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终生未婚,却有五万个孩子喊她一声妈妈。被称为“万婴之母”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院士,她终生未婚,却有5万个孩子,喊她一声妈妈。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于她的敬爱和怀念。她叫林巧稚,她是钟南山的姑婆,是袁隆平的接生婆。她一生亲自接生了 5 万多个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她一生手写了数万张病历,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她说,医生要把字写好,这是最起码的底线。当她收到开国大典的邀请函时,却选择了拒绝。她说,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每当有单位找他要为某某领导插队看病时,她总是说,医生面前人人平等,我这里没有什么特殊的病人。
林巧稚在接生时一般从不开刀,而是努力矫正胎胃。她说,绝不能出现医生治好了病,而病人却失去了和谐完整生活的情况。林巧稚 1901 年出生在福建鼓浪屿, 5 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她就从小励志我要学医,终于在 19 岁时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28岁成为协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但她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当时很多人看不上的妇产科。当时的中国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林巧稚的想法很朴素,想拯救更多的母亲和婴儿。后来她还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校方希望她能够留在美国,但她坚持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母亲和婴儿需要我回去。在 1940 年,林巧稚回国,成为协和医院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在抗战期间,协和医院被迫关门,林巧稚就自己在北京东塘子胡同租了几间房,开了一家妇科门诊。对于很多贫寒的病人,不仅免费,她还要倒贴。她经常在出诊包中放一些钱,以救济困苦的病人。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当选为第一位女院士。她一生的奋斗目标是让所有的母亲都高兴平安,让天下的孩子都聪明健康。她对待每一个病人都极其认真,经常摸一摸病人的头,擦一擦他们额头上的汗,从不三言两语打发任何一个病人。她说,医生给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林巧稚对住院病房的管理非常严苛,她要求护士不允许大声喧哗,挪动椅子要端起来挪,走路要抬起腿,不能发出鞋拖地的声音,要呵护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空间。她这一生还大力推动中国妇女进行健康普查。她说,医院只是治病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在预防上,但当时的阻力很大。

因为女性受传统思想的禁锢,觉得妇科检查不太光彩,林巧稚只好带着医生挨家挨户的动员。在她的感召之下,全国几十万名女性走进医院,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妇科检查。1983 年4月 22 日,林巧稚安详的走了。临走之前,她留下一份遗嘱,交代了三件事,第一,平生积蓄了3万元,全部捐献给育儿园、托儿所。第二,自己的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第三,骨灰洒在故乡福建鼓浪屿的海面上。她的临终遗言是,我没有负救,没有牵挂,没有悔恨,竟可以瞑目而去。林巧稚这一生离世已经多年,但她似乎从来没有走远。我们怀念林巧稚,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医生的伟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女性的光辉。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既不在高,而在德,树不在巧,而在人。全力以赴,是她对于自己生命最大的敬意,也是对于病人的生命最大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