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昆铁路开通之后:坐上“绿巨人”,驶出大凉山
“媳妇儿,我买了大凉山特色的苦荞茶和腊肠腊肉,春节带回去让爸妈尝尝。这次我从越西站上车,坐上前些天刚开通的新成昆铁路回家,等经过我们承建的吉新隧道时一定录个视频,回家后给你看看!”挂断与妻子的电话,我拿上行李走向检票口,心中满是即将回家过年的喜悦。
沈怀秋与复兴号“绿巨人”列车合影
我叫沈怀秋,是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新成昆铁路项目的一名建设者,我们负责施工的峨眉至米易段站前7标管段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越西两县。这里曾经深度贫困、交通闭塞,崇山峻岭、沟谷纵深,不仅阻挡了乡民走出去的脚步,更挡住了山里人放眼山外的视野。而此前开行在老成昆线上的“慢火车”,时速不超过40公里,摇晃的列车、拥挤的车厢、漫长而难熬的夜晚,让凉山游子们归家的旅程显得格外艰难。
新成昆铁路沿线风貌
2016年6月,我和同事们来到大凉山深处,主要负责吉布甲、吉新两座超长隧道和跨越峡谷的勒勒格双线中桥、巴姑村双线大桥施工。由于工期紧、施工任务繁重,我们和家人聚少离多。以前每年春节,都需要先乘坐近8个小时的绿皮车抵达成都,在车站广场“露宿”半宿后,再赶最早的班车前往机场换乘,路途的艰辛也曾无数次让我打消回家的念头。
2022年12月26日,随着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绿巨人”动车组顺利开行,让大西南地区的人员流动畅通起来。“绿巨人”在沿线充当着“校车”“扶贫车”的角色,为百姓拉来文明、送走贫困,极大缩短了大凉山腹地与成都平原的时空距离。
2022年2月,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
今年春运期间,新成昆铁路火到一票难求,列车上格外热闹,乘务员们也穿上了重要节日才会穿的彝族服饰,车厢里一派喜庆祥和的新年氛围。耳畔传来邻座乘客对新成昆铁路的感慨与赞叹,平稳飞驰的列车、宽敞明亮的车厢、可调节的舒适座椅、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人性化的设备设施,与曾经的“老”线乘坐体验简直天壤地别。
列车上欢声笑语,一派喜庆祥和的氛围
从越西站北上,近半个小时的车程里,视线会被车窗外黑暗遮挡,在隧道与隧道之间的短暂光亮中,我察觉列车正穿越自己参与建设的吉布甲、吉新两座超长隧道。
吉布甲,在彝语里的含义是紧靠悬崖的村落;吉新隧道原名“吉尔木隧道”,在彝语里意为沟壑纵横的山谷。由于新成昆铁路沿线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山高谷深,故有“地质博物馆”之称,也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铁路禁区”。而“绿巨人”得以在群山之间高速平稳运行,离不开全体建设者们两千多个日夜的攻坚克难。
沈怀秋在吉新隧道三号横洞施工现场
还记得,为实现吉新隧道“长隧短打”,我和同事们在山崖峭壁间开凿出了5座横洞、1座平行导洞、1座斜井,共14个开挖作业面同时对向掘进,成功穿越18套不同岩性地层,战胜了岩溶、活动断裂、岩爆和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高地热等一系列工程难题,尤其是攻克了白云岩砂化世界级施工难题,在“饱水流沙”中艰难凿隧,并建成了全线唯一、国内罕见的洞内车站,那段时光既艰辛又难忘。
如今,“蜀道难”变“蜀道通”,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为攀西人民和滇西北人民带来福祉,更为西南经济发展提速赋能。看着“绿巨人”驶出大凉山,看着川滇两省的老百姓们迎来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突然惊觉,这就是我们工程人所为之奋斗的目标。
新成昆铁路穿越大凉山腹地
“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啊!”回到家的那一刻,儿子一路激动狂奔,径直冲入我的怀中。得益于新成昆铁路的畅通便捷,这次回家的时间比以往大幅缩短,少了旅途中的劳累,却增添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沈怀秋和儿子一起贴春联
大扫除、买年货、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缺席了六年的春节“仪式感”,这次我终于能给妻儿“配齐”。对于四海为家、走南闯北的工程人来说,归家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想着这便是游子永远的根。
文图:肖勇、沈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