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漫对儿童的消极功能,暴力漫瘾文化渗透应当如何处理?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儿童是民族国家未来的希望,而动漫则是少年儿童最为感兴趣的话题。积极向上的动漫能够引导儿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一些含有暴力等各个不良因素的动漫却可能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消极功能,本文以动漫对儿童的消极功能为基点,以此论述动漫中的暴力漫瘾文化渗透等消极功能应当如何处理。

(一)动漫对儿童的消极功能
暴力
除了一些偏向于教育类型的幼儿动漫之外,大多数动漫推动剧情进展的方式都是依托于暴力,以日本三大民工漫《龙珠》、《海贼王》和《火影忍者》为例子,《龙珠》的主角孙悟空设定上就是一个武痴,他从陪伴布尔玛寻找龙珠开始就一直在战斗,起初孙悟空和地球人战斗,后来孙悟空和地球上的外星人战斗(天津饭、比克),再后来孙悟空的战斗场景直接变成了宇宙,孙悟空的实力也开始和神媲美。另外两部作品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只是没有《龙珠》的战斗系统那么夸张。

国漫中则是以《画江湖之灵主》、早期《熊出没》、早期《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子,画江湖系列在OP会标明拒绝18岁以下人士观看,然而仅仅于此是不够的,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如同日本般的动漫分级制度,因此很多少年儿童其实也会看类似《画江湖之灵主》这样成人向的作品。而《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子供向的动漫作品,早期这两个IP的作品都有不少的暴力元素,后者甚至被一些孩子模仿过其中的暴力情节。

2.漫瘾
顾名思义,漫瘾既是对动画漫画上瘾,这和喜不喜欢宅在家里没有关系,而是在于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将除休息时间外的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观看动漫或者阅读漫画作品之中,日常中表现为有了漫瘾的少年儿童会对动漫以外的事物丧失兴趣。少年儿童的年龄较小,心智也不成熟,因此自控能力差,在没有管束的情况下容易发展成为漫瘾。实际上漫瘾并不仅是存在于少年儿童之中,不少青年、成年人都或多或少有漫瘾现象。

我国很多少年儿童的假期都是通过观看动漫度过的,而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并加以引导的事例较少,如此一来少年儿童表现出漫瘾现象的几率就会较大。一旦家长或者监护人强行中断其观看,这些少年儿童就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获得继续观看的许可,其中又有不少家长是会对少年儿童妥协的。

3.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是指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以传媒、跨国公司等为载体,向别国推行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既取得经济效益,又同化其他国家的目的(此处引用自浅谈文化渗透)。我国的动漫相对于十年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日本动漫和欧美动漫在我国动漫市场中依旧占据着非常大的份额,其中又以日漫占据的份额最大,这种情况在国际上亦是如此。文化渗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儿童又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亟需警惕。

(二)暴力漫瘾文化渗透应当如何处理?
建立动漫分级制度
中国动漫业内工作者已经多次对于动画的分级制度进行了多次的讨论,然而时至今日依旧没有官方标准,对此我们可以效仿日本的动漫分级制度建立完善我国的动漫分级制度。日本动漫分为四个等级,分为为G级(没有任何限制)、PG-12(12岁以下孩童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R-15(15岁以下禁止观看)、R-18(18岁以下禁止观看)。这个分级制度建立之后,家长就可以依据分级制度来决定给孩子看什么动漫了。

2.培养少年儿童观看动漫的良好行为习惯
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是因为没有限制,日常长时间观看动漫才形成了漫瘾,家长和老师可以从小培养少年儿童观看动漫时的良好行为习惯,如限定只能观看一小时,时间一旦达到就不能继续观看,前期执行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可是一旦儿童形成习惯后就会非常容易管理,也便于家长引导。

3.优化动漫审查制度,扶持国漫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动漫审查制度已经是相当严格的了,只是一些细节方面还有优化的的空间。此外我们应该增加文化自信,扶持国漫发展,当少年儿童在国漫中树立了自己的文化自信,那么就不惧怕文化渗透了。

(三)结论
动漫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动漫产业产值规模已接近两千亿 ,尽管动漫对少年儿童具有暴力、漫瘾和文化渗透等消极功能,然而只需要适当进行处理就能够抵消大部分的消极影响。动漫是孩子们的童年,我们不能剥夺,况且动漫亦具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动漫的积极作用,降低动漫的消极功能,这需要社会多方面给予引导,以及有关方面建立优化完善的动漫审查制度。
参考文献:《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浅谈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