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choⅠTSRⅠArches]回音镇哲学解读:存在主义

2021-08-06 20:36 作者:SIM本体  | 我要投稿

Echo回音镇哲学解读:存在主义


本文试用存在主义对Echo Project系列视觉小说Echo、The Smoke Room、Arches进行哲学解读,并提出一些关于回音镇的议题:Echo中的正确抉择、Echo精神控制的方式、Echo主题的再探讨等,以期深入剖析Echo。

阅读本文无需哲学基础,笔者也不会故作高深设置阅读难度,而是结合Echo实际深入浅出阐释存在主义与Echo。笔者仅为哲学业余爱好者,所论述内容或有所偏颇,对Echo的理解也有不到位之处,望诸位方家不吝指正。

此外,笔者强烈建议阅读本文前,不妨浏览笔者前作:

以便理解本文某些观点。


概论:存在主义与回音镇

笔者解读Echo的原则,是利用存在主义让我们在Echo中更好理解与决择。而用哲学指导生活也是学习者应有之义。

下面介绍存在主义概况。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者有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雅斯贝尔斯、加缪等。存在主义研究的起点在于个体存在的意义:把目光从集体与虚无转向个体,强调以人的存在为中心,研究个体的存在,认同个体的意义,尊重个体的自我与自由。

笔者将在下文结合Echo情景,简要阐释存在主义部分观点,探讨Echo中几个议题。


个体存在意义:本真性的选择

Echo对思维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放大本就存在的负面情绪——爱欲、恨意、恐惧、财欲……于是我们做出了看似自主的选择,于是在那一刻我们决定了死亡的前景。

在Echo的影响下,我们该怎样抉择?我们能总结出Echo中可选择结局的路线共性:通往BE的选项意味着我们接受了Echo的影响,HE则是我们听从内心真正声音的选项。

如Carl线,关键抉择是是否让James先(e)生(mo)帮助我们,而这条线的核心矛盾是Carl的自我成长,若要坚持自我,则应拒绝其帮助——而事实确实如此:让不怀好意的James操纵Carl,我们便落得如此下场:Carl丢失了自主意识,James谋杀与栽赃的证据最终被焚毁,Chase也险些困于火场;而若坚持自我,我们便跟着Carl一步步探究了这幻境的实质,见证了小山羊的成长。选择自我,抵抗Echo影响,我们终在歇斯底里的狂夜存活,和Carl一同迎接更好的自我。

而存在主义哲学是有实际意义的哲学,其中很多观点可用以指导抉择。海德格尔的本真性概念则在此尤为突出,并很好地契合Echo。本真性强调忠实于自己,做自己的选择——这看似是一个无需论证的简单真理,但海德格尔进一步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存在者处于“常人”状态,在境况中做出某些决定只是因为大多数人会这样做,而非我们想这样做——这就是“常人”的体现,是非本真性的体现。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定是错的,海德格尔更想强调的是我们抉择时一定要忠于自我,不要无意识地服膺常人,要用本真性的视角看待抉择。

以此反观Echo,不被Echo控制,不像常人般被Echo激发的各种负面情绪所裹挟,选择做自己,才能逃离这梦魇之地。如在Carl的例子里,我们若是真的在如此的幻境中困囿、焦急,而面对自己祖先鬼魂“善意的”帮助,又有多少人能三思后行怀疑James?这种常人的表现只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在Echo中陷入死亡。

另两条线路,如Leo线,Chase与Leo的感情早已是昨日黄花,Chase实际已无眷恋,Leo不正常的爱欲只会让爱情走向坟墓,我们选择放弃Leo,这才是内心的声音,若是在Echo幻想蛊惑下还妄想着美好,我们的选择只会走向死亡——Echo希望我和Leo together work it out,可不是为了我和我狼的爱情,是为着让我们永远葬身于此。

而Jenna线更是如此,屑水獭对是否受到回音镇的影响的回答,便能决定整条线路的存亡,自我抉择在其中的作用无比显现,此处不展开讨论。

笔者也相信,TSR与Arches中,终会出现自我与Echo的冲突,终会出现此般生死的抉择。

同海德格尔一样,另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有同样看法,他认为自由是选择自己,成为自己。“睁大眼睛,坚持下去,我们就会成为我们自己”“我更自由”。此处不展开讨论。


个体存在意义:上帝已死,自我救赎

存在主义的先驱尼采让“上帝死了”传遍世界,这也是Echo中各角色只能选择自我救赎的原因:上帝已死——或是在唯物主义者眼中从未存在——撒旦遍地,旧痛折磨,需要救赎。

我们看到Echo中,众人是需要救赎的:Flynn对Emma事件真相的变态求索,Carl的自卑焦虑依赖,Jenna的顽固与创伤,Leo极端的占有欲,屑Chase平庸啤恶,TJ对真相的掩埋……而这救赎不缘他人,或是所谓“祂”,只来自自我——Carl选择自我后的成长,Leo同Chase诀别后终于摘下了手链,Jenna带领众人抵抗了Echo……

尼采说上帝已死,因为基督徒们都是徒有其表、内心邪恶的伪君子,基督宗教留下的戒律教规在腐化堕落的资产阶级面前之只是遮羞布,他们从未遵守耶稣的指引,从未虔诚,上帝也就从未活过:“是我们把上帝杀死的”,“教堂难道不是上帝的墓碑吗”。上帝之死标志着欧洲道德观念的解体崩塌,人们需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也标志着萨特口中,人类获得了绝对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救赎的自由。“上帝不能再为我们的存在负责了……所以,如果上帝已死,那么只好让⼈努⼒来取代这个位置。”是的,上帝已死,我们获得了绝对自由,我们能够自我救赎;上帝本死,我们本拥有绝对自由,我们只能自我救赎。这是存在主义为我们做出的解答——个体无限的自由、自我的选择定义了这个世界,定义了我们自己。


个体存在意义:主体性真理

我们注意到Flynn的结局:在追求Emma事件真相的过程中成为所谓Monster。对正义、真相的渴求同对现实相碰撞,将他拖入深渊。他是在Echo的控制下成为的Monster,也确实走向了同Echo一起腐烂的悲惨结局,但这是他在自我选择中做出的决定吗?他失去了“本真性”吗?克尔凯郭尔曾提出“主体性真理”概念,认为“真理是一个人愿意为他而活、为他而死的信念”。利用它来观照Echo,我们发现这正是Flynn究其一生所做的:Emma事件改变了Flynn,此后他的生活便被一团名为“真相”的乌云笼罩,这固然有外部因素作祟:Syd受到的不公道待遇与Echo的干扰,但他选择本真性,正是选择不同常人——漠不关心的Leo等人,在Syd死亡真相上纠缠到底,为旧友讨回公道。他不像“常人”般善于“忘却”,不像“常人”般忽视怪异,这正是选择自我的体现,正是追求他心中那个主体性真理的体现,“对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或许用此观点,我们能在对Flynn的唏嘘外多一份理解与宽慰。


个体存在意义:荒诞与绝望

Sam同我老公William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我老公:“你在害怕什么?”

Sam:“几乎一切……”“我害怕我们渺小的动物大脑永远无法得以理解上帝的本质”

我想起了克尔凯郭尔的话:“绝望是致死之疾”“从小蚊子到耶稣的诞生都让我害怕,对我而言,一切都是无法解释的,而最无法解释的是我自己”,当然,他口中的绝望与此有所不同,此处不展开讨论。

而我更在意的是另一位Samuel: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作者,荒诞派戏剧家。荒诞派的哲学基础是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塞缪尔自然可归为存在主义作家。这位Sam利用戏剧中的荒诞,表现丧失自我的人们绝望于世间的样子:人们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左右,无力改变处境,无力与他人沟通。这正与Echo的景况相似:人们是这般的行尸走肉,这般的受Echo控制,这般的走向腐烂。Sam所害怕的内容,就有这荒诞:荒诞的回音,疏离的世界。Sam自然也是“无力改变现状”的,这一点笔者将在下一篇论述TSR主题的文章中提及。

由此观之,存在主义的荒诞是理解Echo的一个重要切入口,事实也确实如此,荒诞派在二战后曾统治西方文坛二十年之久,由这种经典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解读Echo是合理的,正如用意识流解构Echo的创作手法。笔者以为,用荒诞对Echo主题进行再讨论是有必要的,不过笔者学殖浅薄,对荒诞的理解不深入,此处不展开讨论——但笔者希望诸位方家能加以指点、论述。


个体存在意义:“存在先于本质”

承认个体存在的重要意义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观点,这不是否定集体的极端个人主义,正好相反,是存在主义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泛滥的虚无主义之武器。

萨特的观点很经典,他认为物质的“存在”由人赋予,没有人的存在来定义物质,物质的存在便没有意义,便可称作不存在。所以“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先于(他物)的本质”,没有人的存在,物质便没有意义、没有本质。

观照Arches,Cameron说:“事物仅仅是存在,有意义否取决于我们自身”。这是极为标准的存在主义表达,用主观的意识为客观实体赋予意义。在旅途的开始,Cam便不断怀疑Devon所认为的鬼怪魂魄是否存在,他不断否定雨衣怪、爆头怪的存在,不认为那是实体,用内心的否定赋予其“不存在”。其言下之意在于,这些鬼怪只存于脑海,如果我们不认为他们存在,他们便不会产生影响,因为他们本就是虚妄,所以Cam称他们为“精神疾病”,藉此安慰自己。

海德格尔的观点也很经典:人的“此在”(此在:区别于物质存在的人类专有的“存在”方式)联系物质与存在,没有人,客观的世界随之消亡。Cam这样抵抗者鬼怪的侵扰,但在Echo,那些梦魇中的虚妄中的诡谲实体客观存在,Cam的观念也在随后的行程中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被扭曲放大的执着——以及随之而来的死亡。希望这对情侣能活着离开Echo吧。

存在先于本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将人的意识上升到一个高度;当然,萨特不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者”,他不认为人是万物的意义。物质的存在虽然由人赋予,但他们存在的意义不全是为了人服务,此点不展开讨论。


个体存在意义:明天的希望

Echo这方土地上存在希望吗?我不敢说。Echo给了我们仅有的三个能达成的HE,但我们又眼睁睁地预见Sam的孑然一身,预见那对闯入回音的情侣无可避免的悲惨结局。可我始终记得萨特不曾放弃“明天的希望”;记得海德格尔告诉我们,向死而生的存在者应本真地理解和面对死亡,用本真性拥抱生活;记得我固执的观念:爱才是答案,是一切的谜底。

存在主义从被发明出来反抗虚无主义开始,便是充满希望的哲学,萨特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海德格尔让我们以良知呼求本真,雅斯贝尔斯把选择自我看成无限的自由……而笔者也未曾放下妄想,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他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作为存在主义爱好者的他相信自我,他写过“希望是启明星”,他相信希望。


结语:本真与自我

本篇文字讨论内容较多,从Echo中的本真抉择、主体性真理到存在与本质的关系,用存在主义剖析了Echo相关的议题,并引出了TSR主题、以荒诞切入再解读等论点。望读者能理性思考、臧否这些观点,对Echo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参考资料

阅读原著

1.《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萨特

2.《克尔凯郭尔》,译林出版社

3.《海德格尔》,译林出版社

4.《尼采》,译林出版社

5.《哲学与人生》,傅佩荣


网络资料

1.斯坦福-存在主义词条翻译,知乎专栏

2.人类思想的演化史,知乎专栏


引用原著

1.《最后的非科学附言》,克尔凯郭尔

2.《偶像的黄昏》,尼采

3.《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文末AD

1.拙作:

一篇感性的文字

2.拙作:

一篇妄图模仿意识流确写的谁也看不懂的文字

3.待完成:《???——TSR主题解析》


感谢阅读


[EchoⅠTSRⅠArches]回音镇哲学解读:存在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