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贴|总分414上岸厦门大学超详细备考攻略以及各科问答解疑


我是陈一乾,本科青岛科技大学,报考厦门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初试415排名第4,复试120进98,总分排名第3。

由于我报名振宇考研较早(大二寒假),当时择校并未考虑难度问题,只是以大一成绩(当时还是认真学习的好孩子,甚至有保研想法,后来挂了科就开摆了)作为参考,张老师帮我选了几个我能力范围内的学校,我想既然我努努力都能上,不如选一个吃好喝好玩好住好的学校,最终确定了厦门大学。虽然我学校确定的非常早,但认真的备考过程要到大三寒假才真正开始。以下我将按照各学科复习时间跨度的顺序谈谈我的备考历程,再将其与我所吸收到的22(由于报名较早,我虽然没有参与22考研,但目睹了全过程)、23考研经验结合,给出大家一些复习策略以及大家常问的疑难杂症。

壹
物理化学
相关资料:
网课:振宇考研暑期课、秋季课、每日一题
书籍:南大版物理化学、厦大物理化学习题解析、厦大物化考研真题
对于考数学的同学来说,物理化学的复习在暑假之前不必过于着急,一定是要在数学基础阶段以后、或是数学基础已经复习得比较好时,才可以着手物化的复习。刚开始复习物化时,无论考不考小题,都建议从大题开始下手。对于厦大来说,物化题型为10道大题,从应试的角度讲,更应该全力准备大题。我的方法是先把张老师课件上的重点公式搞明白,直接拿着公式去做课后题(最好是能独立写出来公式),这样既省去了翻课本找公式的时间,又免去了课本上很多对考研来说没有必要的证明。做题模式与高数一样,先做、错了改、改了再做,且最终一定要独立去做,很多人是看答案一看就会,自己做一做就废。
在我三月份高数基础结束以后,我开始做南大版物化课后题,当时正好张老师在b站更新了南大课后题讲解,我就做一章看一章,由于当时基础十分薄弱,对一些公式还不是完全熟悉,所以我就1.25倍速全看了,相当于加深一遍印象。当时就是一天抽时间做个10-15道题,题也不难,占用不了多长时间,暑假之前就把南大题做完了(遗憾在后面几章的错题没有改错,只是看了一遍答案,打算暑假再看,后来忘了)。
到了暑假,就好好跟着张老师的暑期课一点一点学,温故而知新,这一阶段的学习又让我对很多公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醒一点,如果有时间跟直播,就尽量别看录播,对我个人来说只要我一节直播没赶上,我后边的直播就都不想听了。
暑假以后我就开始做厦大课后题,不得不说那个课后题是真的难,有些题跟研友讨论,研友也不会,要么就是自己一点一点磨,要么就是找助教问。一开始一天只能做个七八道题,后来慢慢的越做越快,心态越做越好,反正大部分也是不会,都得看答案,但是看完答案一定要记得自己写一遍。还有的题答案都看不懂(因为答案里面不是写公式再带数,而是直接带数,有时候数都不知道哪来的),可以先放过去,在每一章最前面写上不会的题号。同时注意总结每一道题考查的知识点,代表的题型,有助于再看到相似题目时找到做过的题,这样每次做到新题,都可以回来复习旧题。厦大的物化试卷特点在于:题目较难,全是大题,原题较多。多多重复是针对原题多的最优解!
做完厦大课后题后,我开始听振宇考研讲解每日一题,当时我已经没有时间自己动手做了,我就纯听,主看思路,看每日一题是否和我之前做过的题有相似的,这样再去复习一遍已经做过的题。看完了每日一题,就到了真题阶段,我把11年开始的每一年的大题都进行了精刷(前几年还有小题),甚至出现次数多的题目我都快能把答案记住了。
物理化学问答篇
Q1
如果考数学,有必要在暑假之前学物化吗?
结合自身情况,如果你考的学校物化比较难,可以在暑假之前每天分一小块时间给物化,但数学仍然是占大头,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不能本末倒置。
Q2
物化课本里的概念太多,公式推导太多,有没有必要先过一遍课本?
没必要,可以拿着问题找需要用的公式,过一遍课本太消耗精力。
Q3
厦大真题里的原题只出现在厦大课后题里吗?
南大课后题、厦大课后题、厦大往年原题。
贰
数学二
相关资料:
网课:全阶段张宇
书籍:张宇配套讲义、习题
关于选老师:早在我大一学习高数的时候,我就看了一遍汤家凤老师的基础课,当时觉得这个小老头很有意思,但是后来他扭曲的普通话还是把我劝退了。后来学长又给我推荐了几位数学老师,我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了授课风格深得我意的张宇老师。对于选老师这件事,我想说学长学姐的推荐固然很受用,但每个人都独一无二,适合自己情况的才是最好的;此外,网上有很多博主会对每位老师的风格以及适合什么样的学生进行总结,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些博主不可能把每一位老师的课程全部听完,很多经验并不来自于自己,而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但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很难对某个老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希望同学们懂得一个道理,市面上的主流老师,它们最起码是经受住了多年学长学姐的考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大量的高分学生;同理,如果你自己不下功夫,出题人来了都救不了你。
基础阶段:早在大三上学期开学,我就买了本基础三十讲准备好好学习,但当时的心思根本没放在学习上,我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仅仅学了八九章(学完了积分的计算,具体是哪里我也记不清了)。时间来到寒假,我认为照此进度下去,考研之前连真题都做不上,同时前面学的也忘差不多了,于是下定决心要在寒假把基础阶段课程搞完。这个寒假除了过年期间回老家以外,我每天都会拿出三个小时时间学习高数,终于在三月初看完了基础阶段(高数)的网课。我的强化阶段是六月份才开始,在强化开始前的三个月,我把基础三十讲上每一道例题、习题重新做了一遍,刷了配套习题书基础三百题和杨超老师的三大计算,并把错题二刷、三刷……后面的每个阶段,我都保持同样的做题模式:即讲义上的例题习题、习题册上的习题,都必须在独立情况下自主完成,做完后统一对答案(与之相对的是做一道题对一道题答案)、改错,将错题二刷、三刷直至能迅速做对(有时甚至能把答案默写下来),隔段时间再做一遍,如果没做对继续重复。我自始至终除了杨超三大计算外只做了张宇的辅导书或模拟卷,但这种刷题方法保证了我的计算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再遇见相似题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思路。说回复习历程,在我六月即将开始强化的时候,我发现我忘了学线代,当时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了强化,于是我开始全身心投入线代的学习,仅用两周就结束了基础阶段,和高数相比,线代的工作量要小很多,同时难度上也稍低一些(也比高数更容易忘)。
强化阶段:大约六月中旬,我开始了高数的强化(临近暑假,这时候我几乎就没有再学物化,时间全给了数学),张宇老师的教材是将高数分为十八讲进行讲解,对于内容较少的章节,我大约两天时间看完课程,并按照我自己的刷题方法做题(这种做题方法比较耗时但质量很高),由于暑期物化课程的加入,加上八月份摆了一个月(真的是摆了,后面四个月像是在为八月赎罪),我的数学强化阶段直到九月底才大致结束。后来我又用两周多的时间好好吸收了强化阶段的各方面经验,回顾重难点题型,尤其是对自己当时掌握不扎实、给复习带来极大困扰的题目进行了彻底的“大扫除”。
真题阶段:我做真题的时间与其他同学相比估计都是比较晚或者最晚的了(各科),我清楚得记得我第一天做数学真题是在10.13这天,我自认为时间还很充足,于是从87年真题开始一套一套刷到22年(不到一个月就刷完了,前几年真题比较简单,一天做两套甚至三套)。每一年的真题我都当作考试对待,三小时考试时间(不超过三小时,实际上03年以前大部分用不到两个小时,03年以后两个小时多)。当时我是每天早上背完单词就开始学数学,一个上午都分配给数学,所以在做完真题以后剩下的一点时间,就会看高昆仑老师讲解的真题大全解。
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几乎就是张八、张四模考,高昆仑冲刺串讲,宇哥最后一堂课。说实话张四张八的难度以及新颖度比其他卷子稍高,但正是经历了这12张卷子的模拟考,才能让我在考研陌生的环境下,顶着高烧与巨大的心理压力考出比较满意的成绩。
临考情况:我在真题阶段做过了从考研第一年开始至今的所有数学真题,但都没有与拿到23考研题目相同的感觉:大部分题目都没见过。正如老师所说:在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往年真题的精髓就潜移默化得被同学们吸收了。的确如此,22考研的学长在考场上考试时的感觉,是与我在平时进行真题模拟时有很大区别的,表现在这些题目好像我看一眼就有头绪,这是因为在基础和强化阶段我们就已经对往年真题进行学习了。所以,在临考前只做真题卷、不做模拟卷是万万不可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怀着平常心迎接没有见过的所谓“新题”,不断积累知识,培养出做“新题”的能力,在考场上正常乃至超常发挥!
数学问答篇
问
数学每天要学多长时间?
答
最起码三个小时。
问
我感觉我数学学得很慢,还容易忘该怎么办?
答
我的进度也不快,踏踏实实学不可能学不完。容易忘说明没有及时复盘,多多重复专治容易忘。
问
我数学学到一半,发现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我不适应怎么办?
答
如果听他的课仅仅是讲课风格不适应,但是做题没问题,那就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如果题也不会做,课也听不明白,那就考虑速速换老师。
问
数学可不可以基础和强化不跟同一个老师?
答
最好别换,不建议换,因为每一个老师的课程体系都是完整的,换老师有漏知识点的风险,可以在听完该老师全部课程以后再听其他老师的课,用来拓展思路是没问题的。
问
数学需要背吗?
答
需要,尤其是必考的公式如:泰勒、等价、求导公式、积分公式、物理应用公式、几何应用公式、常用不等式等,学有余力还可以记一些常见极坐标方程、常见证明题结论等。
问
线代啥时候开比较合适?
答
最起码三个小时高数基础没问题之后,也可以等高数强化完,再开线代。
问
基础阶段应该看完一章的网课就做题,还是看好几章再做题?
答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看课看得快,吸收掌握得好,可以学完一个大类再去做题,如函数和数列的极限算一大类,一元微分的概念、计算、应用算一大类,学完大类统一做题。如果看课看得慢,或者学习效果一般,可以看完课接着做题巩固,比如一元积分的计算,篇幅很长,别说学完概念、计算、应用了,就光学完计算就把前面的东西忘掉了,这时候就可以看完课接着做题。
问
我数学学到一半,发现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我不适应怎么办?
答
最起码三个小时。
问
听完了基础课,做1000题的b组c组等强化阶段的习题做不下去,都不会做怎么办?
答
什么阶段做什么阶段的题,强化阶段的题没必要拿到基础阶段来做。
叁
英语二
相关资料:
网课:颉斌斌全程班
书籍:考研英语真题(英一、英二)
app:扇贝单词
关于选老师:我真正开始选老师的时候已经是暑假了,在这之前听过刘晓燕、陈正康、monkey老师,此外,还有学长给推荐的颉斌斌老师。我个人的英语水平可以用很烂来形容,四级是460+,至于六级,截至我写完这篇经验贴,我已经报名了五次六级,前四次都没考过。所以我当时对考研英语的要求是过线就行,抱着随便选个老师的态度先听了学长推荐的颉斌斌老师的课。仅仅试听了两节课,我就决定要跟着这个我理想中的英语老师好好学英语了。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个需要积累的科目,一定量英语单词的积累必不可少。我是从大三寒假开始背单词,一天背160个,包括新词40、复习词120,建议学弟学妹们背单词时也按照新旧词1:3的比例(如果用app)。关于是否有必要背所有大纲词,我的建议是尽量背,核心词固然能省很多时间,但是多背一些词在后期其实不会增加多少时间成本。注意:背单词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项目,不要间断!用墨墨背单词的同学跟我说,这单词一天不背就跟高利贷似的,第二天就得背很多很多,一天跟不上,天天跟不上!
如果你的英语非常差,可以在暑假之前学一些语法;如果觉得语法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等到暑假开始学习考研英语各题型的解题方法,并开始有针对性的刷题。由于我八月份摆烂一个月,我直到九月中旬才开始正经学英语,但当时也只是每天只有晚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学英语,从颉斌斌老师的66句,到阅读方法论,听完时已经是十月底接近十一月了。这时候我又准备拿英一的阅读练练手,等到我真正开始做英二真题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估计真的没人比我晚了)。因为我做真题时还没有整理作文模板,我就想着分题型先做,比如用了五天时间把10到14年的阅读做完并跟着讲解再思考一遍,其他题型也一样。我整理好作文模板以后就开始做整套卷子,从15年开始一直做到22年,每天一套,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做完。大约从17年开始,我已经可以熟练掌握老师讲的方法并且应用了,基本可以达到阅读错两个以内,完形7分以上,新题型全对的水平。但我英语的复习时间总体偏晚,如果能提前一些说不定还能有所提高(虽然提高空间不大)。
英语问答篇
问
暑假之前英语需要做什么工作?
我个人认为背好单词就足够了,因为英语没有模拟题,唯一的复习资料就是真题,在基础不过关的时候做真题就是浪费。
答
问
背英语单词的时候需要记住拼写吗?
不需要,看见英文可以反应出对应的中文意思即可,考研英语的翻译是英译汉,作文词汇可以单独准备。
答
肆
政治
相关资料:
网课:腿姐技巧班、冲刺班、押题班、b站:“考研政治大李子”的模拟卷讲解
书籍:腿姐背诵手册、技巧班讲义、冲刺班讲义、押题班讲义、肖四肖八、腿四
说到政治的复习,我还是算比较晚的,大概是在10.26左右才开始复习,离考研还有2个月整!与其他人不同,我没有选择刷题小程序(实际上我当时已经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非常满且有序了,没有所谓的碎片时间),我直接听了腿姐的技巧班,然后练习和应用她的技巧(当时用起来爽得一塌糊涂,虽然最后翻车了),再根据腿姐上课讲的重点进行背诵,其他课程也是同理。
选择题(31分):模拟卷的出版顺序是肖八——腿四——肖四,按照这个顺序刷题即可,可以只刷选择题,对于不会或者拿不准的选择题,回到背诵手册上去找,或者在b站有很多优质up主更新模拟卷讲解视频,可以听听他们的讲解,也可以听官方讲解,多多积累知识点,然后记下来,对于常考知识点,要做到熟稔于心。这些模拟卷肯定是要二刷乃至三刷的,可能一开始做肖八分数不太高,但是后面做肖四时会越做越有信心。
分析题(42分):分析题我依然推荐腿姐,腿姐的答案结构可以说是考研政治圈内最贴近得分标准的结构(腿姐是改卷的,肖老师是出卷的,肖老师出题质量很高)。按照腿姐的要求去规范答案的书写模式,可能是我在小旱区上40的关键因素。同时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最后大家背的资料无非是腿姐押题班讲义和肖四,学弟学妹们可以对比两套资料上相同的题目优先背诵!
政治问答篇
问
政治几月份开合适,9月份晚吗?
国庆左右开始学政治,想早一点可以9月中旬,不建议暑假就学政治,暑假学政治就是挤占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答
问
去年腿姐翻车了,今年还能看腿姐吗?
能,去年的技巧用不上,今年肯定会更新新的做法。同时要加强基础,为自己多上一层保险。
答
复试
1
复试方式:面试(PPT汇报+提问),其中PPT汇报8分钟,提问12分钟。学院会在复试前两天下午发放文献(应该是3篇),选择一篇作文献汇报,其中PPT要在复试前一天下午发送至秘书邮箱,PPT内容包括1页自我介绍、1-2页本科科研训练活动(包括毕设)、至少5-6页文献讲解。
2
注意事项:严格执行8分钟以内的PPT汇报时间,在复试汇报现场,会有专门的8分钟倒计时,超时扣分。写上去的科研训练活动,一定是要自己十分熟悉的,否则就会像我一样被老师逮着问。进入考场以后,一定要摆好心态,向老师表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韧性),有的老师可能会故意刁难你。最好是提前联系好自己心仪的老师,并且多了解该老师的研究方向,这样在复试时会占一定的优势。厦门大学复试占比极大,高分被刷(397)也有可能,低分也有逆袭(350)的可能(今年复试线350),所以都要好好准备,不骄不躁。
总结
1
通过本篇经验贴,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明白:一定量的刷题是必要的,但是不要为了刷而刷,把刷过的每道题的价值体现出来才是重中之重。要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划,要对学过的东西进行复盘。规划可以不局限于短期,可以是我这个月或者这半个月做完某些东西,但复盘要及时,日日反思,周周反思,月月反思,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计划。要争做“时间管理大师”,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同时,不要忘了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
下面我给出我在考研后期(11月)的每日时间安排供大家参考:
6:00(不晚于)起床、洗漱、吃饭、去图书馆
6:25到图书馆,背单词
7:30(背完单词以后,根据背单词时间调整)进自习室做数学
11:50吃午饭、回宿舍睡觉
13:00去图书馆,学物化/英语
17:10吃晚饭,然后摸会鱼
18:00学英语/政治/每日总结
21:00自习室关门,去大厅背政治
21:50回宿舍,free time
最后,希望看见本帖的学弟学妹都能上岸,也欢迎大家报考厦门大学,厦大欢迎每一个努力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