术的职位,那么有没有像其他领域一样的专业赛事来进行评估呢?
答案是肯定的。

WCE(世界咖啡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举办咖啡赛事的组织。其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一共有6个,分别是:WBC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世界咖啡师大赛、WBrC (World Brewers Cup) 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CIGS (World Coffee In Good Spirits Championship) 世界咖啡与烈酒大赛、WLAC (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 世界咖啡拉花大赛、WCTC (World Cup Tasters Championship) 世界咖啡杯测大赛、WCRC (World Coffee Roasting Championship) 世界咖啡烘焙大赛。

其中,世界咖啡师大赛WBC是考验咖啡师综合能力的一项比赛,它被称为:“世界咖啡奥林匹克”。这项赛事每年举办一次,全世界的咖啡师都可以参与竞争,不过他们必须先在各自国家举办的预选赛中胜出才有资格进入WBC。
每位参赛选手要在15分钟时间内制作出4杯意式浓缩咖啡、4杯牛奶咖啡、4杯以浓缩咖啡为基底的创意咖啡。评委将从咖啡设备的运用、制作咖啡的技巧、咖啡成品的口味和外观、创意咖啡的创意度、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对选手进行评判。目前,WBC对Espresso的要求已经成为大部分咖啡师在平时制作意式咖啡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