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年级各章节知识点自查(人教版)

2023-02-22 13:03 作者:Amioc  | 我要投稿

各章节知识点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米,符号“m”

单位换算:

1 km=103 m、1 dm=10-1 m、 1 cm=10-2 m、1 mm=10-3 m、1 μm=10-m、1 nm=10-9 m。

测量工具:     常用工具                                                   精确工具

                     米尺、卷尺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测量过程:

选:工具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要包括数值和单位

【提示】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 

 2.时间的测量

时间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______;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1 h=______min、1 min=______s;

测量工具:秒表或停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3. 误差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这就是误差。

减小方法:选用____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与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定义: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研究对象是 ______,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 ______。

相对性:同一个物体如果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比较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比_____________②相同的路程比______________;

③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同的时候比______________。

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______ 与______之比叫做速度。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

公式:v=s/t

基本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是1 m/s=3.6 km/h

常见速度值: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  ,轿车的行驶速度约33 m/s

运动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_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_的运动。

3、速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

原理:v=s/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2)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传播条件:声音靠______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___传声真空______传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而形成______.当回声比原声晚______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声速是______m/s.一般地,声音在______中传播得最快,______中次之,______中最慢。

【提示】 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s=2(1)s2(1)vt.

声音的三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音调指声音的______;响度指声音的______

影响因素:振动______,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振幅越______,响度越大______;离发声体越______,响度越大。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说明】①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未必大;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提示】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定义:

1.物理学角度:指发声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________的声音,都是噪声

3.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

通常用______(符号______)来划分噪声的等级;____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4.控制途径:

①在________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②在________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

③在________处减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提示】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声音既可能属于乐音,又可能属于噪声.

 声的利用

一、 声传递信息:利用回声测距定位(声呐)、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等缺陷、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利用次声波监测核爆炸等

二、声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碎石、洁齿、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武器、次声波武器。

【提示】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次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__Hz,人耳可听声的频率在________Hz之间.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概念:表示物体的______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的温度为0 ℃,________的温度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就是______℃

读数:4 ℃读作________,-4 ℃读作________或________

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温度计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时:a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____________;b看——不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________时读数,且要等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提示】 体温计与温度计使用不同之处:(1)体温计________离开人体读数;(2)体温计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______回玻璃泡.

 熔化和凝固 

1、固态熔化(吸热)液态

 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金属、海波、冰;非晶体:松香、玻璃、沥青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____

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____

【提示】 (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点的凝固点______.

 汽化与液化 

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汽化:________________→气态,______热。汽化方式:______、______

液化:气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液化方式:______、______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①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

②烧杯加盖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安装顺序:由____往____

实验现象

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______,最后消失,水吸热温度______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______,最后在液面破裂,放出大量的______,水吸热但温度______

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评估交流

①水沸腾的条件:达到________,持续________

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______,气压低沸点________

蒸发和沸腾

                                             蒸发                                        沸腾

不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一定温度下发生

同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________                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

点   剧烈程度         ________汽化现象                      ________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提示】 “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液化形成的.

升华与凝华

1、升华:从 ____变成____ ,____热;

2、凝华:从____变成____,____热。

两者共同点:都没有____出现。


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按获取方式可将光源分成________光源和________光源。

规律: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现象: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以及影子、日食、月食

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 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提示】 (1)月亮不是光源. (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成像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被________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③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提示】 (1)入射角(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反向,入射角和反射角等于0 度.(3)由于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应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相反表述不符合逻辑关系.

两种反射

漫反射:反射面________,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____________

镜面反射:反射面________,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_____________  

相同点:都遵循              定律

 平面镜成像

探究过程: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用薄玻璃板的原因是厚玻璃板会出现______个像;③玻璃板要与水平面________,否则像不能与玻璃板后蜡烛重合;④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提示】 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觉得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大了,这是由于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而像的大小不变.

实像与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________用光屏承接,用____线表示,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

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________用光屏承接,用____线表示

 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两侧——两线分居③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④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_⑤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折射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  ;如:从池底A点来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______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____(填“高”或“低”)的虚像

【提示】 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光线还会发生反射.

光的色散

太阳光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实验结论: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是由______混合而成的,白光______单色光;②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______、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______、蓝

透镜 

 凸透镜:中间____、边缘____;对光的作用____

凹透镜:中间____、边缘____;对光的作用____

【提示】 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凸透镜成像规律

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使像成在光屏的________

评估交流: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一是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__________;二是蜡烛在____________或蜡烛在焦点上;三是蜡烛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蜡烛很靠近焦点,所成像远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具座外成像。

深入拓展:①遮住凸透镜一部分,成像性质不变,像变____;②蜡烛与光屏对调后,物距变____距,像距变物距,像的大小与对调前相____,这也说明了光路的可逆性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放大镜

巧记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眼球前后方向太____,在视网膜____方

远视眼: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眼球前后方向太____,在视网膜____方

视觉特征:近视眼,近处清晰,远处模糊;远视眼,远处清晰,近处模糊

矫正镜片:近视眼,凹透镜;远视眼,凸透镜

2.视角:(1)定义: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叫视角.(2)影响因素:视角与物体本身的________及物体和人眼之间的________有关. 





质量

定义:物体所含__________叫质量,用字母______表示

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而改变

单位: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算关系:1 t=________kg=________g=________mg

几种常见的质量值

成年人的质量约是60________,一个苹果的质量约是150________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________,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________

生活常用:案秤、台秤、杆秤等      实验室常用:________

天平的使用

看:观察天平的________和________

放:把天平放在________

移: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

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_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___,用镊子向________加减砝码,并适当的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读: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_总质量+________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知识巧记: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夹砝码须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

使用注意事项:(1) 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出天平的称量;也不能小于天平的分度值

(2) 砝码要用________夹取,轻拿轻放(3)调节好的天平不要随意更换位置或交换托盘,否则要重新调节

质量特殊测量

(1)测量轻小物体的质量时,可测出多个同样物体的质量,再求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方法________

(2)测量粉末状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在天平两盘各垫一张大小适中的相同纸片,再进行称量

(3)液体和潮湿的物体不能直接倒入天平盘中称量,应将它们装入容器中,再进行称量

密度及其测量

定义: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与它的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_____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基本单位:______,符号是______    常用单位:_________   换算关系:1 g/cm3=______kg/m3

基本性质、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变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几种常见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_______kg/m3        酒精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冰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常见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是_______,一般___________受温度影响最大,_____________受温度影响最小

【提示】 运用公式ρ=m/V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应注意:①公式中物理量应针对同一物体;②统一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③当题中涉及几种物质时,每个物理量应采用“角标”的方式加以区分.

密度、体积的测量

单位:1 mL=________cm3

量筒的使用:

看:_________和_________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______相平;量筒中的液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凸面的_______相平

密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________的质量m1    ;(2)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液体,读出体积V;(3)用天平测量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m2   ;(4)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测量固体的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m;(2)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将固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为V2;(4)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提示】 (1)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必须先测量固体的质量,然后再测量固体的体积,这样就不会因为物体表面有液体残留,造成所测质量偏大,所测密度偏大.

(2)测量液体密度时,若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会由于烧杯中的液体倒不尽,使得所测体积偏小,所测密度偏大,误差较大.

 



八年级各章节知识点自查(人教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