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十大被忽视谋士,足智多谋鬼神莫测,如今却被人遗忘!
在我国的上下五千年历史时期中,上古三皇五帝,下到元明清涌现出无数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传奇人物。他们或是英明贤达的帝王,因丰功伟绩震四方而让人们尊重;或是忠勇无敌的当世猛将,马上定乾坤而让人羡慕不已。

要成为以上这样的人物很难,但我大中华毕竟威武,在封建时期中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物流传之际。可要若论到在封建时代背景中最让人敬佩的存在,定是那些文能安天下,奇计破众国的智者谋士。
他们用自己努力学习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改变了天下走势。如伊尹,管仲,诸葛亮这样的谋士至今都被人推崇,可在那样沧海横流的历史时期中,却也有过一些十分厉害却让人遗忘的人物存在。所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史上被人忽视的十大谋士,他们足智多谋鬼神莫测,却总是被人遗忘:

第十位: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早年身边的重臣。他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以及太子太傅等重要官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抵御外敌等重大事件,都起到了积极关键的作用。可惜在康熙二十七年,因朋党之争官职被罢黜。
后来再次被康熙启用官复原职但却再也得不到重用。纳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失势的最后的结局,并不能影响他一代权臣的功绩,康熙47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2岁。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他跟索尔图几十年的党争当中,却忽视了他在康熙青少年时期,重要的辅佐作用。

第九位:周瑜
周瑜,字公瑾,江东庐江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他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军事家,官至太尉。
周瑜容姿俊美,精通音律,善于谋算。他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国色天香的小乔可谓是天作之合。曹操率百万大军发动赤壁之战时,周瑜率领大军跟刘备联合,大败曹操这群虎狼之师,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他在而后准备北伐中原是不幸去世,享年36岁,真是天妒英才。很多人都被演义或是小说中的情节误导,认为他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所以认为他心胸狭小不被推崇。实际上周瑜为人豪爽大度,看其在江东后人对他的敬畏便可一目了然。

第八位:崔浩
崔浩,字伯渊,进山东省武城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崔浩长相俊美,自比张良,曾侍道武、明元、太武北魏三帝,官职司徒,是太武帝的最重要谋士之一。
他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跟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北凉并突击柔然,使北魏解除了北方以及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北魏天平真君11年崔浩蒙冤下狱,被太武帝诛三族,享年69岁。南北朝时期大家都过多的关注走马灯式的帝王和名将,往往忽视了一些具有贡献的能臣,崔浩便是其中之一。

第七位:高颎
高颎字昭玄,今河北景县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高颎精明强干,善知兵法多计谋,后来助隋文帝攻建康没陈国,后北伐突厥。
他海乃百川,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更懂得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为相后守孝尽忠,帮助隋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重新整顿,使隋朝为之焕然一新。
隋炀帝因为他所做出的贡献,对他甚为信任。朝中很多嫉妒之人屡次诬陷高颎,都被隋文帝全部惩治,更言:“独孤公就像一面镜子,常被磨擦,越磨越亮”。
高颖可惜因反对隋文帝废长立幼,最后在独孤皇后面前失去信任,从而失宠被贬,杨广上位后更是记得旧仇,于是将他杀害。

第六位:商鞅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战国时期魏国人,法家代表人物。因其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史称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由贫穷之地便成为富裕强大,史称“商鞅变法”。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税收,度量衡等制度,同时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种。
他富强了秦国后,便开始帮助秦国收复曾被魏国夺取的河西之地,报了多年的国耻。可惜等到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很多人都认为商鞅只会整顿内治,其实商鞅带兵出征也一样出众。

第五位:陈平
陈平,河南省原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陈平很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胸怀大志。
公元前205年春,陈平投奔刘邦,被刘邦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他随刘备征战项羽时,屡次献出奇计,想别人不能想,说别人不敢说。等到刘邦建立大汉江山后,陈平继续辅佐刘邦跟惠帝。
吕后其后大封吕氏中人为王,将他罢免。等到吕后去世后,他跟周勃出谋划策,带兵平定诸吕之乱,保住了大汉基业。汉初时期大家推崇“三杰" 会多一些,但陈平的才智其实非常之高。

第四位: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今山西太原人。历任汴州判佐、大理寺丞、侍御史、宁州刺史、江南巡抚使、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官职,狄仁杰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寿二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可就在之后四个月,就被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其后朝廷遇到重难时,他再次被得以启用。
狄仁杰不仅判案不偏不倚得到推崇,他在盛极一时的武则天统领时期,帮助武则天出谋献策,使武周国力繁华不下于高宗统治时期。很多人都认为狄仁杰善于判案,但他在辅助治国方面更为出色。

第三:朱升
朱升,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龙凤四年,朱元璋率军攻取婺源很久都攻不下,朱元璋的大将邓愈向朱元璋推荐了朱升,并称朱生非常具有学问和影响力,就亲自去请他辅助。
朱升被朱元璋真诚打动,便向他献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关键计策。短短九字成为朱元璋得天下的关键,逐见其高深莫测。朱升在明军统一中原,消灭元朝的整个过程中,他献出了大量实用有效的谋略,这些谋略也成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助推器。
朱升是朱元璋大杀功臣后难得一位没有遇害的贤臣,他不念功名,辞官归隐教学。很多人认为朱元璋时期最强谋士是刘伯温,可朱升却也不遑多让。

第二位:李悝
李悝,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他曾任魏文侯相。他主持变法,在经济上推行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同时主张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使得魏国日益强盛。
李悝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在春秋变法的诸多人物中,最先可以做到任用贤人,奖罚分明的人。魏国在他的治理下,曾一度成为领先其余各国的霸主。他于周安王七年去世。

第一:敬翔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五代时期后梁大臣。他从小就非常洗好读书,人称少年英才。
敬翔曾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可惜未能中举。其后被朱温所赏识,敬翔跟随朱温30余年,朱温对其言听计从,敬翔也尽心尽力,昼夜不寐。
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朱温去世后朱友贞继位,敬翔受到排挤,龙德三年,李存勖攻破后梁,虽然并未大杀梁臣,但敬翔却还是尽忠自杀。

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它独特的光辉,包括群星相称,。在这些闪耀的星辰中,自然会有一些看似暗淡,却能量极大的存在。所以看多了诸葛亮,张良等顶尖谋士,不妨也来了解一些被你忽视,却在历史中贡献颇大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