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星云大师圆寂,重温他的129句智慧格言,富有哲理的作文素材!

2023-02-07 09:16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2023年2月5日(正月十五日)下午,中国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安详圆寂,享耆寿97岁。


消息传来,引发了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四众弟子的追思。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生逢乱世,1939年随母亲前往南京寻找在那里谋生却失去音讯的父亲,偶遇栖霞寺的知客僧,12岁便出了家,师父赐他法名“悟彻”,号“今觉”。
而后来更为人知晓的法号“星云”,则是他1947年翻看《王云五大辞典》时有所感悟为自己更改的。
当时书中有一幅壮阔的“星云图”,注释写着:宇宙未形成之前,无数云雾状的星体结合,又大、又古老、又无际。
“我非常欣赏这种浩大无边的境界,也希望自己能在黑暗中给人光明,于是把法号改为‘星云’。”
如今我们看到,这种对人生追求的无边探索和对他人有所给予的深切关怀,成为了星云大师一生鉴定践行的信条。
有人说:“星云大师是百年少见的坎坷僧、奋斗僧,十方艰险备尝,众苦咸集一身,却又能在满天乌云笼罩的困境里脱牢笼、出险关,凭仗半生修持功夫转苦为乐,以苦为解脱。”
今天,我们探寻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既作缅怀,也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编 辑:于启章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我最后的嘱咐”


星云大师对生死的看法非常豁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对于死亡,我从小就有一个不在乎的想法,数十年的人生岁月,在死亡的边缘来回也走过多次,如:枪林弹雨中流亡、监狱的蒙难、心脏的开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两次中风,骨头跌断,抽筋剥皮……这许多苦难,贫僧都不计较。”



在85岁那年,他预立了遗嘱,88岁时第一次对外公开,并将其定名为《真诚的告白》。


在世人看来,星云大师携弟子在全球各地创建了近300多个道场、16所佛学院、20多个美术馆、30余个图书馆、5所大学、100多所中小学……


影响之大,深及全球。


如今的佛光山不仅是中国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更是“亚洲第一大佛教胜地”。


加之星云大师一生笔耕不辍而版税丰厚,很多人觉得他该是非常富有,这也就成了他在遗嘱中所回应的第一个问题: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很有钱,事实上我以贫穷为职志。我童年家贫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贫苦的孩子,我心中觉得富有。

到了老年,人家以为我很富有,拥有多少学校、文化、出版、基金会,但我却觉得自己空无一物,因为那都是十方大众的,不是我的。

在世界上,我虽然建设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为自己建一房一舍,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里有个人的呢?但在我的内心可又觉得世界都是我的。



关于创立道场,很多人都听说过星云大师起步的不易。


彼时星云深知,“佛教要推广,需要青年的力量”。


买幻灯片、投影仪、宣传车,成立中国台湾第一支佛教歌咏队、第一个佛教文艺补习班、第一个佛教文艺社、第一个佛教念佛堂、第一个佛教读书会……越来越多优秀青年受到感化出家入道,星云的声名也传遍了中国台湾。


各地邀请星云讲经的人络绎不绝,他四处奔走还是“供不应求”,那是他第一次有了“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念头。


于是他创办寿山佛学院,开始培养学生,没想到学生也一届届越来越多,直到寿山寺都难以容纳,星云开始感叹:“能有一座很大很大的道场就好了。”


这之后不久,星云看中了澄清湖一块地。心愿一透露,信徒们便纷纷捐款。


但钱凑齐了正准备签约时,弟子依严感叹:“澄清湖是观光胜地,我们在这里建庙,真是沾光,游客一定会顺道前来参观。”


谁知星云听后,却心念澎湃:“我希望创建的道场,能吸引人专程前来礼佛参拜,而不是沾光顺道。”


星云立刻放弃了这块地,弟子、信徒们叹息不已。


1966年,一对越南华侨夫妇筹款,在高雄买了一处山坡,想建海事专科学校,但因与合伙人意见不和,项目夭折。于是夫妇俩想把这块地卖出去还债,但此地偏僻荒凉,到处兜售都无人承接。


夫妇俩辗转找上星云,希望他援手买下,“还不了债,我夫妻俩只有自杀一途。”星云见状,万般不忍,便说:“我筹了一笔钱,正准备买地,那就买你的吧!”


随后寺院开工,但星云已经身无分文了。


于是,他带领弟子和义工开始回收塑料瓶、旧报纸、铜线,每个塑料瓶能卖0.5元,每公斤旧报纸能卖4元,每公斤铜线能卖60元……


筹一笔款,就开一段工。


星云大师带着弟子和义工,砌砖墙、锯木料、挑砂土……虽然辛苦无比,但大家同心协力,就这样一分一毫地建起了佛光山的一切。


1971年,佛光山大悲殿落成。佛像开光那天,参加典礼者超过十万人。


可不论建设的艰辛还是建成的“荣耀”,他都看得很淡。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创业艰难,事实上我觉得非常简易;因为集体创作,我只是众中之一,做时全力以赴,结果自然随缘。

许多人以为我善于管理,事实上我只是懂得‘无为而治’。感谢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与法制之外,我们都没有权力去管理别人。

对于世间的一切,来了,并没有觉得欢喜,去了,也没有觉得可惜。总想,人生应该任性逍遥,随缘自在,能够与道相应、与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开山建寺后,星云大师开始描绘他的壮阔蓝图,把佛光山作为实验之地——开创人间佛教、生活佛教,并基于此提出了“四大信条”: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希望。

“我一生,服膺于‘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因为我深知结缘的重要,心里只想到处结缘、到处散播佛法种子。

我立志兴办各种教育,因为从小我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读书,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变气质。

我也发心著书立说,因为从佛陀那里一脉相承的法水流长,我不能不把心里的泉源用来供应世间。”



纵观人们对星云大师的缅怀,我们总是能在细微处发现真情:


“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馆有一尊北齐佛造像,其佛首曾流失海外20年,7年前由星云大师捐赠得以完整。他一直在为两岸交流做出努力,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片段,但对河北人来说,值得铭记。”


“我家乡的白塔寺就是在星云法师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重建的。”


“我读了《包容的智慧》后,发现星云启迪的是我内心长久的愿望。”


“坚持创新,吸收青年力量,培养专业化人才,这是以产业化思维发展人家佛教啊,大俗大世,大公大德。”


……


而对于离开的这一天,星云大师也曾在遗嘱中做过设想:


“对于人生的最后,我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只要写上简单几个字,或是有心对我怀念者,可以唱诵‘人间音缘’的佛曲。


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间佛教,时时奉行人间佛教,我想,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怀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星云大师箴言129句


001.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般人总是把对自己不友好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外面的敌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备,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认识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处理。我们对自己的贪欲往往禁止不了,脾气、嗔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处处招愆怨、惹灾祸,所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002.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躯,身体上难免会有老、病、死。其实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么?是自私。人由于自私,不能扩大心量,不能进步成就,不能升华自己,所以一个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无病无痛以外,还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


003.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没有势,也不是没有地位,没有职业等等。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不明理,不能认清世间的真相,不能认清人我的关系,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缘、因果,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004.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邪见:一般人犯了错误,如果是事情上的错误,还可以改正。最大的错误就是邪见,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误解,认识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还自以为是,这是现代社会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


005.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骄慢: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贡高我慢,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所以骄傲、傲慢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006.

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有人说,世间充满忧悲苦恼,因为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满烦恼、痛苦。什么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说是饥饿,有人说是情爱,其实真正的烦恼痛苦是欲望。譬如我们对于钱财、美色、饮食的欲望,对于权力、名位的欲望,凡是与我有关系的都希望拥有。因此欲望丛生,当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生起了烦恼。所以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


007.

人生最大的无明是怨尤: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时就怨天尤人,上怨苍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帮忙。对眷属、朋友、国家、社会都怨尤。甚至烦恼怨恨的时候,拿起家里的茶杯桌椅来摔,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无明。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属,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气,真是何苦。


008.

人生最大的忧虑是生死:生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也是最大的忧虑。生时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一旦无常来临,又恐事业、爱情、财富都将转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时死时,随时忧心忡忡,真是人生的大忧虑。


009.

人生最大的过失是侵犯:我们最大的过失,就是侵犯。侵犯人家的生命、财富,侵犯人家的名节,所谓杀盗邪淫,恶莫大焉。


010.

人生最大的困扰是是非: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让我们感到苦恼不已,但是所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何必争来扰去,徒增苦恼!


011.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长得很漂亮,也不是拥有很多的财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宁可没有才干、没有学问,但是不能没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真正的美德。


012.

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人要有勇气,勇气不是跟人家打架、殴斗,也不是跟人家争执、计较,最大的勇气是自我认错。觉得我不应该说这一句话,我不应该做这一件事,我不应该妨碍你。能忏悔认错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


013.

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什么是最大的收获呢?要能满足,你不满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狱;假如你满足,地狱也如天堂,所以满足是最大的收获。


014.

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我们常说要开发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矿产、海底的珍宝;也不一定是天然气、太阳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们的信仰。因为信仰里面,有财富、有功德、有宝藏。


015.

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贫穷?贫穷的人是随时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富有的人则是心存感谢,时时想要施与别人。所以,一个人能够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拥有者了。


016.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养呢?就是宽容。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待人要宽厚、要包容,不管别人待你好与不好,都能谅解,都能包容,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017.

人生最大的本钱是尊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尊严,为此什么都可以牺牲,但是在牺牲折磨的最后关头还是要保留最后的一点尊严。所以每一个人对自己做人的尊严,要重视它、要保有它。


018.

人生最大的欢喜是法乐:一般人总是从外在的物欲感官上寻求快乐。譬如一句赞美的话,就欢喜半天,但是赞美的欢喜一下就过去了;希望得到金钱的欢喜,但是金钱如水流,霎时用尽;希望得到旅行的欢喜,但是千里万里眨眼过去,欢喜也会消失。唯有一种欢喜是永恒的,那就是法乐。法乐就是知识上、见解上、修行上、禅悦上的快乐,是能终身保有、永不逸失的。


019.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财富、名位是大家所热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财富、名位,却失去了平安,这样的人生没有希望,没有意义。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谓平安就是福。


020.

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我们经常听到佛教徒劝人要发心。到底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众。譬如我说一句话对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对大家有利益,我修桥铺路,只要能利益大众,我就会发心去做,这是最大的发心。



021.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


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022.

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023.

研究要靠资料,发明得靠才华,读书需要深思,做事应该明辨。


024.

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025.

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026.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027.

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028.

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029.

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030.

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031.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032.

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033.

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034.

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035.

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036.

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037.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038.

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039.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040.

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041.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042.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淨,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043.

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044.

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地用;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地读。


045.

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046.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047.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048.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049.

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意义;活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050.

无言、心心相印,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051.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052.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053.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054.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055.

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056.

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着,是除恼第一秘诀。


057.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058.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059.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060.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061.

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062.

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063.

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翱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064.

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065.

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066.

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067.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068.

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角色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体证生命的意义。


069.

一个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轰轰烈烈;一个无用的人,大事交给他,最终必然偃旗息鼓。


070.

只要耐烦有恒,时间的浪潮会将小人物推向时代的前端;只要脚踏实地,历史的巨手会将“小”因缘聚合成丰功伟业。


071.

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072.

一个良将,残兵败卒也能训练成勇士;一个明医,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个名匠,破铜烂铁也能锻炼成精钢;一个巧妇,剩菜残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073.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074.

飞鸽千里传书,才有人豢养;骏马万里奔驰,才有人喜爱;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彩;做人力争上游,才有人欣赏。


075.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076.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077.

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078.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079.

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080.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081.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对未来没有希望;生活中最坏的习惯就是对工作没有计划。


082.

一个登山者在悬崖峭壁上,迫切需要的是一棵年轻的葡萄藤;一个有抱负的人在生活中处于危险之中,他迫切需要的是一个良言指南。


083.

人生的大病,不是没有用处,而是无知;事业的成功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学习能力。


084.

“学会失去才能培养美德”,我能与他人和解才能富有同情心;“当然,自由是如此容易。”享受它,享受它。


085.

朋友是无明的,人们把无明当作清凉的地方,把无心当作净土,把无利的修行当作涅槃。


086.

人的能力可以在努力中提高,人的学习可以在开放的心态中提高。


087.

人的健康,主要在于身心的完整,不勇敢和强大;人的长寿主要是智慧的延续,而不是长寿。


088.

课堂上听到的一定要有欢乐,接受的一定要有教导,工作的一定要勇敢,人的一定要尊重。


089.

凡事都有利弊,只要你懂得平衡道路,以大的观点来看,死石死木也可以当药用;凡人皆有长短。只要他们知道如何利用人,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他们也可以成为钢铁。


090.

工作不分贵贱,服务不分贵贱,读书不分老少,修道士时没有神圣的世界。



091.

不要吃太多的米饭,不要说太多的话,不要走太多的路,不要做太多的事。这一部分,照顾好现在;太多,失去未来。


092.

不奢求知足的生活,不投机是性格的一部分,不谋是做人的诚实,不自私是身心的净化。


093.

不受人折磨的不重,应该受人折磨的不重。


094.

不想改变的人,是无法调整的;不想做一个好人,就得不到它。


095.

不放弃小水,就能成就大海;不积小善,就没有十全十美的美德。


096.

不想说理智是固执的,不能说理智是傻子,不敢说理智是奴隶,拒绝说理智是无知的。


097.

有了好思想,今天就是好日子;邻里和睦,到处都是一片净土。


098.

水进入污泥,虽清澈浑浊;人们是邪恶的,虽然他们也是叛徒。


099.

水的性质,由高到低,所以要适当引导情况,疏通规则;人的本性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当他喜欢收集金钱时,他认为他是受约束的。


100.

牙齿坚硬易碎,故圣人性情温和;刀刃锋利而锋利,所以圣人是高尚的;神龙难见,所以圣贤归谦;渤海是汪洋测不出来的,所以圣贤归深。



101.

赏可以种十种,持可以戒可以三净,忍可以辱可以受益于他,修炼可以无为,冥想可以身心舒畅,智慧可以洞悉。


102.

为了拥有,并不贪婪;快乐与忙碌,并不苦;为了富有,它并不贫穷;有了忍耐,就没有恐惧。


103.

读书以读书为本:读书要做一个人,读一点道理,读一点理解,读一颗心。


104.

世间有漏,法无涯;知识是容易的,真理总是新的。


105.

只有好话做不到好事,好话都是废话;做好事不说好话等于什么也不做。


106.

失败的人,无非是自己,只为自己所用;大多数成功的人都能善待他人。


107.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快乐;世界上最昂贵的善行是婚姻;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耐心;世界上最强大的欲望是自愿。


108.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


109.

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110.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111.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112.

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113.

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难成功;有的人拒绝被人利用,故难成就!


114.

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115.

世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与好坏,就有光明与黑暗,说好的未必好,说坏的未必坏。


116.

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


117.

现在中国人有个误区,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就是比谁强,以这种逻辑在成长着。其实,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能帮助多少人——能帮助别人,这是德,能帮到别人,这是能。有德、有能的才是强者。


118.

无言、心心相印,是谈话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最高境界。


119.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120.

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21.

口袋没钱,心里没钱,轻松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有钱,劳累一辈子;口袋没钱,心里有钱,痛苦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没钱,快乐一辈子。


122.

人生当中,唯有信仰、满足、欢喜、惭愧、结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财富,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踏实与充足。


123.

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禅宗的丛林里,多少烧火的、挑水的、煮饭的苦行者,都是在工作中参究悟道,凡夫肉眼是无法识得真面目的。


124.

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125.

第一富有的人是谁?《佛所行赞》卷五中说:“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是贫?是富?在于我们懂不懂得知足,能不能够在当下的因缘中,寻出一片自在清淡的人生。


126.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127.

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禅者有绝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禅者的榜样。


128.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129.

一修人我不计较,二修彼此不比较,三修处事有礼貌,四修见人要微笑,五修吃亏不要紧,六修待人要厚道,七修内心无烦恼,八修口中多说好,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国净土乐逍遥。



星云大师:我最后的嘱咐-真诚的告白(全文)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 资料图据台湾佛光山6日公告,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2月5日下午圆寂,享年97岁。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8月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迁居台湾,1967年在高雄开创佛光山。他毕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积极推动两岸佛教交流交往。
星云大师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中华学校、佛教丛林学院及大、中、小学等数十所。

在贫僧出家七十多年中,经常讨论到生死的问题。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于季节有春夏秋冬的循环,物质有成住坏空的还灭,人生当然有老病死生的轮回。


对于死亡,我从小就有一个不在乎的想法,数十年的人生岁月,在死亡的边缘来回也走过多次,如:枪林弹雨中流亡、监狱的蒙难、心脏的开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两次中风,骨头跌断,抽筋剥皮……,这许多苦难,贫僧都不计较。


中国有一句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在六、七十岁的时候,身体还很健壮,就想,活到八十岁就好了。哪里知道,又这样继续的活下来,当然人生总是生命有阶段性,我在八十五岁的时候,就预立遗嘱,但只是给佛光山的弟子知道我一些想法。


这篇遗嘱我把它定名为《真诚的告白》,曾经对徒众讲说过一次,现在拿出来,又叫人念给我听一遍,就作为《贫僧有话要说》的一个总结吧!


以下为星云大师《真诚的告白——我最后的嘱咐》全文:
各位护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众弟子们:


在这里要向各位做个真诚的告白。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很有钱,事实上我以贫穷为职志。我童年家贫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贫苦的孩子,我心中觉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为我很富有,拥有多少学校、文化、出版、基金会,但我却觉得自己空无一物,因为那都是十方大众的,不是我的。在世界上,我虽然建设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为自己建一房一舍,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里有个人的呢?但在我的内心可又觉得世界都是我的。
我一生,不曾使用办公桌,也没有自己的橱柜,虽然徒众用心帮我设置,但我从来没有用过。我一生没有上过几次街,买过东西;一生没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众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归于社会,所有徒众也应该学习“将此身心奉给佛教”,做一个随缘的人生。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聚众有方,事实上我的内心非常孤寂,我没有最喜欢的人,也没有最厌恶的人。别人认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没有把他们认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只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归。


我没有什么个人物质上的分配,说哪一块钱分给你们,哪一块房舍土地分给你们,也没有哪一个人拿什么纪念品。你要,那么多的书,随便在哪里都可以取得一本做为纪念;你不要,我有什么良言好话也没有用。我只有人间佛教供你们学习,只有道场供你们护持。
我对大家也没有何好、何坏,在常住都有制度,升级都有一定的标准,但世间法上总难以平衡,升级的依据:事业、学业、道业、功业,这里面大小、高低、有无,看的标准各有不同,都与福德因缘有关。所以大家升级与否,不是我个人所能左右,这是我对所有的徒众深深抱歉,我不能为你们仗义直言,做到圆满。不过,你们也应该学习受委屈,宗务委员会决议你们的功绩升降,出家道行,自有佛法评量,不在世法上来论长道短。
今后,我所挂念的是徒众的调职,佛光山它不是政府,但是单位多,又有调职制度,传灯会竭尽所能安排适能适任,对于个人所长、想法纵有所差,大家都要忍耐。世间难以论平等,我们要把它创造成和平、美满的人生,但也要看在哪个角度来论平等。未来如有不同意见,大家要依循《佛光山徒众手册》,可以更改,但要经过大众的同意。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创业艰难,事实上我觉得非常简易;因为集体创作,我只是众中之一,做时全力以赴,结果自然随缘。许多人以为我善于管理,事实上我只是懂得“无为而治”。感谢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与法制之外,我们都没有权力去管理别人。对于世间的一切,来了,并没有觉得欢喜,去了,也没有觉得可惜。总想,人生应该任性逍遥,随缘自在,能够与道相应、与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我一生,服膺于“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因为我深知结缘的重要,心里只想到处结缘、到处散播佛法种子。我立志兴办各种教育,因为从小我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读书,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变气质。我也发心著书立说,因为从佛陀那里一脉相承的法水流长,我不能不把心里的泉源用来供应世间。
我这一生奉行“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的人生观,凡我出家弟子,都应本诸出离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生活要求简朴,不要积聚。过去三衣一具、头陀十八物、衣单两斤半,这许多优良传统,都合乎戒律,都应该深思熟记。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缘,不私自请托,不私置产业,不私造饮食,不私收徒众,不私蓄金钱,不私建道场,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这样做到,佛光山的法脉会更加光耀永远。所谓“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社会,功德归于信徒”,大家应该好好奉行。
须知“佛道遍满虚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无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对世俗有太多留恋。人间佛教虽然不舍世间,但是“犹如木人看花鸟”,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别。时时以众为我,以教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
凡我徒众,拥有佛法就好,金钱、物质,尽量与人结缘,因为那是人间共有的财富。对于财务经济,点滴归公,我们每个人一切都是常住供应,不需纷争,不要占有,只要大家正信办道,生活应该不足挂虑。也希望徒众不要为世间这种衣食住行太多的分心罣碍,此实不足道也。
我希望常住净财要用于十方,不要保留,这才是佛光山未来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粮需要以外,如果还有净财,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们要济助急难,关心鳏寡孤独,或随缘做些施舍予贫困民众。因为灾难、贫苦是人间的不幸,急难救助,这是理所当然要给予一些助缘。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等土地以及所有的别分院道场,都不是国有的,也不是租借的,都是常住陆续以净资购买。所有一切全为佛光山常住所有,没有与人合股共业,没有牵连,也没有借贷,常住开山以来,从未向外借贷。
对于那许多别分院道场都要好好辅导、整修,给予信徒方便。如果实在不能维持,得到宗委会和信徒的同意,把它结束,净财集中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和佛教界、道友都不共金钱来往,要有来往就是布施,没有偿还,不可借贷,免除日后纷争。
我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为我的导师,为我的道路。未来,大家在佛道的修学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们的榜样,佛教的宗门祖师都是我们的模范。在佛法的弘传上,世界各地的道场,要尽量给予本土化,请当地徒众住持;我对人间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传达到家家户户,为人所接受。
我一生,以弘扬人间佛教为职志,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进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苦,要视为我们增上缘的力量;无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一切,促进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没有,空是建设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无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吗?
我坚信人间佛教必然是未来人类世界的一道光明;说好话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让三好运动的真善美要在社会里生根。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让戒定慧在我们的心里成长,以实践菩萨道做为我们人间的修行。
人间佛教的本源发自于佛陀,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的气候;所以佛光山、佛光会的发展,必定会成为佛教界一个正派的团体。但世间的人事各有所执,自古以来,在印度就有上座部、大众部,传到中国有八大宗派,在教义上实践理念各有不同,无可厚非,但如果在人我是非上较量,那完全不能契合佛心。

大师一生未用过的办公桌(图片来源:资料图)
假如你们有心,为团结佛光僧信四众,可以效法过去古德圣贤成立一个宗派;但所谓创宗立派,则是看后代行人的作为,如果后来的人对佛教有所贡献,又众望所归,有个当代佛教的宗派来为佛教撑持,做擎天一柱,这也未尝不可。
对人间佛教弘法事业方法有所不满意的,所谓“我执已除,法执难改”,要另立门户,我们也要有雅量接受这种佛光的分灯法脉。只要对宗门没有伤害,不要给予排挤,还是要给予包容。
我们的理念不在于自我的成就,是在于佛法能够传承,不分男女老少。在“佛光大道”上,僧信四众现在已有规模,佛光山的僧众比丘、比丘尼要担纲,佛光会的优婆塞、优婆夷也要出一些人才,有所发挥,彼此不容分散力量,凝聚共识,让大家有团聚的向心力,使佛光会日日增上,俾使佛光普照、法水长流。对于佛光会会员在社会上合乎八正道精神意义的事业,都要鼓励,大家相互帮助发展。
佛光会永远为佛光山教团所属,僧信和谐,不争彼此,不必对立,等于空有是一体两面。佛光山已经推行民主的制度,今后佛光山和佛光会的领导人,都按照常住的循序,不要有所争论,要以大众意见为归。
我倡导“平等”,深信男女、贫富都在平等之中,不可以有所歧视。众生皆有佛性,情与无情,都能同圆种智,所以我从“人权的尊重”到“生权的提倡”,希望彻底落实“众生平等”的精神。大家对山上的老树、小花,要多多爱护,山下的村民、百姓,应该给予关怀;育幼院的儿童要多多鼓励,精舍赡养的老人要时常慰问,对开山的诸长老要给予尊重。
我对两岸视如一家,我对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我希望把美好的因缘留给人间,把佛法的情谊留给信者,把信心的种子留给自己,把无上的荣耀留给佛教大众。但愿普世大众,都能信仰因缘果报,希望每位仁者,都能奉行慈悲喜舍,把一切的心意留在人间。
人间佛教的事业:如办大学、电台、报纸、编辑出版、云水书车、养老育幼等,凡有利于社会公共事业的,都应该交由教团担当,给予支持,不可间断;滴水坊要把“滴水之恩”做得更加美好。对于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有缘分,要常去礼拜。我对社会的文教、公益数数尊重,所以有一个公益信托教育基金,现在已有十余亿元,除了少数由信众发心捐赠,全由过去的稿费和一笔字所得。今后,山上的长老可以护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热心公益者的遗产都可以参与进来,让公益基金壮大,更能造福全民,成为国家社会的一股清流。
像真善美传播贡献奖、三好校园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星云教育奖等,其他再有项目,只要经济许可,将来都可以设立。我们对于社会总要增加养分,这是每一个佛教徒不可以推却的责任。
在教育上,开支最浩繁的,就是常住办的几所大学、中学等;若有缘分,无条件的赠予有缘人管理,不可买卖;如果卖学校,对那些募款办学的人怎么交代?这对佛光山的名誉不好,会给人批评。对于协助佛光山文化教育发展的社团,如有兴办,应该量力补助,以使其有心人更加团结。如有良言建议,甚至批评,只要是善意的,也不要排拒,要以“闻过则喜”的雅量接受,我们总要接受大家的意见,他人才会更加拥护。
我时常看到园艺组的徒众们在那里除草修花,看到环保组的同道们在那里做资源回收分类,看到工程组的修缮、都监院的服务、大寮里的典座,以及殿堂里的香灯、殿主等,那种投入,任劳任怨,实在是山上成功的动力,我只有感动、感激。没有大家的发心,何能有今日的佛光山?今后,对于客堂的接待,对于信徒的招呼,对于义工的参与,都要有种种教育训练,以使我们的教团更增臻完美。

所以,集体创作的精神,要永远的、无怨无悔的坚持下去,这是我一生的志愿。因为谁都不能单独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荣,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宁可以个人牺牲、忍耐,不要让常住和大众受到损失。


我的乡亲前辈唐朝鉴真大师,经过多少磨难到达日本弘法传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龄,自知归乡无望,他写下遗偈:“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在人生的生命之流里,如同大江东去,终会有再回来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圆满,还会有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人类不能独居于世间,生活需要士农工商的供应,生存需要地水火风的助缘;大自然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生命,大家要爱惜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要帮助地球上的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是曾经给我、助我的人,对我们都有恩惠。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因缘里,要彼此相依相助。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没有带来,死也没有带去”,回顾自己这一生,我不知道曾为人间带来什么?但我带走了人间多少的欢喜、多少的善缘。我难以忘记多少信徒对我的喜舍、对我的护持、多少同门的祝福,我也难以忘记刻骨铭心的助缘。我这一生所受到的佛恩、友谊,真是无比浩荡,我应该在人间活得很有价值。我愿生生世世为佛陀奉献,为大众服务,以此上报四重恩。
现在,我虽然快要带走了你们对我的尊重,带走了你们给我的缘分,带走了你们对我的关怀,带走了你们与我的情谊,未来我会加倍补偿你们。我一生所发表过的言论,如:“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又如传法说偈:“佛光菩提种,遍洒五大洲,开花结果时,光照寰宇周。”希望大家都能谨记、实践。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凡我信者,要实践慈悲、喜舍、结缘、报恩、和谐、正派、服务、正常、诚信、忍耐、公平、正义、发心、行佛……这些都是佛法,能够实践,你就会有办法。
我一生虽然遭逢大时代的种种考验,但我感到人生非常幸福,我享受苦难、贫穷、奋斗、空无;我体会“四大皆有”,我感觉人生“花开四季”,佛陀、信徒给我的太多了。虽然出家,注定要牺牲享受,但其实吾人也享受了牺牲的妙乐,我觉得在佛法里的禅悦法喜,就已享受不尽了。
对于人生的最后,我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只要写上简单几个字,或是有心对我怀念者,可以唱诵“人间音缘”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间佛教,时时奉行人间佛教,我想,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怀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最后我所挂念的,除了信众的幸福安乐,要重视世界各地办的大学,这也是我们的根本;山上的大众,尤其丛林学院的师生,他们未来都是佛光山菩提种子,要他们健全、发心,人间佛教才能长久与天地同在,与大众共存。
法幢不容倾倒,慧灯不可熄灭,期愿大家未来都能在人间佛教的大道上继续精进,大家相互勉励,共同为教珍重。
我最后要说的是:
心怀度众慈悲愿,身似法海不系舟;问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星云 于佛光山开山寮


星云大师圆寂,重温他的129句智慧格言,富有哲理的作文素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