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再炙热的心跳

2023-01-27 11:20 作者:唯有缄默方永恒  | 我要投稿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那个黄底黑字的网站?

还记得年纪尚小的我第一次看到那种类型的网站:各种配色压抑的广告扭曲着视觉,大片裸露的肌肤直接麻痹着视觉神经,浮夸的姿势和动作不断刺痛着眼球,漠视道德、罔顾人伦的剧情更是直接让没完全发育的大脑陷入宕机……虽然只是经多年熏陶后留下稀松平常印象的一段,却足以在少年的成长路上的起始点处烙下深深的痕迹。

在网页上众而观之,或与链接下载孤芳自赏,似乎是纯爱与牛头人的界线,可现在的我明白这二者间并没什么区别,如果硬要说什么相异,那只有打开方式的简易程度。

盯着屏幕里不断碰撞的两具躯体,我表情凝重,而思维不断缥缈:为何他们会如此快乐?至少作为观众的我是这么认为的:屏幕里的人激动,屏幕外的人也兴奋,难道背德真的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分泌多巴胺吗?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有的人通过别人的悲剧,使自己获得愉悦,这又是怎样扭曲的快乐呢?

看着玻璃窗前反射出自己皱着眉毛一脸嫌弃的样子,再看看屏幕上匍匐在金钱、欲望、名利上,沉浸在精神自我满足中的人影,哑然失笑:一切都是假的啊!假的!

人欲望的沟壑究竟会被刺激怎样填平?

是的,或许我不应该带有一点点同情心去看这些虚妄的东西,是的,或许我也知道他/她们不需要我的怜悯,所担忧的人抱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享受现下的决心,拍下这些不堪入目的东西,反到是我这个外人在做无所谓的道德内耗,真是可笑。

画面慢慢失去色彩,心律平稳,没有一丝波澜,

我有些绝望了,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消弭他们心中的渴求,肉体、精神、物质、伦理……

生活终究是被某些人当做“戏剧”演了下去……

我接纳着所有的“知识”,所谓“老司机”的话语,只需一遍我似乎就全然懂得,没有羞涩、也没有脸红似乎一切本就应该如此。或许这也侧证我心之肮脏,可自己仍在倔强的辩解:纯洁并不止于嘴,而在乎行。

再次看到、再无数次看到,也不会有任何悸动,只感觉冰冷的感慨充满心脏,无论真、无论假,又一次背德、谄媚、交易、犯罪发生于这世间……或是怜悯弱小,或只是单纯眼馋。

每次看到,便会觉得恶心,但是内在又忍不住禁忌的诱惑,点开、关闭、再点开,时间在鼠标清脆的点击声中流逝……

写这一切,并非鼓吹我之品德如何高尚,只想记叙,我有多厌恶这个无可救药的自己,和这个底线被渗得如同筛子一样的社会,以及活在这个光怪陆离社会里道貌岸然的人。

可是我还是想要从中看到一丝端倪:如何病态的社会,才能没有底线的大量产出那些让诸位啧啧称奇的“精品”?而何等窒息的环境才能源源不断的为“这项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或许早在十几年前就有笑闻:世界通过某种电影去重新认识日本这个国家。但这样需要人们出卖良知的才能“正常”活下去的国家在旁人看来又是何等的让人愤怒,而更加让人觉得悲哀的是活于“畸形”里的不知自,或许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的观念,或许是需要从众才能显得自己“正常”,一时之间我竟不知道谁更显得悲戚……看到眼下、身边:只需要一个“正确”的声音,为此不是通过理性的辩证,而是通过加大音量来达到一方“消灭”另一方的结果,又或者用着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口号来试图为这些出格的行径进行辩护,今天我为他们而流泪,未来呢?谁又会我感到一丝情绪波动呢?

象征成长的网站并不能使人真正成长,学识没有更渊博、体魄没有更健壮,何谓其增长?不过早早见识人之丑恶一面,学会玩弄女性的手段,何如?雄心勃勃要之试遍吗?迷上多巴胺分泌的刹那,往后再寻求更刺激的“故事”来分泌“快乐”的因子,直至某年月日触礁、沉没这样的人生真是灰暗得看不见光啊!

对于每个人来说,感情都是最明了却也是最晦涩的,当微风拂过脸颊,高楼洒下影子,望着流动的人潮,嗅着食物的香味,温热的口腔唇齿相依,看着离去渐远的声影……这样的归属感,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存在,如果这一切都被连根拔起,意识被封存在一张失去颜色的相片中,与我们相关的一切已经伴随着岁月消散,又怎么证明那炽热曾经的存在呢?

有的东西不是期待便会得到实现。

明明知道报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甚至很多东西到不了以法律解决的地步,那为什么不选择保全自己,而要恣意“享受”人生?

劝娼从良,劝良从娼,这便是我所见、且所闻现下之事,诽谤、谣言、恶意中伤,铺天盖地的席卷着所有人无论男女,过程与结果总是那样出人意料的,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冷漠的将一切的一切读到最后,更多的人只想肆无忌惮的带着面具在这里狂欢,说着自己意淫出的话语甚至利用各种信息伪造所谓“证据”……血压在一个又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截图中反复升高,终于在疲惫中放慢心跳,我的思想里再也没了起伏与波澜,也没有天马行空般的飘荡,就好像只是在诉说一个事实,一个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因为承认了便否决了对那光明的期待,所谓美好的期望就会被血淋淋的拆开,只剩下人性最初的丑陋模样。毕竟啊,付出更多的是自我感动,这一点在“卫道士”的身上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一切归于平静,情绪抵达终点,而认知便又回到了起点……

——二零二二年八月二十三至二零二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于成都、南安普顿

写在后面:

时间跨度很多,经历情绪很多,所录感慨很多,所以文章也显得杂乱无章,我知道圣母的心态会被人鄙夷,其实我也不太能够理解:有的时候会冷漠得像个病人,而有时候又会心软如圣母一样像个精神病人,只能说每次有所感悟,不管旁人看来的正误,但对于自己来说一定是精神状况非常不稳定。

道路会延伸,但并不代表它的起点在脚下。


不再炙热的心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