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尧雄 字休武

尧雄 字休武

尧雄(498-542年),字休武,祖籍上党长子(今山西长治)。尧雄出生于北魏封建官僚世族家庭。祖父尧喧,北魏司农卿。父尧荣,北魏员外侍郎。尧雄少年时代,勇敢果断、擅长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三十一岁时,尧雄开始从戎生涯。北魏永安二年(529年),被授宜威将军、给事中,出任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职为都督,平叛刘灵助有功,拜授镇东将军,燕州刺史,封城平县伯。
北魏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消灭潼关以东的北魏贵族尔朱氏势力,永熙元年(532年),又攻下邺城,立元修为帝。北魏贵族残余尔朱兆率军与高欢决战,结果兵败广阿。此时,尧雄率军据守定州,见北魏政权逐渐瓦解,伺机向高欢投诚。高欢以其“俱有诚欵”,任他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东魏天平初年(534年),尧雄因作战有功,被拜为大都督。他又随高昂、侯景兵进荆州,在穰城与贺拨胜军队交战,将其逼入梁朝境内。班师又接受征讨三荆重任。从此,尧雄一直镇守东魏与西魏及梁朝交界的边境地带,被授以豫州刺史。
东魏天平二年(536年)尧雄与侯景讨平占据颍州投叛西魏的元洪成、赵继宗,在平乡城活擒梁将李洪芝、王当伯。同年,在豫州击退梁司州刺史陈庆之的进攻,“雄出与战,所向披靡,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接者,尧雄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攻陷了梁朝北境重镇白苟堆,生擒梁将苟元广。同年,又在南顿大破侵扰东魏南境的梁将元庆和;又与侯景攻破梁楚城。尧雄在边境战功显赫,连任豫州刺史。东魏元象元年(538年)据颍州的东魏将领史贺若、回迅降西魏,尧雄在任廷敬率领下进攻颍州兵败。东魏广州刺史史赵育、扬州刺史是云宝也乘机据城降西魏。形势对据守豫州的尧雄极为不利,迫使他率部退保大梁,西魏将领韦孝宽乘机攻取豫州,东魏失去西南边境的大片土地。紧急时刻,尧雄与侯景联合回师讨伐颍州,擒西魏将领丞伯,取得重大战果,随后攻陷豫州重镇悬瓠,将西魏将领赵继宗、韦孝宽赶出东魏。尧雄乃担豫州刺史职。同年,尧雄又率军进攻与西魏接壤的扬州一带,—鼓作气连拔两城,接者又攻扬州,活擒西魏义州刺史韩顕、扬州长史丘岳。尧雄班师回朝,被加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又受任随侯景讨伐鲁阳,以后一直镇守豫州—带边境。豫州是东魏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东魏与西魏、梁对峙中兵家必争之地。尧雄大半生担负镇守东魏西南边疆重任。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尧雄戎边已10余年,“征还京师,寻领司,冀、瀛、定、齐、青、胶、兖、般、沧10州士卒10万人,巡行西南,分守险要”,军功卓著。兴和四年(542年)尧雄因病卒于邺城,年仅44岁。东魏孝静帝嘉其功绩,赠使持节,都督青、徐、胶三州军事、大将军、司徒公,徐州刺史,谥武恭。
统帅 B+
(尧雄领司、冀、瀛、定、齐、青、胶、兖、殷、沧十州士卒十万人,分守险要;逐韦孝宽,破陈庆之,征讨三荆,威赫西南。)
武力 A
(尧雄少骁果,善骑射。梁司州刺史陈庆之率众逼州城,雄出与战,所向披靡,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
军谋 B
(尧雄尝设伏要击,生擒李洪芝、王当伯等,俘获甚众。后陈庆之复围南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虚,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
智略 C+
(尧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神武以其兄弟俱有诚款,)
内政 B+
(尧雄为政去烦碎,举大纲。抚养兵民,得其力用。于时禁网疏阔,官司相与聚敛,唯雄义然后取,复能接下以宽恩,甚为吏民所怀附。在边十年,屡有功绩,豫人于今怀之。)
魅力 B+
(尧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又爱人物,多所施与,宾客往来,礼遗甚厚,亦以此见称。)