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扁鹊之问”思考数据分析师的晋升?
数据分析师高阶与低阶区别是什么?近期扁鹊的小故事,带给我一些思考,越来越透彻。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率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比较起来,能防范于未然是最高明的,但往往因防范在前,不会出现恶果,使事物保持了原态,没有“明显”的功绩而被忽略。正如不见防火英雄,只有救火英雄一样,高明者不见得一定名声显赫。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也曾有困惑,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又有谁知道你的贡献呢?
最近一直在思考,通过跟HR沟通,跟同行沟通,渐渐找到了答案。
在互联网公司,都有晋升时的述职答辩,经历了从低阶到高阶的过程,发现不同层级被问及的问题不一样,有从浅到深的过程。假如级别分1~10级。
1~2级,领导看表现积极,确实做了一些事儿,一般直接升。
3~6级,团队内部述职答辩,即高阶问低阶问题。这个级别的问题往往是痛点是什么,你做了什么,效果怎么样,考察你定位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级~8级,公司级答辩,即公司高阶分析师是评委。这个级别考察对专业领域的深度,与业务结合的情况,对业务深度的认知,以及看问题的高度,如:如果再给10个亿,你觉得公司应该怎么花?
9~10级,神级答辩,评委是公司高层管理人,问题往往是灵魂级拷问,如: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做**业务?如:你觉得5年后我们公司会是什么样子?相较于在答辩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看日常处理事务与管理沟通过程中体现出的思考视野。
结合故事和上面的例子,低阶升职加薪靠的是“扁鹊”能力,高阶升职加薪靠的是“扁鹊二哥”能力,神一样存在的最高阶,靠的是“扁鹊一哥”的能力。
“扁鹊”能力,本质是去解决很明确的、已发生的、局部的问题,已有被沉淀的解决方法论(高阶都知道,也都会),通过小范围优化迭代甚至照搬就能解决。
“扁鹊二哥”能力,本质是去解决尚未明确,但已发生的、局部的问题,比如:互联网行业的各种岗位方向的架构师,往往也是已被沉淀的解决方法,需要重组、迭代认知、全面了解该领域,才能逐渐解决该问题。
“扁鹊大哥”能力,是解决尚未明确、尚未发生的、全局的问题,这一类人,已经参与到公司战略制定与商业模式的构建中,能够清晰地规划出目前的重点,为将来提升平台潜力做准备,最大限度防范未来的风险。
晋升之路便是成长之路,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沉淀下来的是你的目标层级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式。换句话说,即使在低阶时自认为做了扁鹊大哥做的事,让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那也是局部的小问题,不可能是大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这受限于信息对于你的透明度,很多战略思考你并不知道你不知道。成长最快的人,一定是最快解决问题的人,快速迭代自己的思考模型的人,所以,请分析师一定不要陷在事情中,多多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思考。
想加入iDATA数据分析社群的小伙伴 添加微信:lovedata19 备注「社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