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外交上传来两大喜讯
文/阙兴明
2022新的一年已经开启。在美国满世界干出制造冲突、策动“颜革”等肮脏行径的同时,中国则展放胸怀,广结善缘,连续在外交层面上干出大动作。刚刚就传出有关中国大国外交的两大喜讯。
先说说第一大喜讯。
据观察者网1月8日报道,当天,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应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之邀,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科威特外交大臣兼内阁事务国务大臣艾哈迈德、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还有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其一行将赴北京进行访问,时间为1月10日至14日。
此次访华阵容真是不小。这是海合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以来,首次“组团”性质的访问中国,自然极具历史性意义。海合会的全称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从字面上看,就可知是一个由阿拉伯国家构建的一个国家组织了。这确实是一个政治经济性质的组织。
目前尚不清楚,海合会及其所属四国要跟中方磋商哪些重大问题。但从该组织性质来看,此次访华的主要议题大概率应该是双方的经贸问题。当然,这也是中国一直以来最为擅长的课题。跟美国谙熟于满世界煽风点火、制造矛盾、挑起冲突等相比,中国长期致力于和平发展,从来就乐意与他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最令全球各国瞩目的实例就是,近几年来以来,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新丝路所到之处无不欣欣向荣。而中东地区的海合会成员国,就是该倡议的受益群体。
中国一直与海合会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和平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双方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2010年,中国跟海合会正式建立战略对话机制,仅仅十年之间,中国与海合会所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经贸往来节节攀升。于2020年,双方贸易额就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一举超越欧盟而成为阿拉伯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事实证明,中国与海合会之间是有着坚实的经贸合作基础的,并且合作的空间还很大。双方还可以把生意做得更大,钱赚得更多。这次海合会访华,很可能就是要跟中国在国家层面上谈生意。当然,跟阿拉伯国家谈生意,中国从来就是认真的,毕竟这不仅会让“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路走得更远、根扎得更深,也有助于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不要忘了,阿拉伯国家一贯就是以“石油土豪”的形象示人。
再看看第二大喜讯。
近日,王毅已经结束了一轮印度洋五国访问之行。此次访问,受访国依次为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和科摩罗,还有就是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前三国是非洲国家,后两国是亚洲国家。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都可以归拢为印度洋国家范畴。
一直以来,非洲大陆就以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储量而著称,只是开发不尽如人意。这次,王外长选择访问以上非洲三国,不仅能兼顾到战略性资源方面的问题,也很有地缘政治利益方面的考量。
比如厄立特里亚,其国家所在地几乎是扼住了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更与中国当前在海外的唯一军事基地所在国吉布提接壤。显然,中厄两国关系加深,战略意义巨大;再如科摩罗,尽管国家体量也很小,只是由四个主岛构成的岛国而已,但却坐落在莫桑比克海峡北端;至于肯尼亚,其境内既有丰富的矿产,又有天然良港,与之交好,能为中国夯实资源安全保障;至于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两国,地处印度洋中部,战略价值也不可低估。
论及印度洋国家,不免会让人将美国近几年来推行的“印太战略”联系起来。既然美国要以印度洋为起点,妄图挖空心思构建一道用于围堵中国的战略连线,那么中国也肯定得在印度洋地区有所行动。这相当于是美国搬出“合纵”的那一套阴谋诡计,而中国则以“连横”之策来破解。
这次,王外长刚风尘仆仆从印度洋地区返程,又要接待一众中东地区的好朋友。可以说,今年一开年,中国就连迎两个开门红。当前全世界虽处于疫情等危机带来的阴影中,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个2022年,势必又是一个丰收年、喜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