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六代机传来喜讯,女科学家研发30年突破,机身3000度烧不坏

如今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在努力突破六代机技术,而六代机的核心无疑包括机身材料技术,为了更高的速度,传统铝合金甚至是钛合金都难以满足新战机的要求,结果这次国产六代机传来了喜讯,原来中国女科学家研发了30年终于取得突破,成功为六代机打造了专用的机身材料,即使面对3000摄氏度也都烧不坏,看来国产六代机这次终于稳了。

事实上各国争相研发更高速的飞行器并不是什么新潮流,冷战时期似乎更为疯狂。像大名鼎鼎的SR-71“黑鸟”侦察机和米格25截击机,都是在冷战中出现的。这两种飞机的航速可达3马赫以上,在当年防空导弹也未必能追上。后来各国防空反导系统日趋完善,加上低成本无人侦察机的出现,这些高速飞机也有些落寞了。

在军用战机研发方面,美国似乎一直在引领潮流。上世纪末F117、B2、F22等隐身战机相继出现,提升飞行器的对雷达隐身能力成为了提高突防能力不错方法。不过隐身战机的出现也刺激着多个国家研制相应的反制武器。多个消息表明,我国就似乎已研制出了反隐身雷达。当隐身战机的突防能力遭到变相削弱,部分国家又开始回到提升飞行速度的老路上去了。

当然,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难点很多,比如在高超音速飞行中,飞行器可能会被等离子壳包围,这会对通讯造成干扰,飞行器可能会失去控制。若无法进行制导,远程飞行将会造成巨大的误差,这会使得打击精确度降低。除此之外,飞行器的耐热性也会受到严酷的考验,部分区域可能会承受2000℃以上的高温。

在我国有着一位名为范景莲的女士,她与1990年开始从事难熔合金方面的研究,本世纪初曾作为国家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留学,学成归来后仍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在数十年的努力下,她成功发明出了超高温耐热材料,在1600℃的高温环境中的抗拉强度能达到250MPa以上,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这为我国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方面曾高调表示其研制的高超音速武器具有优越的耐高温能力,而我国研制的东风17导弹应该也具备相近的能力。目前中美两国的第五代战机均已列装,第六代战机相信也在研制之中了,美国部分军工企业还放出过第六代战机的宣传视频。当前看来,要想获得更强的突防能力,第六代战机可能会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甚至是高超音速飞行能力。各种新技术及新型材料的研究将成为研制第六代战机的基础,相信各国都会有所发力。不过对于第六代战机的评判标准还未能确立,毕竟真正的第六代战机面世可能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