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扶风城隍庙:关中西部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

2022-06-01 09:38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古时候,京师长安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进行管理,分别为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合称“三辅”。作为地名,“左冯翊”和“京兆尹”已经消失,只有“右扶风”依然在使用,成为宝鸡市下辖县的名字——


2019年6月8日,经过扶风县城时,我再一次来到这里的城隍庙。它位于老县城内的东大街上,为关中西部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隍庙。2006年5月25日,扶风城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这座城隍庙被辟为扶风县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示这里出土的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如今,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但是游客还是很稀少。

整个城隍庙建筑坐北朝南,修建在南低北高的台地上,南北高差约13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牌坊、钟鼓楼、八卦亭、献殿、大殿、后殿、寝殿等。

走进城隍庙大门,登上第一层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修建于1986年的碑廊,里面竖立着扶风县周围发现的各个时期的碑碣、佛像、经幢、拴马桩、墓志铭等石刻,成为博物馆的石质文物展厅。


第一层台基


西侧碑廊


东侧碑廊


城隍庙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历代多次进行增建和修葺。其中,明朝修了8次,清朝修了5次。建国以后,作为粮库,被长期占用。

在第二层台基上,可以看到一座精美的木牌楼,修建于明嘉靖23年(1544),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的结构。原本为石牌坊,清顺治11年(1654)毁于地震,康熙27年(1688)重建。

登上台阶,穿过牌坊,东西厢房、钟鼓楼和八卦亭映入眼帘。正中间的八卦亭也被称为“献亭”,建在台基上,四角攒尖顶。在祭祀城隍爷的时候,这里应该是进献各种祭品的场所。


木牌楼


钟鼓楼


八卦亭


经过八卦亭两侧圆形的门,进入后面的院落之中,主殿赫然呈现在眼前,包括献殿、正殿、寝殿和九间殿。其中,最前方的献殿修建在矮矮的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

目前,主殿的内部,被改造成展厅,以“美阳藏珍”为主题,展示扶风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精品。其中,最重要的一件青铜器是扶风县齐村出土的“胡”簋,为周厉王祭祀先祖所铸造,形体高大魁伟,可称“簋中之王”。

可惜,两次到来,这里均大门紧锁,无法看到这个展览和珍贵的“胡”簋。作为县级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不多,这里的设施不完善,员工人数也很有限。因此,每天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博物馆主殿和两侧厢房内的展厅全部关闭。


献殿正面


献殿侧面


西侧厢房


在中国古代的城市里,“城隍”好像城市的保护神,大多是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相传,扶风县的城隍是王伦,为官清廉,与宦官刘瑾抗争,威震朝野,人称“黑面王”。

据《扶风县志》记载,扶风城隍庙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可惜大部分都被毁坏或拆除了。但是,主体建筑基本保存下来,经过数百年不断的修建,使这里的城隍庙得以延续,实属不易,弥足珍贵。

离开扶风城隍庙的时候,才发现对面还有一座漂亮的戏楼,坐南朝北,正对山门。从旁边的展板上得知,这里还是扶风万人救国大会的旧址: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以后,1937年1月中旬党组织在这座戏楼召开了全县民众抗日动员大会,并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扶风城隍庙:关中西部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