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语文作文备考——三种逻辑推理,段落层次分明

2020-12-12 09:40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三种逻辑推理,段落层次分明

议论文要深入,就要有议论的层次性。”“层次”要通过文章段落得以体现,段落层次分明,便能清晰体现论述思路,让思路有条有理,依赖于考生的阐述过程。因此,考生论证说理时,必须要有“亮”点意识。这个“亮”点,就是要亮出思维分析点,比如用递进关系、因果关系、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等诠释与论证观点。彰显思路层次的“路标”词,一般来说,可置于文章主体部分各段段首,引领下文。这样,紧扣观点,运用思维分析点进行诠释与论证,用体现思维关系或层次等的“路标”词,彰显文脉,推进说理。

01 由果溯因——根据指令,回答问题,由果溯因,步步深入

这种论证方式,就是根据作文题的任务指令,回答问题,提炼出观点,然后“由果溯因”。“果”,即论点;“因”,即分析说理——文章主体部分,各段将体现段意的“路标词”置于段首,引领下文,纵向展开论证。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这样文章就会思路清晰,结构严密,具有强大的逻辑力与说服力。

【高考示例】

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权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全国Ⅱ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回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考生就必须回答,我对×××感触最深,并说明理由。所以写法上必须是以“原因分析”为主,考生必须进行比较分析,回答为什么“最深”。因此,写作时,无论是段落之间的相互关联,还是语段内部的层次安排,都要体现出一个缜密的说理推论过程。


【考场范本】

齐国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盛的诸侯国,他们三人都功不可没。但我对鲍叔感触最深。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认为,并不缺齐桓公这样的明君,也不缺管仲这样的相辅,最缺的,却是与鲍叔相似的人。(“中心论点”)


这是因为鲍叔具有“知人之贤”的情怀。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管仲何其幸运:家贫为物所役时,鲍叔来支援;为小吏而被罢免时,鲍叔来安慰;带兵打仗为士兵所猜忌时,鲍叔来安抚军心……“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是管仲发自肺腑之言。这份“知人之贤”、待人以诚的情怀,也只有鲍叔能做到。(“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鲍叔具有“知别人贤而不嫉恨”的雅度。这种雅度并不是很多人能具有的。像历史上的庞涓害孙膑、曹操杀杨修、周瑜恨诸葛亮等悲剧的发生,不都是因为前者的嫉贤妒能吗?只有鲍叔,知贤而不妒,见利而不收,不求显达于世,只求国泰民安。鲍叔这份“知别人贤而不嫉恨”的雅度,令人肃然起敬。(“原因”之二)

这是因为鲍叔具有“知别人比自己贤,仍力荐并甘居其下”的胸襟。“知别人比自己贤,仍力荐”,这明摆着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但面对这些,他不仅不计较,而且“甘居其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鲍叔做到了。曾经,他辅佐公子小白历经艰难,登上君位;曾经,他苦口婆心劝谏齐桓公尽释前嫌,任用管仲成就大业。他为齐桓公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却甘居于管仲之下,其格局之大,境界之高,胸怀之宽广,令人高山仰止。(“原因”之三)

……

同学们,历史不仅是历史,也映照当下,更是隐喻未来。今日之中国,虽无烽火狼烟,可世界仍有霸权;更何况,疫情阴影尚未散去,贸易纷争仍在继续,国计民生面临挑战。愿我们能学习鲍叔的美好品德,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今天,有自知之明,识人之智,爱才之心,用人之度,努力修养身心、锻造自己,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卒章显志)

(选自2020年高考全国①卷优秀作文《仰鲍叔君子之德》)

本文运用因果分析层进论证,在用因果分析法析事说理的过程中,先肯定结果,即亮明观点,而后多方追问,探究根源,推出原因(文中的三个原因,一层进一层的意思都置于各段段首),使说理走向深刻,最后升华观点,卒章显志。这样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就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一层进一层地剖析问题,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02 由“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这种论证方式,也是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制胜法宝。一般来说,命题材料中展示的现象或触及的话题,通常是未经提炼的感性材料。而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就需要首先选取与材料贴合的“个别”,再上升到“一般”,这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一般”可谓是关键一步,是作文高远立意的挖掘,也是逻辑思维的呈现。具体地说,就是围绕中心论点分层展开议论时,层次与层次之间所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构成递进关系。比如,中心论点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从“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集体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责任心的人”三个方面加以论证说理。“家庭”“集体”“国家”的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层层递进,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由个别上升到一般,作文才能渗透规律性认识,更加理性,从而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高考示例】

202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1)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通过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一关键句,可以分析出三个角度:个人价值、责任担当与命运共同体。考生要注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寻求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或对集体和社会所做的贡献、承担的责任。此外,也可阐述个人、国家成为命运共同体,世界才能和谐进步等主旨。

写作时,根据作文题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在范围或内容方面选择“由小到大”的论据,即个体——集体——国家——全球进行阐述,层层递进,纵向展开,这样就能使文章逻辑严密,凸显有层次感的说理论证。


考场范本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所有卫星成功发射,组成了完整的系统,每一颗卫星都在这个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也是如此,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正如这些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价值。(中心论点)

每个人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社会就会越来越好。有的人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如顾方舟,一丸济世德,保护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如伍淑清,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增进香港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反对港独,这是良心,更是大美。也有的人,虽然平凡,但对于社会的价值却是不平凡的,如黄文秀,致力于带领百泥村脱贫致富。他们虽然都是个体的人,却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的人,社会又怎能进步呢?所以,个人价值对社会的重要性是极大的。(“个人”层面)

每个人体现的价值,在他或她所在的集体中不可或缺。正因为科研小组中每个科研人员的全身心投入,小组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如果个体不去发挥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个集体也不会发光。正如华为企业,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极力打压下,仍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5G翘楚,就是因为每一位员工都怀揣为祖国争光的梦想,全力以赴、众志成城,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说,正是每一个个体的努力,才造就了集体的完美成果。(“集体”层面)

每一个人体现的价值,对国家也至关重要。离开了个人,国家就成了空壳,发展又从何谈起?正如这次的疫情。人们都知道新冠病毒很可怕,但依旧有人逆流前行。正是因为他们不畏牺牲,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我国才能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控制这次疫情。这些最美逆行者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不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吗?由此可见,个人价值对国家也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层面)

(选自2020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每一颗星都有自己的功用》)

考生围绕中心论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从个人到集体到国家,层层递进,凸显了有层次感的说理论证,如此深入地阐明主旨,让“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具有了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03 由表及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


大凡事物,必有表象,即现象;必有内里,即本质。由现象到根源、本质、关系的挖掘,也是高考议论文行文深刻的有效方略之一。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是遵循由表及里的过程。由表及里,关键在于分析表象与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依据表象间的逻辑关系,针对某些现象,探究原因,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寻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模式。一般来说,中心论点句如果是肯定判断句,大都从它的意义方面去分析说理;如果是否定判断句,可以从论危害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文章大都可按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亮(重申)观点,发号召的顺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

【高考示例】

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拔

作文题材料选择了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人的言论,三则材料都隐含着立意上的规定和指向。综合三则材料的内涵,核心应是“爱国”,写作方向应该是,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小我”融入“大我”。考生的“角色”定位是即将升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的“准成年人”,写作时应该从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立场出发,谈如何将一腔热血献给时代、献给国家。

写作时,一般先选择反面现象、列举有关问题,然后对这些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这些现象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挖掘这些现象与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这些现象与问题的办法,而后水到渠成地亮明自己的正面主张和见解。


【片段示范】

“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出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是否有人深入思考过,这副改头换面的对联是怎样“面世”的?其所折射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

没有人生下来就愿意做鸵鸟或乌龟,躲在自以为安全的窝里或壳里,不管外界的雨雪阴晴,任你喧闹折腾,我自入定逍遥。其实,入定逍遥只是自我安慰,或者干脆可以说是自我欺骗。以佛系青年自居者,不一定真的在佛法的修炼上进入多高的境界,更多的可能是以此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与托词而已。(列举现象)


也许这些人曾经也是热血青年,曾经也是慷慨志士,曾经也渴望建立一番丰功伟业,但在经过一番努力奋斗仍被人当头泼下一盆甚至多盆冷水后,从此便心灰意冷,锐气全消;又或者在一番奋斗后,被人设计或算计,遭遇事业的滑铁卢,于是偃旗息鼓,只想安度平生;抑或在小有成就之后,因偶然或意外的机缘受人“指点”而顿悟,于是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总之,“躲进小楼成一统”,只要“我”过得好,就不再管别人好不好。(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生活不是真空,生活里也没有真空。理想与现实有距离,这是正常的。但如何让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逐渐缩小,最终合二为一,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人去奋斗。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一味地“躲”或“等”幸福,理想的实现只可能遥遥无期。(指出危害)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没有与“我”无关的事,你管,我管,大家管,在“管”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好像管的是“别人”的事,但所有这样的“管”形成的合力所掀起的“波”,会在无形中改变天下,而身处其中的你我他,都是最终的受益者。(提出解决的办法)

(选自2019年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天下岂有“无关”事?》)

本文开篇以被“篡改”的对联引出话题,然后指出生活中那些不关心国家社会发展的人——“以佛系青年自居者”这一现象,之后,分析这些“逃避”思想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尖锐指出“躲”与“等”的危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事事关心”。文章就是按照“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层进式结构,层层深入分析,抽丝剥茧,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中心论点。



高中语文作文备考——三种逻辑推理,段落层次分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