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可爱的人

2020-11-01 10:49 作者:蝈打的士  | 我要投稿

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甘岭》,应该也是一个恰当的时候。因为小时候的我还不能理解战场上的情怀,也体会不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如今,把《上甘岭》和《谁是最可爱的人》放在一起看,才真真品出其中的情感和道理,真真理解了为什么说我们的窗明几净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可爱”,是我对《上甘岭》中的许多战士的最强烈的感觉。我以一个三十岁的视角,一下子就感受到战士们是那样的年轻,热血。年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在机械累加的过程中会让人明白许多道理。《上甘岭》的战士真的太年轻了,许多都不到二十岁,一个个鲜活可爱得让人心疼,抱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信念,就什么苦都能吃的,就要啃硬骨头,打胜仗。听着他们对打胜仗的信心,很难想象他们面临的是朝鲜战场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激烈的战争僵持不下,阵地失守,后勤断绝。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战士们依然能够利用坑道与敌人周旋,这样的战斗策略和顽强的精神,也显示出战士的可爱。一只小松鼠误入坑道,一下子点燃了小伙子们的玩性,几个人围追堵截,终于把松鼠抓住了,竟然不是为了下锅。影片最后,放生小松鼠的画面,浪漫唯美。这样可爱的志愿军战士,我怕是再难看到了。这样充满情怀的战争片也不大可能重现电影市场。

《上甘岭》是一部老电影,但是其叙事手法和拍摄方式都不输如今的新电影。更难得可贵的是,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式叙事。“叙事”,通俗一点就是讲故事,这是谁都会的。只是现代的中国电影叙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叙事能力的问题还是事件本身的问题,但共性都是抛弃传统叙事,模仿西方叙事。其实中国式叙事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同时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第一点就是,中国式叙事能把事儿讲明白了。《上甘岭》的整个故事很完整,没有拼接、组装、变形,唯一一次蒙太奇就是《我的祖国》那一段,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得以坚持抗战的无限源泉就在于对祖国人民的热爱。这样简单的处理,恰恰就是最高明的艺术手法,平中见奇,使人接近历史,看清因果,又能拔高精神。这样的叙事手法,不会说成大白话,不是空泛喊口号,也不是开篇明义然后一番故弄玄虚,但是却把故事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谁看了电影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也知道谁是谁非。在中国式叙事里,这原本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却是难得一见了。这样朴实又高明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式叙事的精髓。西式叙事固然有许多使人惊叹的反转和创新,却在反复的反转和创新中失去了事实,令人疑惑,从而感到厌倦。因此,在西式叙事的大量洗礼之下,重回中式叙事是一段返璞归真的旅程,也是一种大梦初醒的安定。

《上甘岭》中所孕育的丰沛情感,或许只是一种朦胧的上头,《谁是最可爱的人》则把这样的情感用文字写了出来。看完《上甘岭》,再看《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能不说,电影也好看,文章也精彩。对于祖国人民的感情,对于志愿军战士的感情,对于人民史观的领悟,这些美好的内容能够不停地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而奋斗”。

最后,期待修复版的《上甘岭》影院复映。

最可爱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