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读书笔记|复盘《在路上》|希望都能够找到心中所想
感悟:
这本书所表现的虚无主义的确很难让人接受。但是我看过三毛的所有书,所以我非常能够体会狄恩的这种看似洒脱的状态。但是其实这些看似疯狂的及时行乐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包括环境、教育,以及心理。
将这本书放在此刻,今年的这个时间节点,或者是在早两年都极度地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毕竟现在正处于疫情期间。
虽然不知道作者一再出发的用意是为何。但是他们每个在路上的人,都有着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纯粹,以及随性。
他们的不安定感,往往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所造就的,因此就像我之前也觉得自从大学毕业之后,我不再站在地上,而是一直飘着。
这种不安定感,没有切身体会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而且造成这种不安定感的因素有很多。而他们的一次次出发只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抗争而已。但是最后还是会对生活妥协,因为人会老去。而这本书有着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毕竟放在一个传统的世界观里,没有人,也做不到会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想成为这样的人。
文章摘抄:
>> 生活就是生活,本性就是本性。
>> 长夜漫漫,车身闪亮,汝将何适,亚美里戈?
>> 谁也不知道谁的将来会怎样 只知道那些衣衫褴褛的可怜人正在慢慢老去。
>> 我们走了十几步以后转过身,因为爱是一场对决,最后一次相互凝望。
>> 你无法得到最想要的东西,卡洛。没人能得到最想要的东西。我们能够活下去,靠的就是有朝一日得到它的希望。”
>> 那种心里的酸楚和刺痛,那种叹息,那种痛苦,最关键的是那种明明想靠近却犹豫害怕的心情,确实是真爱无疑了。
>> 这么可爱的警察,上天从来没有赐给美国。不疑神疑鬼,不小题大做,也不扰民:他的职责是守护入睡的小镇,没别的了。
>> 那种汗跟我们的不一样,很油腻,而且一直在那里,因为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她不懂什么是不流汗,她生在汗水里,也死在汗水里。
>> 发怒的日子还没有到来。你们的气球飘不了太久。更糟糕的是,那还是个抽象的气球。你们几个飞到西海岸之后,将会跌跌撞撞回来寻找你们的石头。”
>> 我对歌剧很感兴趣,刹那间忘了自己疯狂的生活境况,沉迷于贝多芬伟大而哀愁的音乐和这个故事浓郁的伦勃朗情调之中。
>> 他们就像那个从黑暗地牢里冒出来的人,他们是粗俗的美国嬉普士,是全新的颓废世代,我也在慢慢变成其中一员。
>> 轰隆隆消失在黑夜里。我们的西部牧马人就这样走了。我答应自己,等到真的春暖花开,大地化冻,我也要走上相同的道路。
>> 洛杉矶是全美国最孤独最残忍的城市;纽约冬天冷得连神都害怕,但在有些街道上,你能感觉到一种古怪的同志情谊。洛杉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
>>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梦寐以求的东西,那种让我们叹气、呻吟和经历各种甜蜜的眩晕的东西,是对某种失落的极乐的回忆,那种极乐我们可能在子宫里体验过,只有死亡时才会重现(这一点我们是不肯承认的)。
>>这种疯狂的生活不会有结果。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在抽的原来是大麻;狄恩带了一些来纽约。吸完大麻我觉得一切即将到来——那样的时刻,你知道世间万事永远已经注定。
>> 开往洛杉矶的车流呼啸而过,前去旧金山的车辆从后面骚扰着我。我不停地咒骂。我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祈求神给我一段更好的生活,给我一个更好的机会,让我可以为心爱的宝贝做一些事情。天上根本无人理睬我。我早应知道。
>> 美国青年男女之间的相处是很可悲的;世俗要求他们一见面就做爱,而不是先谈谈心。他们无暇谈情说爱;其实他们应该坦率地谈论彼此的灵魂,因为生活是神圣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我听见丹佛和格兰德河的火车呼啸着驶向群山。我想去更远的地方追逐我的星星。
>> 他们从后面的山上、从海拔更高的地方下来,伸手索要一些他们觉得现代文明能够提供的东西;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现代文明其实很可悲,不过是一个可怜的、早已破碎的幻象。他们不知道已经有一种炸弹能摧毁所有的桥梁和道路,将它们变成乱石堆,而且终有一天我们会像他们一样穷苦,一样要伸出我们的手。
>> 已经旅行了八千英里,绕了美国大陆一圈,又回到时报广场;当时正好下班高峰,天涯倦游归来的我惊奇地看着疯狂至极却又奇妙万分的纽约市景,几百万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为了疯狂的梦想,他们不停捞取、索要、给予、叹气和死亡,到头来只能埋葬在长岛市以外那些可怕的坟茔城市里。
以上这本书是一位粉丝私信给我的,很感谢TA发现了这部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