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人杂志】泰伦虫族生体建筑

发信方:新哈利弗斯生物贤者科研站
收信方:塔拉萨一号星
日期:3205766.M41
星语者:首席星语者费伦
编号: INQ.XB.01045A/F
校对:抄写员谢尔曼·毕晓普
主题:泰伦生体建筑
孢子烟囊(Spore Chimneys)
这些构造体是由一群速生的菌落体构成的,菌体会从行星的表皮中汲取营养,从底板岩层中吸收矿物质,形成珊瑚状的骨骼结构,菌体便在此基础上生长。从人造卫星上观测到的情况表明,这些构造体的高度可以达到350米以上,使得这些成熟珊瑚虫的孢子能够散布到很远的地方,其表现为中央有空洞的暗色锥状体。在核心区周围是成熟的真菌群落排出孢子进行迁移的区域,其外观为拳头大小的,外皮紧绷的球体。它们会在完全成熟时破裂,将数以百万计的孢子散布至风中。

许多传粉昆虫会从这些巨大的尖塔上获取食物,用翅膀将孢子扇向空中。鸟类物种也常常会因为被真菌吸引来的昆虫而前往尖塔处。在此过程中,它们会沾染上细小的孢子烟尘,当再度起飞之时,这些鸟类也会传播孢子。这些结构的形成表明,此时泰伦侵扰已经弥漫至行星生物圈中。
这些孢子会在大气的风中产生并传播,在星球的泰伦化进程中起到多种作用。虽然由同一种真菌产生,但孢子具备多功能性并具有两种不同的能力,现实情况会决定孢子将如何发育,这与许多泰伦生物是一样的。
当与任意形式的植物群接触时,孢子将会以催化模式展开运作,这有助于对植物的爆发式生长和生殖周期的循环起到诱导作用,激发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从而使植物的细胞分裂能力得到指数级的强化。在每个降雨周期之后,孢子会在星球上所有肥沃的土壤中形成粗大茂密的枝叶,在所有能够被阳光照至深处的海洋区域中,会出现浓厚且范围广大的藻华现象。孢子也能够建立共生关系,以类似于病毒的方式感染植物果实,使其后代表现出同样被强化过的生长周期。这一机制也会对同样在分解星球上物质的泰伦植物生命体产生刺激。实际上,在孢子的作用下,本地植物会以惊人的速度从土壤中吸取养分。随后这些植物会被成群的撕裂虫收割,但它们很快就会再度生长起来,直到所有必需的矿物质和养分都从土壤中被提取出来。岩浆喷口会帮助补充土壤。在收获模式下,孢子则会对星球上的动物生命形式产生影响。

在收获模式下,坏死性孢子对于动物群而言是极为危险的,倘若被吸入,它就会在动物的呼吸系统中扎根,以惊人的速度进行自我复制,并在短时间内使动物窒息。(帝国标准五级呼吸器可以令人短时间内暴露在孢子中,但长时间接触则需要供氧或主动渗透肺过滤系统。)
真菌会持续对身体进行消化并生长,在开始向天空生长之前,它会将一条主根深深扎入地下,因此,随着每一场死亡,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小烟囱会从最初的源头扩散开来,影响半径会随之不断扩大,瘟疫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当地生物对孢子的抵抗力,以及该地区大气的活泼程度。但它在许多载体上都能以飞快的速度发展。
较大的动物也会因为食用了受感染的水果或受感染的宿主而推动孢子的传播,随后孢子就会通过胃肠道对宿主展开攻击。以这种方式,最初以催化模式运作的孢子一旦与动物群接触就会转换为收获模式。孢子对许多迁徙的动物群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们会启动动物的迁徙机制,从而进一步传播感染。动物体型越大,往往新陈代谢越慢,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屈服于感染。因此,大型食草动物在死亡前往往会跋涉很长一段距离。任何以尸体为食的食腐动物也会遭受严重的肺部感染。过度口渴似乎是感染的最后阶段会产生的症状,使得这些小烟囱会向饮用水源周围聚集,很快饮用水就会被藻类毒化,并迫使受感染的动物寻找新的水源。这常常会令动物们绝望地找上消化池,在那里它们会被制服,加入到丰收的库存中。
战术原则:帝国部队在接触这些构造体时,应避免对尖塔本身进行任何直接的爆炸或动能攻击,这样的攻击只会促进真菌的传播。拆除尖塔的行为会使大量的孢子扩散至一大片区域,焚毁是处理这些结构的最佳单一方法,但Li6辐射榴弹产生的短期贝可勒尔辐射能够在摧毁小范围内的孢子和所有其他生命的同时,不会产生进一步扩散孢子的动能作用。如果这些方法因尺寸原因而不能起到充分作用,那么最好是在频繁的暴雨中处理较大的结构。在下雨的时候,孢子会受到更强的遏制,威胁也会更小。

消化池(Reclamation Pool)
泰伦化行星的一个极其危险的特征就是消化池,其作用是对那些被杀死的动物,以及超过使用寿命,受伤或死亡的泰伦生物进行熬煮。存在于这种致命沼泽之中的酶、酸、病毒与催化剂的混合物几乎能够摧毁任何已知的材料,因此当谨慎对待。消化池所在的洼地处铺有一层厚实而黏稠的大型藻类活体地毯。它利用一种未知的机制(根据对泰伦虫族武器装备的检查,可能是使用一种惰性脂质层)来防止自己被池中的溶液溶解。消化池通常是在泰伦虫族入侵的早期,在当地水域之间的自然洼地中形成的。当收获进程在入侵事件中开始以指数级扩大时,一旦所有的机制都整合起来并发挥作用,它们将无法容纳数量庞大的收获物质。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毛细塔正在形成,以恒定量从池中提取物质。
消化池本身也是特殊尺寸的无定形原生质生物的家园,这些生物是唯一可以在消化池中活动的生物,即便在整个泰伦虫族之中,它们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抵抗池中化学物质的影响。它们会将吃胖了的或受伤的泰伦生物以及任何在附近死亡的大型生物搬进池中。它们似乎也是脆弱的消化池系统的守护者。确保它的上皮细胞呈健康状态,并且与毛细管的连接保持开放。它们也会喷射出池中的物质以攻击任何冒险靠的太近的非泰伦生物。一些泰伦生物的体内似乎存在生物钟来调节它们的有效运行时间,因为我们曾数次观察到明显十分健康的泰伦生物自行进入了消化池。目前还不明确是否为信息素的影响在抑制生物天生的自我保护本能,抑或是虫巢意志自己在有需要的时候对这种本能进行了有效的完全扼杀,尽管从现有证据来看,后一种假设似乎更有可能。迄今为止,所有对沼泽环境进行分离和复现,或者对大型藻类进行培育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如果我们能将这种物质或生物钟运作的机制隔离开来,泰伦虫族就有可能受到有效的化学战影响,对此我们仍怀有希望。每支虫巢舰队都以不同方式利用这些水池。
在星球泰伦化的最后阶段,消化池会变得极为庞大,化作有成百上千座毛细塔在其中运转的海洋与湖泊。到了这个关头,行星表面的本土生命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洋盆构造不会被用于这种积累过程,其原因还是一个谜。也许是需要阳光直射或某种压力要求阻止了它。然而,这种机制到底是如何在深层海洋中被利用的,我们目前还只能猜测。
额外收获:大多数舰队会从撕裂虫那里回收物质,当对着星球上的资源狼吞虎咽一番后,撕裂虫就会返回来自己投入池中被溶解掉。然而,进化过的舰队则会让撕裂虫单纯地把消化好的物质反刍出来,然后再让它们外出觅食,以此节省用于生成生物的能量。这些撕裂虫的食道中含有与消化池衬层相同的大型藻类,使它们能够消化几乎任何食物。这些营养粥乃是虫巢舰队的命脉,为庞大的虫巢舰提供了几乎所有的给养,干扰这种收割活动对于阻止泰伦虫族对星球的压榨行为至关重要。


泰伦岩浆喷口(Tyranid magma vents)
这是处理泰伦出没的生物群系时经常遇到的另一个特征物。这些玻璃化的隧道钻穿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位于地壳与地幔之间),使得囚困于星球深处的瓦斯逸散至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以过热气流的形式从这些竖井中逸出,通常这些竖井位于构造板块结合处或临近的地方。这些喷口平常会定期向外喷发蒸气,对无防护个体而言存在危险性。更为平常的是那些远离构造断层线的喷口。这些喷口会影响星球气候,是一种帮助其他泰伦生物攫取资源的方法。在海洋盆地内钻穿的喷口会缓慢地使海洋暖化,进一步加剧这种气候催化效应,如果该地区本就足够不稳定,有时就会诱发火山爆发。
岩浆取心兽,这是一种似乎与刽子手有关联的大型生物,它们会向下挖掘沉积岩和火成岩并将其溶解,直达地幔与岩浆(研究所还没有获取到可供研究的生物样本,因此对极端温度下的生物学对策的详细分析还只能靠猜测来进行)。残留的矿物质显现出类似于在泰伦星上发现的分子破坏迹象,推测这些生物使用了某种灵能性质的物质操纵或脆化能力,以促成这一惊人的壮举。当它们开凿隧道时,会分泌出一种玻璃化凝胶覆盖在隧道壁上,防止隧道崩塌,它们会一直挖到足够深,直至有被压缩的气体开始排出。在岩浆具有充足腐蚀力的地区,低粘度的熔岩通常会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气体。在熔岩呈酸性和粘性的地区,则会产生爆炸性喷发和火山碎屑流。这将导致爆发点周围数英里内的所有本土生物的生命遭受重大损失。一些泰伦生物可以在冲击波和瓦斯云的外围幸存下来,但强烈的热量足以导致任何被困在瓦斯云内部的生物死亡。目前尚不清楚岩浆取心兽在到达35-40千米的深度后是否还能继续存活。泰伦生物虽然有着惊人的韧性,但是没有哪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即便是对取心兽这样的生物而言,这种行为也与自杀无异。泰伦虫族能够繁殖出一种唯一(已知)目的就是导致自身死亡的生物,这着实令人震惊。岩浆喷口也被用作泰伦孵化虫巢复合体的地热能源,几十个这种类型的通风口被用来给整个虫巢供暖,并为巢群的培育提供热能。它们有时也似乎会钻穿较大的区域性孢子烟囊下方,为结构内部提供通风。
毛细塔(Capillary Towers)
毛细塔是高耸直入热成层的巨大活体高塔,由一套晶体外骨骼系统构成,具有不可思议的结构完整性,其中包含奇异的巨大绳索状生物。这些生物体完成了一项惊人的壮举,仅用血肉之躯的方法就将收获的物质从消化池输送至近地轨道。依靠数英里长的地下管道连接,一座毛细塔就足以为方圆50千米内的所有消化池服务。这些生物体只出现在星球泰伦化进程的最后阶段,随后就没有被详细研究过了。通过使用带有复杂瓣膜系统的体细胞腔室,这些塔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大量的物体。由于构成如此巨柱的材料的质量对任何一个瓣膜而言压力都太大了,因此这些塔采用了一种波动食道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网状肌肉系统就只需要支撑单个食团的质量而不是连续的柱体的质量。

虫巢舰会进入行星上层大气,用巨大的脐带将自己连接到这些结构上。随着虫巢舰队的大部队离行星越来越近,渐衰的行星上会布满这些结构体,在出发寻找更多猎物之前,它们会剥走星球上的海洋与大气。随着空气的减少和海洋的干涸,塔上的巨大蠕虫会开始从毛细塔自身吸取重要的营养物质。由于没有了风和海浪的冲击,它们需要的结构支撑越来越少。等至泰伦虫族全体撤回虫巢舰上时,毛细塔会变得极为翠染,最终坍塌,留下数英里的瓦砾散落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宛如昔日在泰伦星上发现的光景。


孵化虫巢(Broodhives)
这种巨大的构造体是许多其他类型泰伦建筑的复合体。比起其他东西,它们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土堆,高耸入云的塔尖散发着滚滚黑烟。这些烟雾实际上是虫巢内部深处的岩浆喷口产生的地热气流从烟囊中吹出的孢子,这些岩浆喷口不像虫巢外的喷口那么深,其中充满了地下水和泰伦分泌物,创造了一个炎热潮湿的环境。在这种黑暗,潮湿而炎热的系统中,虫群迅速被孵化出来,前去吞噬星球上的资源。成千上万的撕裂虫无休无止地蹂躏着行星,返回来把他们的收获存放在被庇护好的消化池中。也曾有人见过毛细塔连接到这些整体性构造的最高处。根据对这种建筑发动的几次进攻来看。这些建筑是在模仿巨型虫巢舰的内部构造,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可见的危险,塞满了活泼而好战的贪婪虫群。并不是每一次泰伦入侵都会有这样的构造生成,它们实际上可以说成是一种反常现象,猜测这些结构可能会在缺乏支援的泰伦入侵发生时生成,也就是说,少量泰伦虫族位于一个缺乏全球攻击优势的地带,也许这类似于许多昆虫物种,它们通过小群体的分裂和迁移到其他地方来形成新的殖民地。
生物贤者索尔克
天龙军团生物医学科研站
新哈利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