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白酒香型变化,你知道多少?

2023-02-22 13:03 作者:长江酒道  | 我要投稿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首次提出用“香型”来区分白酒的差异。


因而根据不同的酿酒工艺、不同的风味特征,正式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和米香4大基础香型。


彼时,不属于以上4种基础香型的都被列为其他香型。


从4大基础香型到12种香型百花齐放,中国白酒按香型标准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这过程中,发生了香型转移、香型融合、香型裂变,以及如今的香型竞合。


作为白酒产业核心要素之一,梳理清白酒香型发展的各个阶段,相对应地也能看出产业各个阶段的面貌。




清香时代



清香是最早出现的香型。


清香的历史即汾酒的历史。南北朝时期,汾酒被称为“汾清酒”。后来,随着蒸馏酒技术广为流传、晋商贸易的繁荣发展,汾酒之名响彻大江南北。



1949年,“国营汾阳杏花村酒厂”成立,同年汾酒成为新中国第一国宴用酒。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汾酒被评为四大名酒之一,这一年,“清香型”被确定,也由此成为白酒行业最早出现的香型。


彼时,酱香酒叫做茅型酒、浓香酒叫做泸型酒。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生产力落后、物质匮乏,白酒生产耗粮,因此一直是被严格控制的产业,那时白酒属于专卖品。


而清香型白酒因其工艺特点: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耗粮低、出酒率高,刚好满足了产品短缺时期的消费需求。


于是,以汾酒为首的清香型白酒成为行业老大。那是清香最辉煌的岁月。清香工艺快速在全国酒厂走红,清香酒厂成为全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香型酒厂,几乎每个省都有清香酒厂。



清香自然成了销量最大的白酒香型。


1952年到1980年,白酒产量实现三连跳,从1952年的10.8万吨、1977年的95万吨,再到1980年的215万吨,清香占据近70%份额。


1986年,汾酒销量独占行业前十名的45%,成为中国白酒第一个销售额破亿、利润破千万的酒企。




浓香反超清香时代,12香型成型



在清香时代,尤其是1979年首次提出白酒“香型标准”时,汾酒产量突破3000吨而确立了香型优势,其余地方酒厂也在看见香型优势后,跃跃欲试。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经济、粮食扩产等背景下,其他香型白酒的生产迎来了契机。


这不得不提第四届全国评酒会,1984年是浓香型白酒取代清香型白酒、成就浓香天下的分水岭。


因为在那届评酒会上,浓香型白酒评选数量成为第一。这一年,白酒年产量达到350万吨,浓香占55%。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清香的优势不再突出。在浓香反攻清香、酱香逐渐发展的过程中,4大基础香型开始裂变出其他香型,促进了白酒香型的繁荣。


1984年,湖南、湖北“二白”(白沙液、白云边)因酒体“浓头酱尾”的风格特征,在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兼香型”,兼香型白酒由此发展。


浓香的优势还在于,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了川派浓香和江淮派浓香,这为浓香消费市场培育奠定了基础。


1989年的全国评酒会上,浓香再次以绝对数量位居香型榜首。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腾飞,白酒行业开放市场定价,白酒销售也从国营供销社转向渠道经销商,大商制兴起,推动了浓香全国化扩张。


1994年,以五粮液为龙头的浓香型白酒已经占据行业总产量的70%,超越清香成为全国第一大香型。五粮液也凭借率先实行大商制和OEM模式,成为白酒龙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是12种白酒香型成型的关键时期。1992年,由浓清结合衍生的“凤香型”确立,以酱香为基础的“芝麻香型”确立,以米香为基础的“豉香型”确立……



2000年前后,浓香已经占到行业70%以上,年产量近450万吨,并因其香艳的口感成为了最符合当时中国文化审美观和普通大众消费者白酒口味,达到了香型的历史高峰。


至今,浓香仍是第一大销售数量香型和销售价值香型。




香型竞合时代,多香共进时代



香型转移还有个很明显的标准:龙头易位。五粮液超越汾酒,成为老大,2013年茅台超越五粮液,成为白酒龙头。


现阶段,酱酒热凶猛,清香复兴趋势大增,此外亚香型不断涌现。


2013年,茅台营收超越五粮液。自此茅台一骑绝尘,成为白酒行业绝对的老大,也带动了酱香酒品类的爆发。


数据显示,目前酱酒以不足行业8.4%的产量,创造了行业45.8%的利润。茅台不仅带动了酱酒热,更带动了高端酱酒热。



白酒这一轮繁荣,茅台是绝对的功臣和主角。首先2013年开始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16年,茅台价格一飞冲天,在其带动下,2017年开始白酒行业恢复元气,开始了新一轮增长。


酱香的确在反攻浓香,但笔者认为,现阶段的香型转移不会像第一次那样顺其自然地发生。


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产业阶段、不同的消费趋势,都决定了白酒香型竞争不可能像第一次那样单一。


更何况酱酒产业逐渐回归理性,这一轮繁荣并不能造福同香型的每一个品牌。行业集中化、品牌集中化趋势不会改变。


“多元”是新时代的主题。品类多元、品味多元、风格多元、消费多元。


但不管繁荣与否,在香型竞合的主题下,企业即使面临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因素,修炼内功,真心做好市场,耐心做好品牌,才能不惧风雨。


中国白酒香型变化,你知道多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