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间故事:男子醉酒,跑到亡妻坟前哭诉,白蛇:明晚你再来

2023-01-28 10:17 作者:今夕德曦  | 我要投稿

昏黄的破旧木屋里,一男子蓬头垢面地坐在炕头,双手环抱着膝盖,双眼空洞无神,不言不语。

一扇缝隙足足有拇指宽的木门被人拍得震天响,中年妇人的哀求声从早到晚就没断过。

可门内抵着装满书的大木头箱子,她想撞门也撞不动,唯有苦苦哀求,希望屋里头的人能给她开门。

可李平安始终一言不发,似乎对外界之事充耳不闻。

门外的李母急得眼泪直流,最后还是李父从外面赶回来,这才动手拆开了木门。

望了一眼缩在角落里的儿子,他反手就给了妻子一个耳光。

李母捂着半边脸刚想与他拼命,可一想到,儿子还坐在屋内,都已经三天不吃不喝了,她这才住手。

那可是她的命心肝呐,可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于是便暂时忍了这口恶气,先去安慰李平安。

哪知李平安一见她,就立马双目圆瞪,无声地抹了一把泪水早已干涸的脸后,起身就摇摇晃晃地往屋外走去,全然不搭理正为了他着急上火的妇人。

“儿啊,等等为父,我跟你一起走!”李父瞪了妻子一眼后,追着儿子去了,留下李母一屁股跌坐在院子里,号啕大哭。

就在几日前,李平安还有一个完整的家。

妻子王氏贤惠善良。夫妻俩成婚两年,他却未能保护好她,让她受尽委屈,最终落得个意外身死的下场。连同她腹中胎儿一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自从王氏嫁来他们家,没有一日懈怠。无论家里的大小事,还是侍奉公婆,她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可就是这么一个好儿媳,李母却容不得她。三天两头地挑她错处不说,有时甚至还会动手打她。

李平安懦弱愚孝,觉着母亲管教媳妇是天经地义,虽心疼妻子,可也不敢反驳。为此王氏没少伤心流泪。

但伤心难过后,她依旧坚强面对,重复着旧时女子的悲哀。

此事直到王氏怀孕后,李母才稍稍收敛了些,有时还会关心几句,但也是逼着王氏吃不爱吃的东西,美其名曰:补孙子。

每回王氏夜里跟丈夫诉苦,李平安都会心疼地将她拥入怀中,但安慰的话中,却依旧是在劝妻子忍让顺从。

哪知正因为如此,才在日后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让他悔恨不已。

那日,王氏因长期劳累,导致怀孕快五个月时,突然见红。

她怕胎儿有闪失,于是将刚在小河里洗好、还没来得及晾晒的衣物放在院子里,想进屋去叫李平安出来帮忙晾晒。

得知妻子见红,李平安也是心急不已,于是准备跑去请郎中,可王氏却坚持让他先将衣物晾晒好。

她太害怕婆婆了,要是被她回来看到衣物没晾,铁定又是一顿臭骂。想着想着,王氏就忍不住掉起眼泪来。

最近她明显感觉自己变得脆弱了很多,总忍不住想哭。方才在小河边,她边捶打着衣物,莫名其妙的就哭了起来。

哭声把她自己都给吓了一跳,埋怨自个儿怎么变得这么矫情了。可能就是因为心情不好,才会影响了孩子吧?她如是想到,眼泪又开始不受控制起来。

“别哭,桂娘你别哭!”李平安心疼的替她轻轻擦着眼泪,哄着她:“好好好,我先去晾衣服,然后再去请郎中,都听你的,好不好,快别哭了。”

李平安也是真心疼妻子的。背着李母,他也常常偷偷帮妻子干活儿。他这人就是太过迂腐,不敢忤逆李母半句,哪怕是错的,也不敢反驳。

他哄好王氏,忙跑到院里去晾衣服,可好巧不巧的,李母就挎着竹篮进来了。

见儿子在院中晒衣,儿媳却不见踪影,心里的火气顿时就升腾而出,扯着嗓子就开始叫骂起来。

李平安忙向她解释,说自己媳妇儿方才洗衣服动了红,如今肚子不舒服,在屋里躺着。

他想着晾完衣服了就去请郎中来瞧瞧,李母一听,放下篮子急匆匆地冲进媳妇屋中,不多时,就听到一个响亮的耳光声从屋内传来。

“哎呀娘!你怎么又打她啊,她还怀着身孕呢!”李平安急了,忙扔下手中尚未来得及晾晒的衣服,朝屋内跑去。

他慌忙上前,一把拥住捂着半边脸哭泣的妻子。从手指边缘都能清晰看到红肿起来的拇指印,他顿时心疼极了。

“这个懒婆娘,不打会上天!”李母双手插着腰,破口大骂道:“就这一点点红,也要当回事儿?你们没听说过嘛,怀男胎本来就会孕中动红,怎的?这倒成了你偷懒的借口了?我看你是懒得没边儿了!”

“还、还是请郎中来瞧瞧吧,万一……”

“你一个大男人,别跟着掺和,该干嘛干嘛去!”李母不等李平安说完,就不耐烦的道:“要不是看在她怀了我金孙的份上,看我今天不打死她,哼!还不起来去晾衣服,等着享清福呢!”

李母骂骂咧咧地去了厨房,待她一走,李平安就开始安慰妻子,问她还能不能走动。

王氏一听,哭得越厉害了。片刻过后,她看向李平安,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要是能硬气些,或许我也不会遭这么多罪了。”说完便慢慢下床,往院里去,李平安要扶她,也被她用手推开。

晾完衣服,王氏就去厨房做饭了。

只是这一顿饭做下来,眼泪不知道流了多少,却在吃饭时,又被李母大骂了一顿,说她不知柴米油盐贵,把盐不当数,是想咸死她不成。

王氏默默扒拉着碗里的米饭,红着眼眶没有作声。直到半夜,李平安起夜没见到她,这才慌了起来。

屋里屋外找了个遍,依旧没找到,他慌忙敲开李母的房门,说王氏不见了,这时李母都还在骂她不省心,脾气大,居然还学会离家出走了。

可骂归骂,她也怕出事。毕竟出了事不好跟亲家交代,更何况她肚中还怀着她的金孙呢!于是披上衣服赶忙去找,母子俩却在半路碰上了隔壁的老汉张老头儿。

这张老头儿自从老婆死后,孤家寡人一个,平素最爱与人饮酒吟诗,每回都要喝得酩酊大醉,才会披星戴月而归。

只是今夜他却十分清醒,甚至还很慌乱,在见到李平安母子时,他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儿地用手比划着,好半天才说出几个字来,“快、快!水、跳水,你媳妇儿……”

李平安再傻也听出来了,这是在告诉他,王氏跳水了,于是一路狂奔往村头的小河边跑去。

李母上了年纪,腿脚慢。此刻一听儿媳妇跳水了,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想跑也跑不动了。还是张老汉费劲拉了她一把,她才晃晃悠悠地站起来。

不等去河边,她的大嗓门就开始嚎了起来,一时间,闹得全村上下鸡鸣狗吠。家家户户都点燃油灯出来查看,还以为村里进贼了呢。

最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是村西头李家,李平安的老婆跳河自尽了。

一时间,所有人睡意全无,一窝蜂地往小河边赶去。

村里懂水性的,都像下饺子似的往河里钻,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王氏就被打捞了起来。

只是任凭李平安如何呼唤,始终不见有回应。郎中把脉后,摇了摇头,表示已经回天乏力,李平安始终不肯相信,妻儿已经离去的事实。

由于王氏是寻的短见,又还怀着身孕,村里老人说,怕是会怨气太重,闹得全村上下鸡犬不灵,于是提议立即封棺土葬。

可李平安说什么也不肯撒手,就这样死死抱着妻子,丝毫不听劝。

最后还是李母呼天抢地地,让十来个大汉一齐上前将人拉开,不顾儿子的哀求,草草将人给葬在了乱坟岗上。

李平安的精气神也仿佛瞬间被抽走了一般,很快就昏死过去。醒来后,他便整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不睡觉,想要以此来赎罪。

最后还是李父放下手中活计,从外地赶回来,拆开儿子房门,李平安这才疯狂地往外面跑去。

他是一刻也不想再看到自己的母亲了,因为一看到她,他就想到自己的愚孝和懦弱无能,害死了妻子和那尚未出世的孩子,他悔啊!

看到儿子径直往乱葬岗跑去,李父赶忙一把拉住了他,劝说道:“儿啊,切莫做傻事啊!你要是想不开,我和你娘怎么办?你要是真想赎罪,那就应该好好活着,王家就桂娘一个独女,她如今不在了,你难道不应该赡养他们终老吗?”

李平安终于停下脚步。方才被他悄悄握在手中,藏在袖子里的剪刀无声滑落,落在了湿软的泥土上,仿佛扎进了他的心里,令他痛得无法呼吸。

想到前几日,岳父岳母那肝肠寸断的样子,他就止不住地流泪发抖。

是啊,二老说,这辈子也不会原谅他们李家,自己也根本不配得到他们的原谅。可代替妻子照顾他们的责任他是万万不能卸下的,他必须振作起来!

眼看天色渐晚,父子俩去到镇上酒馆,将各自的委屈和心酸和着酒咽下。很快两人就喝得酩酊大醉,可心中的苦闷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半分的疏解。

将李父安排在镇上客栈睡下,李平安却酒醒了大半。他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又想大喝一场,以此来麻痹自己,想要得到短暂的解脱。

他提着酒坛子一路边喝边走,去到那个白天都让人头皮发麻的地方。

他踉跄来到一座新坟前,就着月光抚摸着木头雕刻的墓碑,“亡妻王桂香之墓”几个黑字就像着了火一般,烫的他心里刺痛。

在这荒无人烟的归宿之地,他哭得不能自已。

他向妻儿诉说着自己对她们的思念,忏悔着自己的懦弱无能,害得她们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直至今日,他才恍然醒悟。

原来对父母,并不是百依百顺才算孝顺;也不是言听计从才是他们的好儿女,做人应该要有底线。

真正的孝顺不是一味的愚孝,凡事都该有个度,心中也要有杆秤,“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可父母也非圣贤,圣贤尚有过错,何况是父母?

人若不正三观,又如何正家规?李平安这才意识到,其实逼死妻儿的,并非母亲,而是凡事都让妻子忍让的他啊!

他的悔过之言句句发自内心,就连树梢小憩的寒鸦都被感动得发出阵阵哀鸣,可他说桂娘,再也醒不过来了!

李平安就这样哭诉到了大半夜,不知是酒劲上来了还是累着了,很快就靠着坟头睡了过去。

毕竟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觉,他终于还是撑不住了。

只是没过多久,他就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里梦见一条大白蛇从妻子的坟里钻了出来,对他说道:“你明天夜里再来吧,到时把坟挖开,你的妻儿就能活过来了。”

“你说的可是真的?”李平安在梦里问它。

只见白蛇点了点头,道:“不瞒你说,我就是你们即将出世的孩子。这是我飞升前最后一次历劫,因为王氏曾救过我一命,所以我才选择投胎来做她的儿子,侍奉她一世,就当报恩了。”

白蛇还说,它如今法力低微,所以当时只能护住王氏最后一丝气息。

它已经用灵力供养她四日了,只等明日此时,王氏就能彻底醒来。不过必须要有人守在此处,只等时辰一到,立即开棺救人,要不然,王氏就会被憋死。

白蛇说完,便化成一道白烟钻进坟里,李平安顿时就醒了过来,他对这个梦深信不疑,于是决定就等在这里,等明日时辰一到,立即开棺。

可转念一想,又怕自己一个人力气不够,于是思考一番,赶忙下山去镇上找李父,待他酒后醒来,已是第二天正午了。

父子俩吃完饭就拿着工具往乱葬岗去了。有村民遇见,也只当他们去拜祭王氏,并没有多想。

夜里子时一到,父子俩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赶快挖。”

于是,两人立马起身,很快就挖开了尚还松软的新泥,很快棺材就露了出来。

因为质量堪忧,倒是很轻松就别开了,棺盖一开,父子二人立即就激动的屏住了呼吸,果然,随着王氏一声轻吟,人很快就醒了过来。

她愣愣地望着丈夫和公爹,之后慢慢回忆起了一切,悲伤的同时,也深深自责起来。

她埋怨自己的自私,竟害得孩子尚未看一眼这个世界,就要随她回归尘土。所幸自己再次活了过来,这一刻,她的心思越发地坚定了。

只是王氏说什么也不肯再回那个家里去,甚至想同丈夫和离。哪知李平安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再也不劝她忍让了,而是十分大气地告诉她,自己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王氏带着疑惑被他一路抱着下了山,公爹早已推来了独轮车,一人推,一人扶,一路带着她往镇上而去。

望着尚未完全收拾好的小四合院,王氏顿时感动落泪。

李平安告诉她,自己已经在父亲的帮助下,买下了这里。以后,这里便是他们的小家了。

原来这些年,李父一直在外做木工,倒是赚下了一些银两。

除了被李母搜刮走的那些,他还悄悄存下一笔,早就有了要为儿子买房,让他们出来单住的想法。

他以前对李氏一直忍让,是因为看到她为这个家的付出,带大孩子操持家事不容易,便不想同她计较。

只是李氏越发的变本加厉,不仅让儿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就连老伴也是如此,就更别提新嫁来的儿媳李王氏了,那更是她的一碟小菜。

李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今正好儿媳孙儿死而复生,他也为自己当初的犹豫不决而后悔。

现在老天既然给了他弥补的机会,他必定要好好保护好他们。

次日,李母就从旁人口中得知,儿媳妇死而复生的消息,她高兴得直拍大腿,却没有半分为儿媳。她高兴的是,她的金孙竟然还活着,怎能不令她兴奋?

只是听说儿子带着媳妇到镇上安了家,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觉着那小狐狸精一活过来就又来跟她抢儿子,实在是太过分了!于是赶忙跑到镇上,准备再逞她的婆母威风。

只是这次不止是儿子,就连自己的老伴也不再向着她,儿子甚至说,她若是来贺喜的,他欢迎,若是再来欺负人的,那就请她离开。

气得李母哭哭啼啼的,就将儿媳李王氏告上了衙门,说她唆使丈夫不敬婆母。

传唤那天,里正和亭长都亲自去了,县老爷得知他们一家的恩怨,打手一挥,说了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便退堂了。

这下李母没了倚仗,又哭又闹,最后被里正强行让人给带回村里,生怕她再去丢人现眼。

就这样,在大家的看管下,直到李王氏产下一名男婴,村民们都没放李氏离开院子,生怕她再去捣乱。

只是李王氏心软,觉着这样对待婆母总归不好,于是主动像丈夫提起,想让李母来看看孩子。

李平安也觉得,母亲应该悔改了,于是便亲自将人请来,可还没两天,她又开始各种作妖,气得李平安又亲自将人送了回去,扬言说,再也不认她这个娘。

李父更是在孩子满月后,又去外乡做事了,一年到头要回来,也是回镇上,再也不愿再看李氏一眼。

时间一长,李氏也开始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往日做得实在太过分了些,于是主动与儿子儿媳修好。

李平安和妻子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不过两人都硬气了起来,那就是凡事不能越过那条底线,要不没得商量。

李氏见想作也作不起来了,也就慢慢消停了,帮着他们一心带娃,让夫妻俩只管去操持新开的小店。

李父也留在了家里,父子俩开了一家木工行,由于手艺过硬,人又踏实诚信,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李王氏也经常会去店里帮忙,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连李母都不得不说:“原来,‘家和万事兴’是真的哩!”

她发誓,日后再也不胡搅蛮缠了。

民间故事:男子醉酒,跑到亡妻坟前哭诉,白蛇:明晚你再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