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光环百科】空中炮艇----AC-220秃鹫号

“死从天降”
AC-220秃鹫号(AC-220 Vulture)是UNSC在人类星盟战争中使用的一种重型空中炮艇。在长时间的空对地作战中,尤其是对敌人重兵设防的据点进行打击时,它便是指挥官的首选。

生产信息
制造商:乌斯怀亚军工厂
型号:AC-220
技术规格:35.1米(115英尺)
宽度:21.2米(69.5英尺)
高度:10.0米(32.9英尺)
质量:182公吨
装甲:钛合金装甲
武装:4 X GAU-23/AW/无链式机炮
2 X A-74希尔维垂直导弹发射舱
--装填铁砧-IV空对地导弹
2 X 银色V导弹发射器
凤凰导弹
成员:6(一名主驾驶,一名副驾驶,4名系统操作员/炮手)
使用
服役时间:2498
用途:地面攻击/近距离空中支援,攻城/火炮攻击炮艇
服役时代:人类星盟战争;战后冲突
隶属:UNSC
设计细节
AC-220秃鹫号是UNSC当前可部署的最大航空战斗飞行载具。与大多数较小的UNSC飞机不同,它由一系列位于后部可见的函道式风扇来悬停在空中,里面还装有像D77-TC 鹈鹕号使用的喷气式发动机。由于庞大的体型和质量,因此秃鹫号相比AV-14黄蜂号和AV-22雀鹰号来说要慢上不少。
秃鹫号需要6名训练有素的机组人员来操作,其中包括驾驶员和各个炮手。这也使得在人员配置上相较于其他UNSC飞行器相比需要更多的资源。同时秃鹫号缺乏辐射屏蔽装置,因此无法在太空中飞行。但是秃鹫号仍具有一定的航天飞行能力,因为它们通常直接从轨道上的战舰直接部署到地面。

武装
秃鹫号是目前UNSC部署的最大的作战飞机。它就像一架飞行坦克,拥有两门双联GAU-23/AW/无链式机炮,两套安装在顶部的银色V型导弹发射器。同时顶部还有两排共四套A -74希尔维垂直导弹发射装置,每一套导弹发射装置里都塞满了铁砧-IV型空对地导弹。除此之外,秃鹫号还可以携带发射一枚凤凰战术导弹。而铁砧和银色V型导弹的联合发射打击的组合拳则可以有效击毁重装甲或有着能量护盾的目标。

发展历史
秃鹫号的的核心设计可以追溯到较老的AC-47、AC-119、AC-130和AC-163炮艇。而秃鹫号这种飞行坦克的设计构思则始于2498年,其目的是遏制外殖民地中不断蔓延的叛乱。到了2545年,由于大量不可弥补的战斗损失,秃鹫号已经很少投入到和星盟的战斗中。
到2557年,材料集团正在考虑采用新技术和改进的材料来重新开始生产秃鹫号的可能性。在第二次方舟冲突期间,得益于伊莎贝尔的升级以及她那专业的后勤专业知识使得能够极大地简化秃鹫号的生产和维护。

服役历史
秃鹫号在反恐战争以及人类星盟战争中均被使用。在2531年于伊特兰港和星盟,洪魔以及圣堂防卫者的战斗中火灵号就部署了数架秃鹫号。但是由于2545年不可替代的战斗损失,因此UNSC部队中很少有秃鹫号继续服役。
在2553年4月,威尼斯的叛乱分子就已经获得了几架秃鹫号,并将它们藏在朗顿山路附近的老采石场中供威尼斯的民兵使用。在2558年3月11日,当朝圣者之傲这艘民用船被拉进无尽号的机库时,几架在编号上属于火灵号的飞行器袭击了无尽号,其中包括AC-220秃鹫号和AV-22神鹰号。

在2559年的第二次方舟冲突中,火灵号在与放逐者的战斗中同样使用了秃鹫号。之后当维塔带领的雪貂小队卧底在同一自由捍卫阵线里并一同来到方舟后,一行人找准时机迅速背叛,并成功叫来了一架火灵号的侦察鹈鹕号。之后维塔便向火灵号分享了自己刚获得的情报:一个同一自由捍卫阵线和星盟残党集结碰头的坐标。随后为了消灭这群想要开启环带阵列加入朝圣之旅的疯子,于是卡特舰长便派出了3架秃鹫号负责为他们送上一份大礼。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情报不多,因此卡特能派出三架秃鹫号到这里就已经是尽力了,至于后备空中资源自然是没有滴。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这三架秃鹫号遇上的并不是同一自由捍卫阵线和星盟残党的妖姬号或是魅影号,而是放逐者的天使号。因此秃鹫号发现自己暴露行踪后立即开始压制射击,先是三枚凤凰导弹腾空而起,随后又是18枚银色V导弹紧随其后。第一波凤凰导弹威力巨大,翻滚的气团中仅剩三架天使号幸存,然而随即而来的便是一阵银色V导弹的洗礼,直接又让两架天使号华为火球。仅剩的天使号在躲过攻击后立即以秃鹫号无法企及的速度爬升离开战区,等到秃鹫号发射第三波导弹时,天使号便已经化作小点逃之夭夭了。而接下来便是秃鹫号发挥绝活的时候,机炮发出阵阵火光,满载的铁砧-IV导弹整装待发开始发射,将坐标点所在小岛的每一寸土地都炸了个稀巴烂。可惜的是这个情报是故意泄露的假情报,因此维塔不得不立刻前往安静的制图师去阻止阴谋。
花絮
-秃鹫号是光环战争中唯一一个不从UNSC火力基地中出现的载具,似乎它是直接从火灵号上出发空降到地面上的。
-光晕战争中的秃鹫飞行员由布拉登·林奇配音,他在斯巴达行动中也为安东尼·马德森配音。
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