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80 相对主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80、相对主义
一种形而上学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它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片面地夸大相对,夸大认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否认绝对真理。
相对主义由来已久。我国战国时的庄周就是相对主义的代表。他不承认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不承认事物质的规定性,因而得出了“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错误结论。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也是相对主义者。他认为一切都在运动,对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说出什么来。马赫主义者公然宣称:“我们是相对主义者”,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把一切知识都说成是相对的,否认绝对真理,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按照这种相对主义的观点,事物根本没有确定的性质,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好与坏,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也根本不存在任何原则的界限,这是十分荒谬的。
列宁指出:“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1]“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根源之一,就是由相对主义走向唯心主义。既然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质的区别,真理没有客观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是非,就必然要陷入诡辩。列宁说:“从赤裸裸的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证明任何诡辩都是正确的”。[2]
辩证法和相对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是对立的统一。相对之中有绝对,没有脱离绝对的相对。辩证法并不否认认识的相对性,但反对相对主义。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3]
相对主义是一切反动阶级的哲学工具。[-]胡说“绝对还是有条件的”,这是妄图用相对主义来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从而兜售其修正主义黑货,其用心非常恶毒,必须彻底揭露和批判。
在革命队伍中,有形而上学观点的人,也会犯相对主义的错误。他们对问题毫无定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这也是、那也是,采取相对主义态度。教员在批评有人用战争的流动性来否定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固定性时指出,“否认了这点,战争就无从着手,成为毫无定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这也是、那也是的战争相对主义。”[4]这种相对主义的错误思想,对革命事业是有害的,必须加以克服。
注:
[1] 《列宁选集》第二卷136页。
[2] 《列宁选集》第二卷136页。
[3] 《列宁选集》第二卷136页。
[4]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4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