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82)“游离能量单位的重要性质1——‘替代式物理位移’”
书接前文,这篇文章来讨论一下游离能量单位及游离能量单位的第一个重要性质——替代式物理位移。
所谓游离能量单位就是指不含源质单位、不被源质单位稳定约束的能量单位,以下图《80》-1:

及下图《80》-4:

——的模型来举例来说就是《80》-1模型中的橙色能量单位以及《80》-4的紫色能量单位——这些能量单位在抵达并与上述模型中的强引力源接触之前,由于它们既不含有源质单位也不被源质单位释放的源质引力稳定地约束,故而它们成立为游离的能量单位,也即是我们这篇文章将要讨论的主要物理结构。
在上述《80》-1、《80》-4两个中微子物理结构受强引力源作用的物理模型之中我为模型做了这样一个假设——也即是在模型所处的物理环境——“绝对空间”之中,“除了两个强引力源及两个中微子物理结构而外,整个物理环境中不存在任何未被标记的源质单位以及能量单位,更不可能含有任何的由源质与能量一同组合形成的大型物理结构——也即任何形式的源质能量团”,由此我确保了分析模型的简易化也方便了我对于“拆解反应”以及“聚变反应”的解释。
——而在上述模型之中,游离能量单位向强引力源位移时的物理环境模型将如下图《82》-1:

从该物理环境模型中可看出,由于该物理环境模型中,“绝对空间”内不含其他含有源质的物理单位,所以游离能量单位将不受其他源质释放的源质引力作用影响而在强引力源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下直接向强引力所在位置飞去。
——上述模型非常简单,并且能够直接表达我的观点,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现实宇宙间的物理环境中源质与能量普遍存在,不仅存在许多我们人类目前已经可以检测到的由源质与能量组成的物理结构——也即三角塔式网络结构,还有许多目前以人类的技术无法检测的由源质与能量组成的物理结构——暗物质与暗能量——由静光子构成的物理网络——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也即是“空间”本身——同样存在。
综上,《80》-1、《80》-4——两个中微子物理结构受强引力源作用的物理模型与现实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因此在上述两个模型中游离能量单位的位移、受到的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效果也与这两个模型的描述——直接向强引力源飞去——的状况并不一样,而在一个更加符合现实情况的物理模型里,游离能量单位在向强引力源位移的过程中应该还需要穿过在宇宙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由静光子组成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空间”——也即是被称之为“真空”、“暗物质”、“暗能量”、“狄拉克之海”的“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故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应该是如下图《82》-2的物理模型所示:

上图《82》-2看上去并不复杂,能量单位穿过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但其实这一过程中却涉及两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过程,一个是“替代式物理位移”——这是“光速恒定”观点成立的基础,另一个是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所含的单个源质单位与游离能量单位间的“永恒的引力不平衡”——这个源质能量团对于游离能量单位的转运以及“自旋”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于上述内容,我们按顺序挨个做个简单的讲解吧,首先先来说说“替代式物理位移”。
“替代式物理位移”顾名思义就是由一个新加入的物理单位——暂且称之为“替代者物理单位”——用替代掉原有物理单位,并由原有物理单位继续替代者物理单位的形式将替代者物理单位原有的位移方式延续下去的位移方式。
举个例子,在上图《82》-2中,在游离能量单位紫圈能量单位向着强引力源移动的过程中,它必须经过含有静光子所含的三个能量单位的所在的“绝对空间”——橙圈能量单位所在的空间,并且,当紫圈能量单位与橙圈能量单位接触时,紫圈能量单位会被橙圈能量单位吸收如下图《82》-3:

但是橙圈能量单位吸收紫圈能量单位的行为会导致吸收紫圈能量单位的橙圈能量单位原本所具有一个能量单位被挤出,这里我们暂且用蓝圈能量表示该被挤出的能量单位如下图《82》-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图《82》-4中,蓝圈能量和紫圈能量本质上同样都是能量单位,除了颜色的标记辨识并无任何区别,两个圈看上去大小不等的原因仅为作画空间有限(调整起来太麻烦了,作者嫌烦),所以,嗯,暂且就这样吧,反正现在写的这些文章大致上相当于打草稿,以后等整理这堆东西成为完整理论的时候再行讨论,嗯·················
——总之,我们对比《82》-2与《82》-4发现,“一个能量单位”由原先的橙圈能量单位的下方转移至了橙圈能量单位的上方,由此形成了“位移”,但从原则上来说,在上述位移过程中“发生位移的物理单位本质上并非同一个物理单位,物理位移的过程由两个物理单位互相‘替代’、以传递的形式完成”——这样的位移方式便被称之为替代式物理位移。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在于“替代式物理位移”虽然是游离能量单位所具有的一种重要位移形式——它可以使得游离能量单位穿透绝大多数物理结构——黑洞类物理结构除外——但这并非游离能量单位所具备的位移一种位移形式,如果游离能量单位并未与其他物理结构接触,那么它只会执行普通的受引力影响的位移而非替代式位移。
顺带说明一句,替代式位移是几乎所有能量传递的直接方式——例如摆球实验就是替代式位移的一种标准表现形式。
顺带再说一句,由于替代式位移中执行位移的物理单位本质上并非同一物理单位,所以实体物理单位的位移距离会大幅缩短——就像你在某座城市存了一百块钱,然后跑到千里以外的另外一座城市里取出来一样——当然,这也使得原本的物理单位有了一个明确且固定的位移距离——就像你走到你的城市所在的银行的距离不会改变那样——因此在抹除时间的物理模型中光速会永远恒定——这也是光速恒定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到了“光学传递原理”的专题再说。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一点在于,“替代式物理位移”并非游离能量单位的唯一特权,含“光子”、“静光子”、“中微子”、“真空零点能”在内的单源质物理结构均在一定环境下可以实现替代式物理位移,至于替代式位移的形成基础与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形成的整个源质能量引力场还有下篇文章将要讨论的“自旋”现象形成的根本——单个源质单位与游离能量单位间的“永恒的引力不平衡”之间存在关系——这部分内容就下篇文章再说吧。
总之,就这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