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光杆导弹没有弹翼还能稳定平飞?

按照牛顿被苹果砸到脑袋之后的顿悟,一个物体只要速度保持在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千米以上,就可以长期做稳定的轨道惯性飞行,而不会坠落地面。但是实际上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在接近400年之后的1958年了。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次实现了围绕地球的第一次稳定的环绕飞行。过去之所以没有做到,首先还是把一个物体加速到7.9公里是很难的。另外地面附近大气层很浓厚,所有的高速物体都会剧烈摩擦减速,因此要想轨道环绕飞行,起码需要在180公里以上的上层大气以外才可以做到。即使这样,500公里高度以下的卫星和飞船仍然会因为稀薄大气的摩擦而导致每天都在轨道下沉中。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败也大气成也大气。正是因为地球上有很浓密的大气层。

因此地球上在大约几亿年前就有了会飞的昆虫类生物,后来又出现了会滑翔的大型翼龙。到人类出现的时代,鸟类的自由飞行,也让天然不会飞的人类产生了飞天的梦想。但是直到一百多年前才实现。最早是比空气轻的气球和热气球。直到莱特兄弟发明了比空气重的飞机,也就是第一次实现有动力飞行。有动力的固定翼飞机之所以能飞,主要是靠机翼上凸下平的剖面实现。这样空气流过之后,上下的压力差让飞机自然上升。有人做过实验,如果设计的特别合理,那么有动力飞机的可载人平飞的最低速度可以下降到30公里时速以下,注意这是有动力稳定平飞而不是无动力滑翔。这个速度比很多运动员的奔跑速度都慢了。因此仅仅靠人的体力,蹬自行车变成螺旋桨的旋转,也是可以飞上相当一段距离的。

正是因为空气存在,大部分巡航类导弹靠不大的弹翼,就可以做到稳定平飞很远。这些导弹的弹翼甚至都不需要像飞机的机翼一样上下面的形状不一样。导弹的弹翼大部分是上下一样平的,但是只要速度在每秒百米以上。仍然可以做到在低层大气内部有动力稳定平飞。甚至一些飞行表演用飞机的机翼也是上下一样平,为的是上下翻滚速度更快。弹翼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导弹飞行时提供空气升力面,部分作为操纵方向的气动舵面。有些导弹为了减少体积,方便储存和发射,还专门采取了折叠弹翼。只有发射以后才把弹翼弹出来取得气动效果。随着导弹技术越来越现代化,先进空空导弹的弹翼都在逐步缩小,有个别型号的导弹,虽然弹体很长,重量也不小,却只保留了像弹道导弹那种极小的稳定尾翼,有些干脆是一根光杆,彻底取消的弹翼!难道不怕没有了升力面,巡航平飞时掉下来吗?

其实导弹除了弹翼产生升力,弹体本身也可以产生升力。长圆柱形带圆锥头的物体,在达到一定的速度后,不需要任何翅膀,只需要弹体本身的空气阻力转换成的升力,就可以稳定平飞。这个速度,在中低空达到2.2马赫就可以。其实很多炮弹刚刚出膛时的速度也能超过2.2马赫,如果长期保持这个速度,炮弹也可以永远平飞不落地。不过炮弹不像导弹一样有持续的发动机推力。因此飞上几公里速度下来后就往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