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后半生:清白三十年,最后因何堕落?【乾隆往事】
2023-07-19 01:56 作者:xxLucretia | 我要投稿

对于这一期开头乾隆让李侍尧进贡西洋钟表的这个案例和整体逻辑,李正老师出现了两个非常重大的失误,整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第一,乾隆让李侍尧进贡西洋钟表不是视频标注的乾隆五十九年,也不是密诏,而是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的进贡礼单上的朱批。所以用这个案例作为乾隆“晚年”腐败的证据是非常错误的,反而这个时间点,乾隆刚为了阿敏道之死舌战群儒说什么都要砍了小和卓。此外,十二月逢冬至和新年两个大节项,进贡天经地义。
第二点是更致命的错误,如果只是时间搞错我就不来说了。进贡是乾隆给钱的,还真不是李正老师理解的空手套白狼让官员送。对于乾隆在二十二年年底要求李侍尧多找两件西洋钟表来这条朱批,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了乾隆二十三年二月李侍尧办理完毕之后的回奏
档号04-01-14-0028-049
奏为遵办钟表等洋物先行呈进并乾隆二十二年留粤办贡余银请解交等事
官职爵位A:署理两广总督署理广州将军
官职爵位B:粤海关监督
责任者A:李侍尧
责任者B:李永标
文种:朱批奏折
原纪年:乾隆二十三年二月十八日
请注意“乾隆二十二年留粤办贡余银请解交”。
除这封奏折之外我还找到了广东在附近所有年份的余银请交折,说明清廷的制度就是每年有专门的拨款用于办理贡品,且上一年没有花完的第二年要上交回户部。乾隆所谓的“不必惜价”,是让他们不必替自己省钱,乾隆说的“贡进几件”,真的只是让他们留意着跑了个腿而已。
此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先生在他的一次学术讲座里同样引到这条“不必惜价,多觅几件”的朱批,而这条朱批是他在论证乾隆对待西方的新事物十分好奇,并不是刻板印象中说的那样思想闭塞骄傲自大的时候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