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遗憾的终章

孙女线,薇少线,病房男孩线,这个剧场版差不多讲了这三个故事。
孙女线看到了传承,孙女探寻薇尔莉特的脚步,见证了薇尔莉特的部分经历,并且最后拿起笔把自己的情感与父母沟通。故事进行到少校在岛上的时候,心里有种感觉,薇少会在岛上终老。孙女去岛上的时候,在灯塔旁边见到的那个男人应该是薇少的后代吧,感觉有点像。那个男人说,在这个岛上曾经有一位人偶,说明薇尔莉特已经故去了。邮局博物馆里见到的是爱丽丝吗?原谅我,我真的是个名字白痴。
病房男孩线看到了亲情、友情,绝望时选择逃避可能会发生吧,这里说的是男孩不愿意和朋友见面这件事。绝望时会想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谁也不想见,可能变的暴躁易怒,特别敏感。感觉这样是有可能的。因为没有实际经历过,很难实际体会到底是怎样的心理。男孩找到了人偶想要写类似遗书的东西,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时日无多,已经开始想要面对死亡这件事,到最后能和朋友化解矛盾,坦然面对死亡,也算是一种解脱吧。愿世上早日没有病痛。
薇少线,看到了守候和祈愿。薇少线贯穿着整个紫罗兰的故事。从故事一开始,少佐就一直刷屏,每次薇尔莉特有点成长或者说情感变的更加丰富的时候,少佐就会跑出来,虽然说少佐并没有直接参与薇尔莉特的成长,但是成长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有少佐,少佐算是薇尔莉特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整部作品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在探寻何为爱,薇尔莉特会成为人偶也是为了了解爱是什么。tv版讲了各种类型的感情,薇尔莉特正是感受到了这些,情感在逐渐丰富起来的。前边tv版似乎有薇尔莉特第一次落泪的场景吧,时间太久远了忘却了。
但是因为前边展开的太多了,到了薇少收束的时候总感觉少点什么,也没有出人意料的感觉,甚至感觉有点套路化。按道理来说这段应该是大高潮,但是真的没什么感染力,甚至薇尔莉特从船上跳下来的时候还在想,不会被卷到航行的水流里吗?还有就是隔着门对话的那一段,感觉处理的也不是很好,记得薇尔莉特的包里应该有伞来吧,去见病房男孩的时候明明就有,宣传图上也有伞,但是到这里就是没有。感觉也是很场景化的剧情,只要有转折必然大雨倾盆,而且还必须要淋雨。淋了雨之后主角们一点事也没有,过后该修复关系修复关系,该撒狗粮就撒狗粮。还有就是日漫里边喜欢的在十字街头相拥,好看是好看,但是不怕被那啥吗?就算不那啥,不也影响交通吗?
这段突兀的主要原因感觉还是少了点少佐的心理活动,只有别人做的,没有少佐的表现,哪怕薇尔莉特在大雨中跑走了,少佐的画面出来个默默站在门后,想要开门却犹豫不决,也比镜头只追着薇尔莉特走要来的丰富点。老爷子和少佐说了话,少佐凝视薇尔莉特所在的方向的时间再长一点也好啊。最让人惊喜的一句台词竟然是哥哥说出来的,“把你装在麻袋里扔在薇尔莉特面前”,这很霸气。但是到了这儿少佐还是纹丝不动,甚至讲完了话才开始奔跑。也特别想问一句,前边弄了那么多细节了,为什么在本应该是大高潮的这里,细节却是寥寥无几。是不是总感觉前边铺垫够了,这里就不用再来了?还是这部电影的时间不够了,但是都已经140分钟了,还差这一点吗?其实不止这一部作品,似乎一般涉及到这个场面的小说,到了这种时候似乎处理的都不是很好,看了总感觉有遗憾。但是,故事是作者的故事,读者和观众只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并不是创作者,作者把自己想讲的故事讲完,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就不算太差,长篇结尾结的尽善尽美的真的寥寥无几。
多说一句,到最后薇少见面前,呼应下开始时提到的薇尔莉特做的那几件事,把少佐知道这些事的表现画出来,真的会好很多。剧场版里的少佐,真的不如只是活在记忆里的时候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剧场版没怎么看出他的感情来,也没看出他的挣扎,只看到了薇尔莉特的追寻。感情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没有互动,主动的那一方累了的时候就真的结束了。少佐真的就成仅了薇尔莉特成长的背景板,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京阿尼能够出个少佐视角的剧场版,把一些这部作品的遗憾稍微补全一下。少佐是死是活到了最后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了。少佐活着大团圆结局,薇尔莉特的祈求与追寻有了落脚点;少佐薛定谔的猫的状态,薇尔莉特继续追寻,直到……,我去,这么一想还是大团圆结局好点,真一直追寻的话那也太累了。
不管怎么说紫罗兰的故事自这部剧场版之后就告一段落了,血书少佐视角的补全版,只是这样看的太难受了。不知不觉间也码了接近1800字了,再不舍也要在说再见了。各位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