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西方文明撷萃】第三部分 历史 其十四 兵刃

2021-01-04 19:56 作者:dawenxi0  | 我要投稿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人类社会内部利益冲突的无节制、无底线,导致这一造成人类社会严重内耗、关乎人类社会生死存亡的活动,自人类社会诞生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知性

战争是残酷的,任何美化对我们民族造成伤痛的侵略历史的行为都是背叛。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3]战争会给人带来巨大伤痛,我们不希望发生战争,希望和平共赢、以充分沟通和互相理解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但是我们无法永远保证与我们利益冲突的主体愿意与我们沟通、听得懂我们的意图、接受我们的条件:这样,如果我们逃不掉战争的话,就必须要打赢它。

实力对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备一场战争、做战争动员之前,必须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在战争结束之后,己方与对方的势力范围较战争之前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时候,战争的结果只是两方或者多方实力在疆域、国际影响力上的具象化;而国家实力体现在经济水平、国家与地方各级的动员能力、人民对国家的信仰等各个方面。在历史上,很多由于各方实力变化导致的势力范围的演变过程并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冲突形式是最应该被提倡的,但显然这种冲突形式需要实力对比达到全方位的碾压的状态才可以达成。而当各方势力都认为“我可以”、矛盾尖锐、没有人知道谁能赢这场战争的时候,各方实力在战略上存在极大的未知,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就会很大。愚蠢的战争就是明知道与对方实力悬殊,却仍旧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集体注定招致失败,在历史上不会延续太久。

因此在历史上,很多实力对比相似的战争旷日持久:尤其在种族偏见盛行、且各方势力不能形成压倒性态势的欧洲大陆,小规模的战争延续了很长时间,且直至今日统一的欧洲的命题始终伴随着多重内部矛盾。而在中国,因为华夏文明的巨大包容性,在数千年来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不可以按照正常的兵力多寡、战役胜败评论:战争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华夏民族不断同化其他民族,以前很多著名的抵御侵略的战争,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在自家土地上的内战。

某种意义上的人类疾病

战争与瘟疫一样,都能夺去人类社会中很多个体的生命。抗击瘟疫的斗争某种程度上也与准备战争一样:人民动员、物资储备与调运、使用力量的策略等等。我们若将整个人类社会比作一个自然人,那么全球性的瘟疫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就像是(人类社会这个)自然人很多部位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2020年开始的全球性的抗疫工作就像是人类社会这个自然人得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病毒感染,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国家)对于病毒的抵抗力有差别。

而局部或者是全球性的战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就像是(人类社会这个)自然人体内的某一部分攻击另一部分。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人的免疫系统是自然进化过程中,不断竞争选择的产物:人的体内拥有大量的抗击外界的病原体的细胞,以及在免疫响应的过程之中产生的抗体。但是,人类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发生误判,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引发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样看来,人体内的自身免疫疾病类比到人类社会内部,即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发生战略误判。现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方案往往是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一关键受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点):此种治疗方案类比到人类社会层面就是国际间的调停斡旋。而未来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方案可能涉及基因修复,让人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信号响应趋于和谐:这种治疗方案类比到人类社会之上,就好像推进全球化进程、使人类社会各部分的经济文化相联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战略误判。

人类社会内部,假如一种极端扩张的意识形态深入某个民族或者某个国家,如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从人类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这个自然人就陷入了某个组成部分发生癌变的风险之中。癌细胞主要的特征就是无限制增殖、消耗人体内的资源、向全身各处转移,最终引发人体内部的资源枯竭。人体内部识别、清除癌细胞的免疫系统有可能失效。人类社会也会有这种风险:反帝国主义斗争、反法西斯主义斗争、坚持多边主义的工作应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以保证人类社会内部不发生扩散性的“癌变”。

核武器

核武器对比于常规武器,与热兵器比对于冷兵器类似,都是人类社会内部利用能源能力上的革新。但是因为大规模使用核武器会毁灭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家园,所以在人类社会内部大规模使用核武器类似于人类个体的自杀行为。人孤单太久会有抑郁与自杀倾向,特别是当人类社会醉心于征服自然、统领全球的物种之时。人类社会孤立于地球之上的其他物种的行为会带来孤僻、孤独的感觉;而对自然世界敬畏、与其他物种以及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寻求人类内部的和谐发展的举措可以让这种孤独感减弱甚至消失。

治疗抑郁与孤独的感觉,在欧美地区有一种方法叫做mindfulness[4]:通过与自身的有效对话,寻求心灵上的安宁与对自身状态的接纳,摆脱对于事物过度批判的状态。加强人类社会国家民族之间、国家民族内部的有效沟通,某种意义上类似于使用mindfulness的策略,让整个国际社会变得“mindful”:国家民族之间、国家民族内部相互接纳增多,批判冲突减少。


[1] 《孙子兵法·计篇》

[2]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3] 《司马法·仁本第一》

[4]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mindfulness

【东西方文明撷萃】第三部分 历史 其十四 兵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