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还在瞎临摹?原来书法高手都是这样临帖的!

2021-01-15 14:41 作者:墨点课堂  | 我要投稿


常言道“不过临摹关,无以言书艺”,学习书法如果没有过临摹这一关,是谈不上书法艺术的。但为什么要临帖?临帖究竟在临什么?


1、临帖是在临什么?

其实临帖就是学规矩,在临帖中你要弄点轻重、虚实、浓淡、正欹出来,这些都是微观变化,而宏观的东西不能没有,这是关键。因此外形的东西从理,也就是说,字的外形、结构、笔画的位置等从理,从字理,即中国汉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规则和法度;而笔则从书,反映的是趣和味。这是两个原则。

外部形态的东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规矩一看便知;用笔则是书法本体的东西,粗细,放收,快慢,墨的浓淡,都是书法本身要求。用笔不同决定趣味不同,字的味道也不同。而字形结构是理性要求,是中国汉字的形体美要求,必须严谨,无论行书还是隶书,这是书法的基础,这是两个不同的原则,临帖就是在学习这种理法和原则。


2、临帖要干什么?

知道临帖要临什么后,接下来是如何临帖。因各人喜好不同,对所临帖子不同。但是,无论哪种帖子,训练时要针对你所取的东西,形成一种科学的训练模式。要有目的性,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去反复实验、继承与巩固比如隶书,笔画不能单一化,不能单薄干枯,要立体圆润生动,这就要求找出同一笔画无数种不同写法,在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找出同一笔画的不同形态与表现手法,加以对比模仿融合提炼。


创作时把碑上的字形拿过来,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也就是用古人的字形,但不一定用他的手法。创作中手法决定风格,手法变了风格也就变了,而手法是非常多的。不同的碑其手法不一样,张迁、鲜于潢相类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而曹全又是一种,你如果能把这些碑的手法都掌握,创作时把它们用于同一张作品中,那你就是大师。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分析自己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比如说学草书的,应该先学行书,通过行书练技法,使转、提按、收放、笔画之间呼应、上下字的连带关系等等,练好之后,草书就只是个草法问题了。


3、如何临帖?

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一般地说,初学者应该把“读”和“临”这两个环节同步起来。临什么,读什么。临帖前一定要读帖!读帖!读帖!可按临写的顺序,先点画后结构地对所要临习的字逐个“相面”,从组成字的基本“细胞”看起。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开始临摹时字数可先少一些,然后逐步增加,直至分段临完全篇,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好。分段临摹如何进行呢?


对临

对临时要求,先弄清笔法,即笔的运行、笔势、起、收、使转、转折及笔画的形态。下笔以后,用笔要符合范帖的形态和笔势笔姿,要对照范帖检查,反复进行练习,直到准确为止。


弄清和掌握熟练笔法以后,再注意结体和章法,看结体的紧密程度,收和放,上字和下字之间距离呼应、联系等,还存在什么问题,并再临几遍。在对临过程中,在脑子里不断加深对字形、写法的印象,直至闭起眼睛即会在脑子出现字帖中的字形。


对临阶段,普遍容易产生临摹观察往往不细致,对范帖的点画形态只看个大概就下笔,写出来也只能似乎相似,但极不准确。其次是也许感觉到了,但由于用笔还不熟练,表现不出来。所以要想对临得好,需要时间,需要方法。初临帖,宁愿慢一些,但也要扎实一些。开始似乎慢一些,但经过几段临摹以后速度会快起来。切记“欲速则不达”。


背临

背临的目的是为了创作。许多人临摹了很久范帖,但一旦离开范帖就不会写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在对临时只是依样画葫芦,临摹时不记忆。


背临是为了促进记忆,所以对临阶段就要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理解和记忆范帖用笔和结体特点,通过一遍一遍的背临就完全掌握了。当你临完这个帖时,你也就基本掌握这个书体了,创作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意临

意临是临范帖的意趣,不完全求形似,但又不能完全离开范帖,得存原帖的一定意趣,又有自己对艺术的意趣的追求。意临是介于临摹和创作之间的一种方式,也是临摹的最后阶段,它要求意临者具有一定的艺术见解,并且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传统的技法。如果没有具备这种条件,意临就达不到目的。


比如米芾的临摹,他的像并不在于“形似”,其目的在“神似”。米芾能够在临摹之间领会古人笔法,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化为个人风格,进而写出“八面出锋”之美。


对临、背临、意临在实践过程中,不可能截然分开,有个螺旋形提高过程,但注意力、时间等方面必须有重点,不可乱了步骤。乱了就会事倍功半,看起来似乎进度快,实际效果不佳。这里要提醒的是,一家帖都未真正熟练,就去临另外的帖,最后的结果是哪家帖也未真正掌握,这显然是很难提高自己水平的。


4、临帖的技巧和方法

笔画位置

笔画位置是指笔画的起笔位置,收笔位置,行笔路线。一般情况一个笔画的组成包括起笔收笔和行笔,把这三个的位置解决了,剩下的都是粗细变化和弧度呈现。


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基本注定一个字的整体走向,比如宝盖头的起笔,一般我们临帖注重起笔的变化,为了更加贴近原贴,我们在临写的的时候很注重起笔。


部首的位置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偏旁和部首的区别,一般偏旁肯定是部首,但是部首不一定是偏旁,这个古时候分的清楚,现在统称偏旁了。


至于它的位置,这个很复杂,一般根据书法字体结构特征来定的,有一些的偏旁还好理解,比如单人旁双人旁,位置占地比较小,有的就不一定了,比如言字旁,可能会大一些。


字体的位置

字体的整体位置一般是由中宫决定的,什么是中宫,中宫指的是一个字体的中心。那么中宫的位置怎么定呢?一般字体的中宫要符合三个条件:宁紧勿松,宁上勿下,宁左勿右大家可以仔细想想,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话,中宫的位置应该是偏向于左上一点,那么中宫位置就可以定了。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那应该临哪些帖呢?临帖我们建议选择古帖。因为书法审美由传统书法建立,传统书法字帖养分多,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临帖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临帖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训练,把每一个字都写透,从生到熟到背到各种转换,不断提炼和打磨,最后放开去写,怎么写都高级。


文章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评论区说说你在临帖中

遇到什么难题?如何克服的?


还在瞎临摹?原来书法高手都是这样临帖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