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娱大地震!BBC揭日本杰尼斯喜多川性侵艺人丑闻,一向八卦的日媒对此事件为何装死?

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27日宣布,将于3月7日播放日本杰尼斯事务所创始人Johnny喜多川(已故)的纪录片。

纪录片片名为《猎食者:日本流行音乐的秘密丑闻》,官网预告当中介绍该纪录片主要内容有:“日本为喜多川守了长达50多年的黑暗秘密”、“因性虐待儿童遭指控的悠久历史”、“2019年这位音乐界泰斗去世后,日本媒体几乎保持沉默”。
该片由记者Mobeen Azhar报道,旨在“探索喜多川给日本媒体带来的影响,揭露视而不见的残酷结局”。

对此,很多粉丝认为“之前杰尼斯艺人一直对外输出很多与Johnny社长关系友好的美谈逸话,现在想想那可能就是为了消解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在粉丝心中制造舆论吧”、“如果播出的内容对杰尼斯不利,可能会起诉BBC,如果真的闹上法庭就会有事实认定,如果不起诉的话可能就相当于默认了”。
前几天,杰尼斯组合“KinKi Kids”成员堂本光一被爆恋爱绯闻,一位疑似他的粉丝发文疑问:“要是BBC的节目和这个微妙的时间点公布的报道有关的话就太糟糕了......这不就是为了保护杰尼斯牺牲了自己和粉丝的感受吗?”
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很多网友吐槽日本媒体不作为,“这种新闻怎么又被外国挖走了,日媒完全不提这件事是不是有鬼”,希望日本媒体也能对此做些报道。而目前日媒对此的报道也仅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观点。
2017年,《纽约时报》记者Jodi Kantor和Megan Twohey报道了好莱坞知名电影制作人Harvey Weinstein疑似性暴力侵害他人的新闻。之后,安吉丽娜·朱莉、格温妮丝·帕特洛等知名女演员纷纷告发其性侵害一事,这一系列的报道最终引发了一项运动——“#MeToo”。

“#MeToo”运动迅速在全球扩散,如今,性虐待被认为是人道方面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意识改革潮流当中,BBC(英国广播公司)开始关注日本杰尼斯事务所创始人的性虐待传闻。日本杂志周刊文春曾自1999年10月起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报道,主要内容是,在娱乐圈影响力巨大的Johnny喜多川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优势,对选拔出来的未成年男性儿童实施玩弄性器、肛门性交等虐待行为。

过去就有喜多川恋童的传言,但一直被视为圈内禁忌话题。1964年,杰尼斯事务所与新艺能学院因学费支付纠纷而闹上法庭时,他的性虐待行为也被公之于众,但由于同性恋在当时还是禁忌话题,所以人们也不敢提起。
周刊文春在一系列告发文中,揭露了杰尼斯事务所缺乏教育关怀、不公正的劳动条件、不正当的报酬分配等践踏人权的行为。这不是单纯地想要揭露一个丑闻挑起世人的好奇心,而是希望放大无声弱者的声音,尽可能客观地将事实传达给世人。

「なぜ、日本のメディアは取り上げないのか」
“为什么日本媒体不报道?”
BBC很早之前就留意这份报道,2022年夏季从伦敦专程来日本拍摄采访。笔者作为当时采访组的一员,与文艺春秋的前同事一起接受了摄影采访。
BBC工作人员研读了文春的报道后,开始了独立采访工作。文春基于详细证词的报道内容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此同时,他们难以置信地摇着头感叹“这件事这么多年都不被当做一大问题来处理,日本究竟怎么了?”,反复强调这是一个严峻的人权问题。
笔者一行人回顾当时,告诉了BBC工作人员被害者在接受采访时的话语和状态,工作人员问:“这些孩子为什么要默许Johnny的性虐待行为呢?”
“那群孩子的梦想是通过杰尼斯出道当明星。他们都是在一同生活的宿舍中遭受侵害的,一旦拒绝,他们在舞台上的位置就会很差,很容易被观众忽视。”

笔者进行说明后,他们则继续问:“那为什么不在公开场合告发他呢?
“因为在日本,被害者在遭受性侵害的时候,就注定会受到社会的差别对待。”
“虽然我们应该尊重同性恋人群的性取向,但对未成年,甚至性知识不足的中小学生强迫实施同性行为就完全不是同一码事了。”
笔者这么回答后,BBC的工作人员也点头表示同意。之后,同样是一位媒体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疑问:“日本媒体为什么不报道这件事呢?”
决定集体无视的日本媒体
当时这件事在业内反响不小,但没有一家主流媒体进行追踪报道,电视台和报纸都觉得“不想与杰尼斯为敌”、“因广告缘由不能报道”。
那边《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积极报道,这边日本国内却风平浪静。有人质疑该行为触犯了《东京都青少年健全培养条例》、《儿童福利法》、《儿童卖淫·儿童色情禁止法》,众议院特别委员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但主流媒体也没有对此进行报道。
大家唯一记得的就是杰尼斯事务所向文艺春秋提起了名誉损害的民事诉讼,各大媒体报道了2004年2月法院的最高判决书,而最重要的法院认定“Johnny对儿童实施性虐待是事实”这件事却没有媒体进行详细解说,结果就是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1999年之后,我就彻底绝望了”
这件事让笔者想起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报道的天主教会神父性侵儿童事件。这则曝光了多年的、有组织的隐蔽事实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以此为原型拍摄的电影《聚焦》更是给全世界人带来了巨大的感动与勇气,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反观3年前的文春报道又是怎样的呢?外国媒体视其为极有价值的新闻进行重新取材,而日本国内媒体却从不检视过去,只是一味地赞扬Johnny的伟大功绩,俨然一个独裁国家。一旦谈起这类话题,就会被业内“联合排挤”,视为“危险人物”。笔者向BBC的工作人员感叹:“1999年之后,我就对日本媒体彻底绝望了。”

这种说法或许过于悲观,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BBC的这一报道应该不会在日本大肆传播。“日本媒体明显不正常。”——《纽约时报》记者23年前说的话至今依旧在被反复印证。

转载【LDH你管理层里也有人打过儿童社情的擦边球!在海螺不在的时候!想学杰尼斯那套!我们知道并看在眼里,但没有说出来。因为海螺还在,就不会让制作人继续搞儿童社情。】
【有不少J家粉觉得树倒猢狲散,人死了才来挖坟一定是故意的(言下之意是阿姨授意?),反正就是一些不愿面对事实的自欺欺人。以及我没有不理解日本社会为什么会诞生这么大一头房间里的大象,纪录片里也讲分析了很多日本文化的拧巴跟整个产业内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但再怎么样也不能因此自我合理化这种潜规则,任何“日本文化就是奇葩就是变态啊”都是在默认和助长这种糟粕。】
吃瓜【不要一副这很正常的态度,你应该强烈谴责这种事,否则你下辈子投胎幼年时、无力反抗大人时,你也是个被害者!】
【日本从来如此,难道就是对的吗?娱乐圈那些封建破规矩存在很久就是对的吗?洗地的时候拿这种事情在娱乐圈发生很正常就像说每天都有人被杀很正常,所以我们就不去调查真相?】
【感觉受害者都被pua得很彻底。。让我说什么呐 我无话可说 再也无法直视杰尼斯的人】
【上了年紀搞不動了就認了兩小孩做養子,老煉銅基操作了。說實話沒有伴侶的男通訊錄,還是個未成年男孩扎堆的地方的主腦,傑社根本就是喜多川的後宮,說他沒玩過小男孩就是小學生都不信。迪士尼高管也沒少煉銅,這種公司就是必然有這種事】
#日本##娱乐圈##潜规则##日本娱乐圈##杰尼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