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答案】2022年山西县乡卷
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桐城街道驿道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特点。(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指点】1、注意材料节奏,还会、不仅如此、除此之外等都是分点暗示。2、特点已经明示答案需要写出高度凝练、与服务模式关联度高的小帽子,要留心查找、归纳材料信息。
【中指答案】1、服务多样化:中心配套功能复合的各类场所适应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设置老年课堂和各类文娱活动,并联系志愿者、社区医院嵌入活动。2、专业便利:社工定期上门开展义剪足浴和健康检查,中心离家近,不用远离熟悉环境、邻居、亲人就能享受服务。3、服务个性化:对于住在中心的,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针对性安排按摩助眠、陪聊谈心等;对需上门服务的,订做康养恢复方案。4、科技高效:打造网格化联动工作站,运用智慧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库掌握动态档案,及时更新数据、巡查情况,与相关人员形成联络网,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二题
“给定资料2”中画线部分提到,“村里的发展,既要摘掉‘穷帽子’,又要改变‘老样子’,还要留住‘好根子’”。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梨洋村的发展思路。(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
【指点】如何体现分析:1、对画线句子进行解释。2、对发展思路的准确定位,并体现在小帽子中。
【中指答案】
乡村发展要扎实推进产业、民生、环境、文化等方面振兴,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梨洋村从被人看不起到腰杆子挺直,其发展思路:1、改善人居环境,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市场化运作垃圾收运,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站。成立保洁办将整治转向物业化、市场化,并进行旱厕改造。2、发展经济带动共富,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入股增加集体收入,通过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带动村民增收,发展肉鸭养殖及深加工,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3、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家风家训一条街营造文明礼仪氛围,修订村规民约,挖掘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编写村史,下步还将建设村史馆、实施乡贤工程。
第三题
根据“给定资料3”,请整理归纳港头镇在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中面临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25分)
要求:(1)紧扣资料,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有条理;(2)解决措施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
【指点】“对应”是近几年对策题非常流行的提问方式,需要知道这类题目问题具有独立性,对策具有针对性。问题对策的组团具有唯一性。第3个问题比较难找、难归类,需要多联系后半部分内容,确定材料是围绕“主动”“自主”来写的。
【中指答案】
问题1:镇域实际情况复杂,村多、人口多、有大量外来人员,难形成统一制度。对策:充分调研论证纳入积分项目的工作、对应得分、激励机制等,分类整合涉及乡村治理各部门重点事项,结合实际工作中与村民参与关联度大、管理难点事项确定评分内容。
问题2:积分事项复杂,不够公开透明,规则解读不清,不好操作、统计。对策:增强工作推进力度,镇村两级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各村、组积分制工作推进专班,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的保障机制。进行数据积累和模型分析,建立数字智慧积分平台,实现村民手机操作。简化事项内容和表述,方便村民知晓。
问题3:老人不会操作手机程序,村民参与度需提高、主动性需调动。对策:通过积分平台汇总分析数据,了解治理效果和村民参与度。优化系统设计,规范网上承诺、参与实践、获得积分流程,完善公约制、承诺制、审核制积分申报审核。上门讲解、专门辅导、窗口指导、鼓励子女教老人操作手机。开展评比表彰、积分兑换等活动激励村民。
第四题
新民镇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入选省乡村振兴局拟印发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新民镇撰写一份案例介绍材料。(35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条理清晰,结构完整;(3)字数800-1000字。
【指点】1、没难度,按照材料节奏概括即可。2、注意这类题目的一般规律,题目、小标题要写,而且要尽量写出亮点特色。3、请记住案例介绍的语言风格,不要放飞自我、胡说八道。4、材料第二段内容可以作为答案开头背景(因为内容量不多、叙述风格更偏向铺垫),也可作为具体分点(有内容,与其他点稍有区别)。材料最后一点可以作为结尾段展望,也可作为一个具体分点。。
【中指范文】
小蚕桑做出大产业
新民镇走出振兴奔富新路子
新民镇把蚕桑种养殖作为发展立足点,以桑蚕高产示范基地为带动,努力拓展上下游产业,创新经济组织、生产、销售等方式,长远谋划产业布局,实现种养殖面积8800亩,每年养蚕1.1万张,产鲜茧56万斤,一二三产齐头并进,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创新路径。
一、技术政策同帮扶,提升农户积极性。一是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升种植技术。新民镇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培训桑树种植,组织小蚕共育户、养殖大户到蚕桑产业技术发达的地区学习先进技术。二是政策支持、合作扶持同发力,实现“三赢”局面。秉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企业签订保护价协议,并实行政府补助政策机制,保护农户利益,扶持推动村集体与企业结成合作伙伴,由村集体代行购销,实现企业、村集体、养殖户三赢。
二、智能生产作引擎,传统产业提质效。2019年,新民镇引进了全国首条智能养蚕生产线,较传统养蚕效率提高30倍。一方面,通过智能车间恒温恒湿控制环境,突破季节限制延长养蚕时间,也提高了蚕蛹存活率和出丝率。另一方面,机械化设备实现自动添桑、除沙、消毒、上簇、采茧等功能,极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三、立足优势出特色,线上线下销路广。新民镇上岭村积极开发桑蚕种植周边及上下游产业,通过农旅融合、多样化销售等方式,打开销路、打通产业链。上岭村依托150亩果桑优越自然资源,自2017年举办5届桑果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实现旅游增收260余万元;同时开发桑葚酒、桑葚膏、桑叶茶、蚕丝等副产品通过旅游、对接商超、引入电商等方式拓展销售。
四、布局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下一步,新民镇将致力于延伸打造蚕桑全产业发展链条,统筹谋划桑果酒厂、蚕桑烘焙站、桑菌厂、桑葚加工厂和蚕纱综合加工厂建设,打造‘线上有丝路、线下有销路’的产业体系。重点是打造产教融合蚕桑特色实践基地,围绕“学、讲、看、做”开设劳动大课堂,开展采、养、观、品系列活动,推动“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