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自辩书范本?短评路内《关于告别的一切》
7月6日,由杨采钰、侯明昊主演的电视剧《少年巴比伦》开机,这是继董子健、李梦电影版后,同名小说《少年巴比伦》的又一次改编,能否把小说中充斥的感伤和少年往事演绎成功,十分考验演员的能力。
相较电视剧,小说作者路内的新作《关于告别的一切》并没有溅起多少水花。确实在一个短视频泛滥的年代,纯文学小说多少有点多余了。
这本小说延续了路内少年往事的创作风格,只是将少年感从90年代一路延续到当下,中年人的少年感更是别具一格。

落到故事上,小说文本充斥着暧昧的情绪,文章中出现的所有女性都与小说男主角李白有暧昧,且或荤或淡都实际发生了关系。文本在泛黄的怀旧底色上,尽情泼洒着情欲和伤感,李白虽然几乎和文中的所有同龄女性都有染,但似乎又都做到了“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那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也许你不信,作者在滥情的躯壳下,思考着爱情的本质;在渣男的人设下,作者想讲清楚90年代“一夜情”和当下社交软件约会的真正区别,这是一部真正的“渣男辩白书”。
岔开一句,当然正像矛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说过的,“渣男”是种优质的说法,掩盖了人性的复杂性,而路内写“渣男”似乎就是要反道德正确,将人性的复杂性充分打开。
正像开篇用故人重逢引起回忆一样,在小说的末尾,与故人的共温回忆点出了小说的主旨,因为这位故人是初恋,所以主旨就是爱情,哪怕李白和生命中许多女性共眠,他依旧孑然一身,搞不懂爱情的真谛。

小说的106节极为精彩,“爱情就是我会陪着你把一手烂牌打到底”,而“一手牌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是爱情。”这是16岁的李白的感悟。
而到了46岁,李白发现:爱情和广场舞同样短暂,同样忘我,同样经不起考验,通过比喻,他们也可以画上等号……你终于发现与人共享着爱情、怀旧、徘徊、失去、背叛,这些词,这些名义。世界对你的规训正是这样,不断混淆,时时修改你的意义。
寻找意义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在第100节,李白对抛弃“青梅竹马”钟岚的行为辩护,“恋爱与失恋,在任意年代都是平常的事,即令决绝也很平常。
”因为当人们处在密林中,任何行走都会成为途径,任何途径都是错误的,这不是移情别恋,而是轻率,但对失去方向的人轻率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经历意义寻找的失败后,可以回到第106节中李白最后的结论,“我应该陪你把一手烂牌打到底,并且永远不去讨论它意味着什么。”
李白对爱情的认识似乎经历从“看山就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历经千帆,我们发现附着在爱情之上的意义是如此杂芜,而爱情本身却被抛废了。浪子心中,总留着一份对初恋的不舍,内核是难以放下的情愫。
隔在100节到106节之间,是作者对读者开的玩笑,路内虚构了一场豆瓣网友对李白著作的集体攻击,他似乎提前预判了著作中男主将被视为渣男的结局,并演绎的一场隔空对线。
在这场口水战中,作者力图把小说中铺排的情节拉到同一空间,充分展现时代变迁,在相互的不理解中,实现对过往年代的缅怀——那个充满潮湿记忆的90年代。

总得来讲,路内的文字功底和文学才华是一流的,他对遣词造句和叙事节奏的掌控让读者感到舒服,当下与记忆的交叉,配合上夹叙夹议的文风,能让读者沉浸其中,重新回忆告别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