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国人当炮灰,本国屌丝当韭菜割,此国成了大唐劲敌

2019-09-16 11:59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喜欢历史可以关注up诙谐历史视频节目火热播出中

吐蕃帝国虽然在青藏高原上,仅拥有50万人口,跟大唐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可是他的军队却达到了46万。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当然相对于我们汉族),我觉得吐蕃可能没这么认为。那他是怎么样能跟唐朝对峙二百多年,还曾一度把大唐皇帝赶出长安的?除了处在高原易守难攻,他的国家制度也易于中原。本国屌丝被当韭菜割,外国民族更是当成炮灰,我们来看看这套制度的运转吧!


吐蕃是一个奴隶制扩张帝国,它的民众被分为两个阶层,分别是庸和桂(论钦陵老爹禄东赞的杰作)所谓的“桂”,就是能在赞普战旗下战斗的武士阶层,包括能自带武器的平民和大小贵族,。“桂”的来源除了五如六十一东岱的本土战士外,还包括象雄、苏毗、森波、吐谷浑内族的战士和贵族(孙波等内四族的带路党权贵也是吐蕃最顶级的大贵族)。吐蕃的“桂”把阵亡看作是荣耀的事情,把病死在床榻看成是悲哀的死法,再加上优良的装备,他们是唐军最可怕的敌人。

“庸”指的是从事生产、运输的人员或者奴隶,他们地位低下魄依附于各个“桂”,在吐蕃史书中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属于“庸”。吐蕃军事贵族集团看不起任何流汗劳作的人,把他们当成是韭菜,认为只有跟着自己四处抢劫的“桂”才是自己人。维持吐蕃战争机器运转的奥秘就在于“桂”们尽可能地压榨“庸”,从他们手中收取粮食、牲畜,让他们给自己千里运粮,更让他们在攻城战中给自己填沟壑。

吐蕃人在战争中不断地夺取外族人的土地、人口、财富,分配方式是是土地上缴给赞普和头等大贵族(然后他们再分给中小贵族),财富和人口则由参战的“桂”们占大头分掉。“庸”们则可以欣慰地看到自己能分到众多的“扬更”(奴隶的奴隶)、“宁更”(被奴隶的奴隶指使的奴隶)、“温末”(汉人奴隶),他们是吐蕃战争机器的底层,但并非最底层。吐蕃的出兵也是奴隶的盛宴,“吐蕃每发兵,其富室多以奴从,往往一家至十数人,由是吐蕃之众多”,因为仆从奴隶的奴隶依旧属于自己的主人。

那有人要问,吐蕃哪里来的如此多的人口。吐蕃强盛时统治下的民族人口有一个大致统计,认为时有汉族人口百万、南诏人口四、五百万、门巴、珞巴人十余万口,此外,一度拥有河西回鹘及西域胡人的人口,“吐蕃盛期统治下有近千万人口”。

  吐蕃早期与唐军的作战,军队人数动辄达10余万、20万甚至40万之多。话说有不少人质疑这些数字,尤其是大非川那次的四十万,理由是吐蕃组织不了那麽多人。那么,吐蕃能集结如此众多的军队以投入前线战场呢?这还得从吐蕃的军队组成说起。在《敦煌本吐蕃历史纪年》中,吐蕃在域外,如象雄、玛尔、吐谷浑等地招收青壮丁者多有反映,而在本土招收则至743年才开始,即招收大批充当果与庸之青壮丁。

吐蕃的征战带来了上百万的外族奴隶,缓解了“庸”的压力。为了更好地让“庸’们卖命,吐蕃政权还大力推广佛教,让“庸”们沉浸在轮回后平等的迷梦里。

吐蕃军队还非常善于利用外族炮灰,吐蕃军阵经常分为中下、左中右三部。左右或者上下两部都是吐蕃强制征发而来的外族士兵,而中央部分则是以虎豹军为核心的吐蕃主力。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不怕敌人的设伏和追击,反正前后上下都是外族人。吐蕃人把外族人当炮灰,但对外族的豪强还算客气,非常舍得下本拉拢外族权贵,因此外族“精英”们也乐意和吐蕃军队一起出战。

吐蕃军队这种作战模式只适合扩张,而不适合防御,当吐蕃帝国的作战收益逐渐减少时,吐蕃帝国的国运也和高原下气温一样急转直下,最终酿成了崩盘。

毕竟作为奴隶的庸不是开玩笑的,在汤都没得喝的情况下,还要被继续压榨。不反抗就不对了,谁不想“翻身农奴做主人”。

吐蕃在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彼此争立,过去一些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吐蕃的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吐蕃王朝在这样的局势下随着佛教的衰落而崩溃了。

外国人当炮灰,本国屌丝当韭菜割,此国成了大唐劲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