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经济Ep80】《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105~106:总、平均、边际产量
总结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
第四章 生产技术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以K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以L表示,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K)——这便是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它表示:在生产技术和资本投入量给定的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变化所导致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1.边际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
一般关系: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则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则总产量总是减少的;边际产量为零时,则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
数学公式:MPL=dTPL/dL——TPL曲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值。
几何图形:MPL曲线的最大值点B'与TPL曲线的拐点B是相互对应的。
2.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
一般关系——
当MPL>APL时,APL是上升的;当MPL<APL时,APL是下降的;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
不管是从产量曲线上升还是下降的趋势而言,MPL曲线的变动都要快于APL曲线的变动。
3.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
一般关系:连接坐标原点与TPL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连线的斜率,均可以表示为相应的平均产量值。
数学公式:APL=TPL(L,K)/L
几何图形——
将坐标原点连续地与TPL曲线上所有的点相连接,便可以得到无数条连线;
其中有一条连线最陡峭(即斜率最大),就是从原点出发与TPL曲线相切于C点的切线;
在切点C相对应的劳动投入量上,平均产量是最大的,即APL曲线达到极大值点C';
TPL曲线上的切点C和APL曲线的最高点C'是相互对应的;
MPL曲线与APL曲线也必定相交于APL曲线的极大值点C'。
先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