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奥恰洛夫ALC——或许是纯木使用者的福音?

2022-12-07 20:52 作者:常州的Autimatic本人  | 我要投稿
{"ops":[{"insert":"前言:先介绍一下笔者今年在此之前的配置。今年早些时间使用的是VICTAS的丹羽孝希纯木,两面V>15Extra,复刻泥洼老师本人配置。但在使用过程中,虽然V15E这款套胶极具稳定性和兼具“无视旋转”的属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它伴随着产生的稳定有余凶狠不足、主动制造旋转能力相对一般的短板也暴露了出来。于是不久之后将反手替换到了VICTAS的TD,也是泥洼老师本人使用过的。作为一款内能高密度海绵粘套,它基本相当于41度的729奔腾蓝省。看上去比较恐怖但其实内能比起奔腾蓝省充沛的多,至少不需要灌油;它的优点在于强粘性的胶面带来的优异的控制和制造旋转的能力,且击打进攻的速度很快;当然也有相应的缺点,就是底劲一般且真正打透难度较大,只能讲属于术业有专攻的套胶。这一套配置的使用让我十分满意,但是在对抗使用纤维底板的对手的时候,力量上的差异还是会带来相持中的吃力。尽管笔者的打法更接近松平健太,并不依赖力量,但还是能感受到一种自信心的不足。于是考虑到自身反手利的特点和擅长弹击的技术特长,一时冲动换上了蝴蝶最暴力的普里莫拉茨碳素,正手沿用V15E,反手挺拔变革MXP。度过蜜月期后,这块板子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这两款套胶其实都很扎实不虚弹,是典型的德套的感受;配合上普碳的桧木面材控制并不差。而防守端依靠良好的手感控制,普碳也并没有完全失控,像很多人对超张的评价一样的那种感受,依然可以做到笔者擅长的贴防弧圈球以及两面在上升期的击打。只不过旋转不足的短板十分明显:在业余比赛中,有一板高质量的弧圈球起板至关重要;普碳可以做出良好的前冲弧圈球,但不能做高吊弧圈球;并且在击打进攻时普碳的爆炸速度展露无疑,但它缺乏旋转的拉球造成的二速并不快,给人一种虚快的感觉。在调整的过程中笔者的思想开始从速度至上越来越往增强旋转转变:从一开始考虑挺拔达科DJC、超张、樊SALC等逐渐变为了考虑樊A、超水、阿波罗尼亚,再到最后放弃了ZLC改为考虑内置ALC。笔者原本考虑的配置是本A,看似底劲一般、主动发力增益不大,但深厚的防守和被对手击穿之后反击过去的快撕快带、正手反拉非常接近本人的打法。可老卖家缺货的现状让笔者的目光看向了同结构的奥恰洛夫ALC,它的大板面、较厚的厚度都是我需要的。于是选择了奥恰洛夫ALC+正手岸度R48+反手挺拔K3之后,这趟奇妙的旅程便开始了,手感:奥A的手感是典型的外软内硬的特点,因此在蝴蝶内置中中小力量下也更接近外置的手感。中小力量下无论是攻防它都有一种酥脆感,虽然有轻微震动,但笔者更愿意比喻成高端游戏手柄的震动反馈,不让人讨厌反而增加了清晰感。这种清晰非常接近纯木,但很明显中小力量下对于自身发力的放大效应是纯木无法比拟的,ALC纤维是愿意相对较早介入的。这些是奥A的手感中很让人舒适的一点。缺点也不是没有。笔者倾向于使用偏重的器材,选用的这块底板净重91g,考虑到较大的板面,全重是能有190+g的,不算轻但比起笔者使用过的配置绝对不是最重的。不过奥A的转换速度让人很不满意,这不是重量的问题而是重心的问题。奥A不算很粗的手柄、偏板头的重心当然增加了鞭打效应,使得质量很高;但反过来也让引拍的动作重心下沉。同样的手脚到位节奏,正反手转换中就是容易漏球。这种问题仅仅出现在正反手转换中,单面的连续进攻问题不大;攻防转换同样问题不大:攻转守的时候内置结构手感柔和包容度高可以稳稳卸力,守转攻的时候爆发力强单板质量高。正手(结合套胶):奥恰的正手突出了一个旋转至上,力量充沛的特点。它并不需要完全打透大芯的力量才能产生较高的质量,中等力量下速度、旋转都是一流的。但比起超本、龙5等底劲更为充沛的底板它的阿尤斯大芯是偏硬的取向,大力量下喷弹的形变能力有所不足,上限略低于前两者。只不过反手的好打程度,中小力量的质量也是龙5之类的黄芳碳、超水之类的SZLC纤维所不能比的。而MAX厚度的R48,笔者实际使用下来的感觉是真正能把奥恰的优势区间向后延伸的。MAX厚度的R48有着2.3mm的海绵厚度,支撑力很足;但R48并不硬,真正只有38度狂飚可能都不到一些的硬度。再加上R48胶面制造旋转能力的优势,它可以在和奥A完全对应的档位上强强联手制造极强的旋转,一速不如很多外置ALC但二速出众;同时海绵的厚度延后了底板大芯开始发硬的时间点,让中远台对抗的时候,对于业余球友的对抗质量而言不需要发过大的力量就可以驾驭。换言之奥A不如其它内置竞品的点在R48进一步延后的加持下,已经不是普通水平的使用者经常触及到的了。而奥A很不适合狂飚,即便是灌油之后的,它会让使用者明显触及到发硬的阶段。拉下旋球很转很冲、上旋对抗扎实澎湃可以用来概括这套配置的主要特点了。在小球控制上这套配置同样是非常稳健且旋转强烈的,R48并不虚弹,很容易控制好,之余底板本身是内置结构更加不存在问题。当然二者不是特别硬的特点在挑打和贴防弧圈球的环节略有不足,需要更加注意板型;这套配置完全可以自动把球挡回去,但其实更加迎前一些能让防守的球质更凶狠,否则弧线略高,落点略近。反手:正手的优缺点在反手上都有所体现,这里说一些差异性的。首先是反手特色的拧拉和弹击,K3毕竟是一块将近40度的正手套胶,速度完全是不匮乏的,球速可以很快;而K3的粘性胶面又提供了双重加速(即挺拔所谓的蛋糕海绵与粘性胶面结合的混动概念),拧拉的球很冲。其次是反手拉下旋球环节,K3在奥A的加持下简直是一个怪兽,落点深弧线低,二跳有着惊人的下扎。再次是反手的上旋球相持,K3的感受并没有很硬,整体和底板结合都很通透、清晰。最后是控制环节,粘套+内置,毫无疑问控制没有问题,控短不冒高且尤其是劈长质量很高。应该来讲作为内置里最好的反手,除了吹毛求疵地讲它的整体速率不可能很快,需要充分做动作追求单板质量之外基本没有可挑剔的点。防守:内置的卸力本身也就不存在问题,奥A的支撑很足够,几乎不会被任何来球击穿。并且它很愿意把球自动挡回去,防守时还能精准控制线路,甚至能侧切一板秀一下手感。稳定、可控且带有攻击性的防守是我对这套配置的评价。总结:这是一块对我而言很止烧的底板,不在于它多么无敌,而是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让我只有理由在自身找缺点而不能怪器材。在大球时代,追求速率、并且甚至都死顶中近台不退台有波A,追求速度与质量结合有VIS、张A,追求传统正手利的弧圈打法有龙5.奥A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但如果想要速率与单板质量的结合、速度和旋转的结合、犀利进攻与稳健防守的结合,奥恰是一块处在几乎各组矛盾平衡点的产物。忠实、稳健、好打、可靠是我的评价。\n"}]}

奥恰洛夫ALC——或许是纯木使用者的福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